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本文主要考察陕北绥德话的"是不是VP"问句。具体分析了"是不是VP"问句中的语意倾向,梳理了该句型的历史发展线索,进一步确定了该句型应该归属于是非问句。  相似文献   

2.
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有同普通话相一致的地方,也有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采用与普通话相比较的方式,从是非问句的语义类型、语气词、与普通话是非问相对应的疑问句形式和特指问句的结构形式、疑问代词、句未语气词等方面,对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3.
根据彭小川先生的观点——在广州话中,是疑问语调影响了语气助词调值的改变,将梧州话的是非问句分三类讨论,并与广州话的是非问句作较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的是非问句形式复杂多样,这已让学生眼花缭乱.然而中国人与英语区的人在考虑怎么回答是非问句时,其心理和视角又不同,这就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容易出现的语法错误.本文主要分析是非问句的不同形式及其区别,指出回答是非问句的偏误原因及应该如何教授学生是非问句.  相似文献   

5.
山阴方言属晋语大包片。山阴话中的正反问句主要是“VP-(PRT)-NEG”格式,另外还有少量“V-neg-V”式。“VP-(PRT)-NEG”对进入其中的VP有一定的语义要求。山阴话正反问句中“VP-neg”为最古层,“VP-PRT-NEG”为中间层,“V-neg-V”为最新层。“V-neg-V”句式很可能是受普通话影响后起的句式。  相似文献   

6.
本所探讨的“莫”字问句是广义的,凡是有“莫”的问句,皆称为“莫”字问句。从形式上,我们将《水浒传》中的“莫”字问句分为“莫非”问句,“莫不”问句,“莫不是”问句和“莫”字问句(“莫”单独成词的问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结构及相关的语法意义进行简单地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五灯会元》中,一方面源于上古汉语中的一些旧有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表达形式继续存在,另一方面,自魏晋致唐以来许多新兴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表达形式得到了充分发展,新兴的成分不仅数量多,比例大,且用法稳定,表明在《五灯会元》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中,新兴成分已逐渐取代旧有成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用学、会话分析、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学科的角度探讨了问句的语义和功能,详尽讨论了它们对问句研究的侧重点,同时分析了问句语义功能研究的渐进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用学、会话分析、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学科的角度探讨了问句的语义和功能,详尽讨论了它们对问句研究的侧重点,同时分析了问句语义功能研究的渐进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疑问句和预设都是多年以来英语语法研究讨论的焦点;语用预设在语言研究,尤其是在疑问句的相关研究中的地位及作用已人尽皆知,而语义预设作为一种隐含的语义成素在词汇及命题等意义单位中的作用却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结合问句逻辑中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目前尚存在很大争议的选择问句的语义预设.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方言的话题疑问句与命题疑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上海方言疑问句系统里存在着"话题疑问句"与"命题疑问句".前者是"S伐?"后者是"S,VP伐?"并且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指出命题疑问句不但数量多,而且是优势句式.两种疑问句存在着一系列的区别点,从中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以及演变特点:1.多个来源,导致多元化.2.两类互补,形成主流化.3.多类消长,导致杂糅化.  相似文献   

12.
九江话里的反复问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江话中的反复问句是由谓词加语气词构成的,它所常用的语气词无论是从语音分析还是从语文组合来看,都可以看作是否定副词与语气词的合音形式。这在现代汉语中是很独特的现象,该文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详细地描写。  相似文献   

13.
"Xx"式反复问句是全州方言常用的一种特殊疑问句式,它是方言另一疑问句式"X-Neg-x"式反复问句省略否定副词紧缩的结果。"Xx"式反复问句的语音特点、语义功用和语法功用富有方言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4.
江苏高邮方言的疑问句形式较多,粗分有八种。其中反复问句的形式最多,占了三种。这可能与高邮特殊的政治经济、交通位置有关。这一南北方言杂糅的特色,也反映出高邮话在江淮方言中亦南亦北的独特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得是”问句是关中方言中的是非问句,在语义上,“得是”问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表示反诘,语义居中,没有明显的肯定或否定趋势。第二,表示说话人故意曲解对方的语义,语义倾向于否定。第三,表示主观推断,语义倾向于肯定。语用上,“得是”问句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求证式、推断式、求同式、反预期式,不同的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6.
彝语东部方言八堡话中的是非疑问句共有助词式、选择式、反复式和重叠式四种形式.是非疑问句演变的路径:一是正反选择问“V+ conject+ neg+V”→反复问“V+neg+V”→反复问的缩略形式“V+neg”→助词式“V+助词”;二是正反选择问“V+conject+ neg+V”→反复问“V+neg +V”→VV式.前一种演变路径在汉语研究中得到了证明,后一种演变路径,彝语方言八堡话是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陈青松 《中国语文》2012,(2):149-160,192
本文对湘语新化(田坪)话的一种间接引语性质的间接疑问句做一些探讨,主要描写了这种间接疑问句的各种表现,并对结构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分析。这种间接疑问句一般带有标记词"看",从"看"的语义特征着手分析可观察其成为一个间接疑问句标记的理据。  相似文献   

18.
晋语的句法很丰富,反复问句是晋语重要的疑问表达方式。陕北晋语和山西晋语的反复问句都有"不"系,此外,陕北晋语还有"没"系和"嫑"系是山西晋语所没有的。陕北晋语的反复问句类型及体貌意义都比山西晋语丰富,显示了它们语法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东北方言的反问句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文章对东北方言反问句的结构类型加以全面梳理,同时分析每类结构的使用特点,并将其与普通话的用法相比,从而进一步提示东北方言反问句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