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初,陶行知老先生就说过:"教师和学生基本上是在集体生活中共学,不但是学生受先生的教育,先生也受学生的教育.""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可时至今日,有些教师仍然缺乏这种意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互助、互惠、互进的过程;是一个既育人也育己的过程.从这点上来说,师生之间应互怀感激.教师如何与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呢?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教学论强调,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现这个过程的主要形式与途径是对话。对话教学是一种"在多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  相似文献   

4.
"互文"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种极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的外延和内涵是什么、有何特性等,都需要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有一定的认识。然而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互文"被《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置之度外,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互文",学生也搞不清楚什么是"互文"。因此,本文探讨了互文的概念,揭示了互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探讨了"互文"的作用,并对"互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互进式"教学包含"交互"和"内化"两个部分。"互进式"教学的价值取向是通过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过程,创设"互进式"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自主、交互、协商、探究地学习,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合作学习品质。"互进式"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充分创设情境,给学生真实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和提升思维的机会,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交互"和"内化"是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的两大法宝,其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充分创设情境,以任务和活动驱动,引领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点,穿越课堂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课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转变教师角色,和谐师生关系:互位教学策略 所谓互位,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互换,教师当学生,学生当教师,又称角色置换策略.互位教学包括互位质疑、互位讲授、互位小结和互位评价等.师生共同备课之后,应该让学生也来展现一下自己,以提高他们的兴趣.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鼓励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互动教学是将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改 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知识,提出质疑、解决质疑的过程。互 动教学对学生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大有 裨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让学生在思维能力的培 养、方法的创新和综合素质形成等多方面形成优势。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以 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立参 《广西教育》2012,(25):45-46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公认最难的是作文教学,让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则是批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遵循着“学生写,教师改”的原则,弊端是老师辛辛苦苦地改,学生走马观花地看,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在《指导小学生自改与互改习作新思维》的课题研究中,尝试改变教师批改习作一包到底的做法,提倡作文由学生自改和互改,体现作文教学的过程性与合作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潜力,  相似文献   

9.
高中阶段,学生的教育要知行并进,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在进行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另外,新课改也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等作为教学的目标,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人文价值,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因此,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互融共进很有必要。本文首先阐述高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互融的重要性,然后分析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互融共进的对策,以此来塑造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自主学习注重学生主动快乐地学,同时强调教师幸福轻松地教。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核心是把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原则上要努力建立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充分相信学生一定能学好。教师要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本文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自主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吴志业 《考试周刊》2011,(28):77-77
在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批改作文,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评分及评语。所以学生作文兴趣不浓。文章介绍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改,师生合作批改,教师面批面改。以及利用媒介,激趣促改几种形式优势互补,从而引导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评改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学生互批互改的作文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作文评改课中小组互批互改的教学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化江苏省沭阳师范学校华玉和教学过程中主客体问题的论争已历时久远,但到目前仍无统一认识。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二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三是教师、学生同是主体;四是教师、学生互为主、客体;五是教师...  相似文献   

14.
王学芳 《文教资料》2010,(33):76-77
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被评的客体,而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创造学生之间互评互改的条件,激发学生评文改文的兴趣.教给学生互评互改的方法,让学生互评习作.彼此间取长补短.及时反馈评改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的认识不断深化、主体性作用得到激发。从而有助于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孙霞 《教育教学论坛》2014,(40):215-216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不断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育教学策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教会学生作文评改的能力,让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中提升作文水平。同时,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文批改应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基于此,紧扣教学目标,实施习作教学"改"的有效策略,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自改与互改的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习作的修改方法,在教师的精批细改中促使学生感悟到习作修改的精妙之处,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 ,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讲 ,应是一个“互化”过程。要想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读懂悟透文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那就必须十分重视这个“互化”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三个互化” ,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教师与作者互化要教好课文 ,教师首先要清楚文章何以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 ,布局谋篇 ;而不是仅停留在文章写了什么 ,又是怎样写的层次上。鉴于此 ,教师要善于将自己转化为作者 ,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具体的做法是凭借有关资料和生活阅历去深入地感知、理解作者 ,实现自己与作者的互…  相似文献   

18.
陈明杰、陈永睿老师的《学生互批作文之不足说》(《语文教学通讯》2000.7)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指出了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陈文审视的角度仍然没有超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批改观念,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完全是在教师“失控”的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批改的不足。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由传统的单向批改变成了三向循环批改,其相互关系如图示:1.陈文中阐述互批作文不符合信息反馈原则,不利于作文教学。其实,只要在教师主导下,这种互批互改学生①学生②老师评讲教师老师批改信息反馈不仅仅局…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教学互 动的过程,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能否学习和愿否学习,才能设计如何教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学的效果不是单方面地取决于教师的教,而是决定于在教学互动中学生的学。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在客观上必须了解学习原理并熟谙教学方法之外,还必须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千差万别和不断变化着的,学生本人的一切状况都将对学习产生各式各样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学生的各种状况中,除认知结构外,个性心理状况是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的重要方面,学生的个性心理倾向对学习的影响主要反映…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师生互动是教与学的统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进行的过程.如果互动得有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能在此过程中获得丰富而有质量的学习经验.但是,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