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歌唱心理学在声乐学科的教与学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声乐教学中早已充满了心理活动。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不同的心理调节方法和手段,针对学生的歌唱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与把握,这是提高教学质量、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浅谈歌唱中“松”与“紧”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中“松”与“紧”的把握是歌唱整个过程的关键,在吐字、音色、呼吸、声带发音、演唱中的情绪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均存在“松”与“紧”的对比调节问题。本文着重从歌唱中的呼吸、咬字、音色调节、演唱情绪等方面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声乐艺术中,人体作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歌唱乐器,决定了歌唱者的心理素质与歌唱技能必然成为有机统一体。具有扎实的歌唱技能,同时培养科学的歌唱心理是歌唱者在声乐学习与声乐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本文从技能与技巧、个性培养、身心投入、情绪的调节、正确的歌唱观等几个方面来探究歌唱者的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情绪与歌唱艺术的关系、情绪的两极性、情绪在歌唱中的表现及影响、如何培养积极的情绪四个方面分析研究了情绪,其目的在于让我们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努力克服歌唱中负面情绪的影响,使歌唱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张舒红 《时代教育》2012,(19):109-110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同时,歌唱的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换着运用呼吸。因此,歌唱的呼吸是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想要歌唱得好就必须要会控制呼吸,会运用有支持力的呼吸来唱歌,使歌唱获得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歌唱中的情绪和情感是人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音色的变化在歌唱情感中,对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是极其重要的,善于运用歌唱的音色变化来表达歌曲内容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桑潇 《文教资料》2011,(3):83-84
歌唱是语言与音乐相融合的艺术,是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在歌唱过程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直接影响着歌唱效果,那就是情绪的完美表达。本文主要从节奏与旋律的把握,歌词的理解,呼吸与咬字、吐字的运用,情感的表达,歌唱心理因素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歌唱情绪的表达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歌唱训练中,教师要正确地进行心理调控引导,发挥学生最大的内心调节功能,使声乐教学内容晓畅易懂,课堂气氛活跃,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心情绪和表现欲望,使之能轻声自如地歌唱。  相似文献   

9.
卢娟 《考试周刊》2013,(73):192-192
歌唱是表达情感一种方式,为了调动幼儿在歌唱活动中感受美和表现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幼儿在歌唱时感到轻松愉快,喜欢歌唱。在教学时可以运用言语互动,激发歌唱兴趣;鼓励想象互动,感染歌唱情绪;丰富体态互动,传递歌唱关爱;师幼共唱互动,共鸣歌唱情感。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调节幼儿情绪存在如下特点:教师多针对幼儿兴奋、悲伤等情绪进行调节;教师多在幼儿出现情绪反应后进行即时调节,调节时机稍显急躁;教师多采用抑制策略进行调节,调节策略有待丰富;教师对幼儿情绪的调节基本有效.针对情绪调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关注幼儿情绪变化与情绪背后的原因,培养幼儿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善于运用多种情绪调节策略,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发现,声乐学科是一门很难教的学科,之所以难是因为赖以运用的发声器官都长在身体内部,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往往要凭借一种感觉来完成教学,以达到教学的初衷。歌唱的感觉是靠大脑意识来调节的,由此可见意识调节法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意识调节法进行探究,以利于更好的指导声乐教学。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情绪调节策略的角度研究弱智儿童的情绪调节特征,对北京市4所培智学校228名7-14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唐氏综合征、低功能自闭症和一般性弱智(无明显可报告病因)3类儿童.结果发现: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呈现出年龄差异,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而显著增多;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呈现出类别差异,唐氏综合征儿童和一般性弱智儿童在积极策略的运用上显著高于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弱智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无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歌唱训练中,教师要正确地进行心理调控引导,发挥学生最大的内心调节功能,使声乐教学内容晓畅易懂,课堂气氛活跃,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心情绪和表现欲望,使之能轻声自如地歌唱。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歌唱是一个系统的肌理配合完成的运动,发声器官多方配合,协调运动,并通过高级神经系统控制运作来完成的,歌唱情绪更是如此。在高师声乐拓展训练中,情绪诱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高师声乐拓展训练中的情绪诱发为研究对象,旨在阐述情绪诱发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并介绍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吴芬 《教师》2012,(24):116-117
本文通过阐述与情绪的调节控制有密切关系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在体育中考女生耐久跑测试中运用暗示调节法和对体育中考发挥失常的女生运用活动调节法,对运用此两种情绪调节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提出两种情绪调节的运用原则和注意事项,以资为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歌唱发声时有关心理学中的诸多情绪因素对于歌唱者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描述,提出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要注意合理地、科学地控制和调节好这些因素的影响,以使歌唱更加完美、动听。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决定的.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情绪空间,在课中常运用荣誉激励法,让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统一起来;合理安排练习的强度和密度来维持体育课中学生的良好情绪,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动机和体育态度来调节和控制好他们的情绪状态,逐渐排除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18.
歌唱技能的训练过程是由人体中参与歌唱的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来完成的。在其机能的运动过程中大脑通过视觉、听觉、感觉、情绪来控制歌唱,并分几个步骤完成。条件反射在歌唱技能训练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建立一套正确的信息指令,来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正确的反馈信息以后,经过不断地练习,巩固正确的声音以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19.
情绪调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调节是个体适应社会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机制.情绪调节是一个过程,涉及各种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有助于维持稳定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而言,可以从认知、行为、言语和生理方面八手来调节情绪,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声音、感情和肢体语言是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不同声乐作品如何运用肢体语言;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恰到好处的运用情绪、情感是完成歌曲演唱的重要条件之一。心理状态在歌唱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