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逐年暴增,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愈发严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感到“求贤若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高校作为人才输出地其培养的大学生与社会需求不符,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就业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本文通过构建大学生就业力构成体系,面向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设计出调查问卷,研究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对“工作态度与合作能力”、“生涯规划管理与学习进取能力”、“专业技能运用能力”的认可度,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综合评价了构成大学就业力的各因素的重要性.通过象限图分析法,对比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对重要性的认知差异,为大学生和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大量未就业的大学生,很多用人单位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英语成为用人单位否定学生的标尺之一,主要是学生缺乏在本专业领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英语知识与实际职业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本文研究英语教学与职业需求如何最大限度的衔接,优化英语教学资源,达到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不少学者指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就业鸿沟"日益扩大的真正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严重不足。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重点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做法展开阐述,探索医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2006年就业力问题及其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五”期间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规模空前扩充的时期。随着入学难的逐步缓解,就业问题日益成为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大学不断扩招的同时,就业矛盾却日益突出: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就业能力正是学生和企业能否跨越“鸿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结构性问题。从就业能力的内涵入手,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三个关键指标;比照关键指标的内容,反观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现今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相关行业发展的需求矛盾依然严峻,面对当前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局面,高校应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新型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能有教解决高校、企业、地方经济建设、学生就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高校招生实现全面并轨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尽管有国家政策引导,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事实。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导致供需双方与市场严重脱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就业制度、市场机制和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二是高校应该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刻反思。本文基于学生就业和学校对人才培养的两个层面来分析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明田  龚敏  陈建 《教书育人》2013,(27):101-103
高校的连年扩招,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但是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必然导致就业形势的严峻。而矛盾的是: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现象反映出如今高校培养的多数大学生,在综合能力上并未达到企业的要求,个人素质亟待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促进知识结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找不到适合的企业,在这种矛盾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这需要大学生自身、高校、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关于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岗位这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为使大学生尽可能充分地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挖掘就业潜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应以大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着力点。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要求学生德才兼备,增强综合素质,这是根本;二是要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准确定位,着眼发展,这是关键;三是要求从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建设和开展学生就业模拟实习活动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  相似文献   

11.
史建梅 《文教资料》2013,(21):125-126
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寻觅大学生,却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寻觅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还是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本文就大学生应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进行探讨分析,为大学生指点迷津,以期能对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理想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达不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是形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学生要想在人才市场中成功就业,首先应具备就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亦是高校做好就业工作的源头之水。高校应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学校的就业教育工作之中,注重指导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涯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注重培养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成人高校大学生毕业总量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从当前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存在两对矛盾,一是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同时一些岗位也招不到合适的人,反映了成人高校专业结构的供需错位;二是“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两种情况并存,反映了求职期望与现实条件的错位。另外,我国高等教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因而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愿再费精力对其进行培训。那么如何解决成人高校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回访调查显示,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就业出现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相当数量的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而且中职生毕业后直接参与会计工作的人很少,多数都是从事出纳工作,但"出纳岗位实务"基本上都是技能练习。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  相似文献   

15.
就业乃民生生本.就业也是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归宿.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但又找不到合适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又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出现这一对悖论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彻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强化实践,解放大学生个性,培育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未来的日子里,社会将会更加地渴望创新型的人才,只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加速推动我国的发展。另外一方面,随着高校不断地扩大招生数目,每年都向社会涌入大量的毕业生,造成了很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形成就业难的现象。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不仅能解决自己就业问题,还能为他人提供就业的岗位。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各高校纷纷建立了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是两大主体,而主体之间存在着"一面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面是高校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的矛盾.如何帮助大学生明确社会定位?借鉴心理学、社会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理论,从大学生个体发展角度切入,我们可以从"照镜子、练本领、定计划、扬正气、铸品质"等五个方面帮助大学生塑造好社会定位的积极心态,从而引导大学生科学、准确地进行社会定位.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涉及到政府、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四个方面,加快政府部门和高校内部的配套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增强用人单位吸纳人才的能力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来临,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一方面是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优秀毕业生,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现象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目前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应用能力与企业现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差距。以黑龙江工业学院为例,介绍了学校与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双河煤矿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解决了大学生培养只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和科学性,缺少现场应用性解决问题的培养,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探索出了一条独特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林科类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存在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比较盲目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毕业生生源与就业单位所在区域及就业单位的性质的关系,分析生源差异、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从调整生源分布、改进培养环节、完善课程设置、实施分类培养、转变就业观念以及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提高林科类大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