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社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如何适应形势,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这是每家报社都在努力探索和实践的一个课题。江阴报1989年元旦正式复刊,短短的4年多时间,已从周二刊过渡到周四刊,发行量从1.5万份上升到3万多份,报纸事业可算是“超常规”发展。在报社起步晚、人员新、人手紧、基础弱的情况下,江阴报能这么快的发展,而且越来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襄阳报社     
历史文化名城古襄阳所在地的《襄阳报》,系中共襄阳县委机关报。1980年7月1日复刊,是全国当年复刊最早的40家县报之一。该报四开四版,全国公开发行。现有在编员工35人,设有总编室、发行部、广告科,并成立了襄阳闻达实业总公司。公司下设印刷厂、图片社、广告公司、装璜工程公司、汽车修理场等实体。 进入90年代以来,襄阳报社党委“一班人”带领全社同志,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使报纸和报社工作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是报纸编发出现了巨大变化。他们在原先发行不足2万份的基础上,1991年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去年办成周五刊,期发量达3万份,全年总发行量为700万张。二是报纸业务成果逐年增加。近几年来,每年有数十篇作品被各级评为“好新闻”、“好论文”。今年,各有一篇文章分别被评为“湖北新闻一等奖”和“中国县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三是该社事业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拥有占地近20  相似文献   

3.
襄阳报社在1989年底以前,经营创收和事业发展很不景气:每年的广告收入仅二三万元,周二刊的襄阳报全社15人挤在一座只有二三四层“空中楼阁”的小楼里办公住宿,全社固定资产不足40万元。自1990年开始,报社的经营创收和事业建设高速发展,在每年财政补贴不变的情况下,至今,报纸发展到周五刊,报社办起了印刷厂,成立了实业总公司,拥有占地20亩、建筑总面积达5900平方米的房地产(不含印刷厂),增加了各种运输车辆和通讯工具,全社固定资产总值达350万元。 如此发展,因素有多方面,潜伏的问题也不少,单从主观上总结经验,可以提出来研究的一个问题便是——报社经营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廊坊日报社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从那时报社确立了“办报立社、管理兴社、经营壮社、发展强社”的兴社理念,提出了“一份报纸,两报功能;党报晨刊,相融共生;服务机关,满足家庭”的报纸定位,明确提出了“与时俱进办好日报,不遗余力创办晚报,发展事业办成集团,建设实力报社、效率报社、和谐报社”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扬子报》是扬子石化公司所办的企业报.周三刊,期发13000份。该报社曾先后被评为南京市新闻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企业报先进集体和全国“百优”企业报,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他们将自己的办报之道总结概括为“一、二、三、四”。“一”即“一个中心”,就是办好报纸,提高报纸质量。“二”即“两个基本点”,就是一方面增强报纸的思想性、指导性、权威性;另一方面增强报纸的贴近性、服务性、可读性。“三”即“三个有利于”:一要有利于企业的稳定,二要有利于增强报社人员的政治责任感,三是有利于出精品。“四”即处理好“四个关…  相似文献   

6.
《新闻三昧》2006,(3):F0003-F0003
聂世勇同志现任平顶山矿工报社社长、总编辑。今年47岁,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他从1998年5月任平顶山矿工报社社长、总编辑以来,与报社领导班子一道,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两个效益一起抓”的工作思路,在内部改革和管理上大胆探索,狠抓报纸质量,构筑精品工程,实现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双丰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高”。自1998年11月平顶山矿工报获得“全国二十佳企业报”荣誉之后,报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2005年先后获得“河南省一级报纸”、“河南省最佳企业报”、“全国先进企业报”、“中国媒炭…  相似文献   

7.
改革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劳动报是上海新闻界最早实行内部改革的一家日报。从1993年1月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报社不仅对报纸版面进行了改革,而且在报业管理上大刀阔斧搞改革,报纸的版面由四开四版周六刊扩版为四开八版日报,今年元月又推出彩色版月末刊;报纸的质量稳步上升,采编人员的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去年共有21人次、24篇作品获全国及市级好新闻奖,有的还获上海好新闻—等奖。报纸的发行量保持上升势头,自费订户猛增3.8倍。报社坚持每年一次双向选择工作,一大批年轻的、有志于新闻事业的记者编辑走上部室主任岗位,为报社发展增强厂后劲。近两年来,劳动报的改革,可谓“两个轮子一起转”,一个“轮子”是报纸的质量,队伍的素质;另一个“轮子”是提高报业管理求效益。由于报业管理不断完善,促进报纸质量稳步提高,受到社会的好评,硬件建设步伐加快,报社的经济效益连续翻番。  相似文献   

8.
朱广盛 《传媒观察》2003,(11):50-51
发行作为报纸工作中的终端环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报社老总的高度重视,它已成为报业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从解放初期移植前苏联的“邮发合一”发行模式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报社开始自办发行改革,报社与邮局的恩怨一直未了,直到上世纪末才有了报邮联合发行的  相似文献   

9.
《山西工人报》创刊于1984年3月。15年来,在省总的正确领导下,报社上下面对形势和任务,去谋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进行了不间断的改革。尤其是1996年改为对开周六报以来,报社编委会更注重了整体改革,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从实际出发,确立“三硬三软”的报纸格局每周六张报纸怎么出法?报社编委经过分析认为:不能把报纸办成千  相似文献   

10.
(一 )  1986年 2月,沐浴着全国改革开放春风,《驻马店报》 (《驻马店日报》的前身 )在文明悠久的天中大地上诞生了。创刊时的《驻马店报》是一张四开小报, 10余名工作人员,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场地,每周出版一期报纸。一年试刊期后,改为《驻马店日报》,设立了四科二室,报纸发行量由 1万份上升到 2.5万份,编采逐步走上正规。目前,《驻马店日报》已由 1997年的四开小报变成了“两报三刊”即 (《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经济周刊》、《法制周刊》和《教育周刊》 ),报纸累计发行量 10余万份。报社兴建了新的办公大楼,盖起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石家庄日报社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不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始终坚持总揽全局、导向正确、服务中心的站位,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灵魂,改革是动力”的办报和经营理念,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开拓进取,竭力将报社事业做大做强,并取得了长足发展。1995年以来,报社由原来的两张小报,发展成为拥有四报一刊一网站、  相似文献   

12.
在报刊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县级党报如何加快发展?我们《红安报》除了抓好报纸质量外,把努力扩大在农村的发行当作工作的突破口,取得明显成效。一年一度的秋播生产季节,也正是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准备阶段。我们抓住连续两年秋播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隆重推出《红安报·秋播特刊》,《红安报》连续两年在9月中旬的这期“特刊”,报纸发行印数分别突破10万份,创县级党报发行史上的奇迹。 “特刊”推出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分别在全县秋播现场会上,表扬报社行动迅速、服务意识强,“特刊”指导性强,为农民的秋播调整办了一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大潮涌动之初,各新闻单位报道经济领域的改革如火如荼,但新闻单位本身却仍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缓步运行。1992年,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这种平静。沈阳日报在国内率先亮起了以“内部职称聘任制”为标志的报业改革旗帜,并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内第一家实现了采编工具现代化;第一家实现天天出彩报;报社广告年收入由1992年的3000万元增长到1.5亿元;现已发展成拥有沈阳日报、沈阳晚报、都市家庭报、《大众生活》杂志等三报一刊的产业群,报业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 办好报纸什么最关键?沈阳日报社认为,关键在人,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他们在全国党报中率先实行了“内部职称聘任制”、“职工全员合同制”等环环相扣的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02,(5)
今年年初,《陕西日报》等新闻 媒体发了一条消息,说《陕西农民报》(以下简称陕农报)今年发行量超过10万份,是我省在农村发行量最大的一张报纸。 读了这条消息,我留心阅读了2980至3031期的陕农报,(周三刊四开8版),觉得它在发行和办报上能上新台阶,是陕农报50年来历史上竞聘上岗的第1位女主编张彤和全体工作人员以“三个代表”思想统揽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奋进和全心全意为全省2700多万农民服务的结果,也是陕报社委会正确领导的结果。我读了50多期报纸,从几千篇新闻和其它文章中深切地感触到它在办报中脚踏实地,讲实情、重实干、报实事,努力让2700万农民得实  相似文献   

15.
湖北襄阳报从1976年至今,已形成了一支有三千多人组成的评报队伍。这支评报队伍绝大多数是报纸的热心读者和通讯员,他们结合实际,对报纸评头品足,提出了不少好意见。据统计,去年襄阳报共收到读者评报信稿四千多件。在新闻改革中,他们还配合报纸调查读者需要,开展读者“点菜”活动,对报纸改革,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引导评报员围绕报纸改革进一步搞好评报活动,报社帮助他们着重解决怎样抓住重点,据事论理地评报。通过参加报社的一些评  相似文献   

16.
正《廊坊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是中共廊坊市委机关报,由中共廊坊市委主管主办。廊坊日报社拥有《廊坊日报》、《廊坊都市报》、《廊坊传媒网》、《廊坊云报》、《新闻视野》,已形成平面、网络、移动媒体相互配合的"新闻联合舰队"。现代报业集团的框架。如今的廊坊日报社已经从2005年的报纸发行总数不足4万份,发展到现在的8.8万份,其中日报5.1万份,都市报3.7万份,连续七年实现党报百人拥有量全省第一;报社总体收入由不足2000万元,发展到总体收入突破8000万元。廊坊日报社连续两届进入全省十强报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河北省文明单位",《廊坊日报》在河北省报纸质量综合评比中摘金夺银,先后获得总分第二、第一和七个单项全部获奖的好成绩,报纸质量已经实现越级攀升,成为河北省、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一流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综合性副刊?在讨论综合性副刊之前,我们先弄清楚什么是副刊这一概念。我国报纸上的副刊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才达到现在这种样式。最初的副刊是在报纸的最后部分刊登一些诗词、小品之类的文字,它没有名称。第二个阶段以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创办随报附送的《消闲报》为开端,人称“附刊”。其后,有的报纸便在正张上划出一个版面来刊登些副刊文字,并沿用“附刊”这一名称,副刊  相似文献   

18.
《南通大众》报社在办好报纸的同时,先后办超时装厂和玩具厂,实行以厂养报,增强了自身的活力。《南通大众》报是江苏省南通县县报.周二刊,发行量二万余份。这几年,随着报社人员逐渐增多,印刷物资不断调价等原因,亏损逐年增加,而且财政部门拨给报社的经费有  相似文献   

19.
于太罡  张帅 《传媒》2019,(1):30-31
《海南日报》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新海南报》,1958年才正式更名为《海南日报》。2002年6月,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成立,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五报一刊一网一社六微二端一手机报的全媒体矩阵的主流报业集团,为其今后的一系列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18年03月,《海南日报》再次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纸”荣誉。目前《海南日报》期发行量最高达17万份,平均日发行量15万份。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地、市、县报包括企业、专业报纸在内,人们议论得较多的问题,是怎样加速提高编采人员队伍的素质。这些报纸与省、市一级报纸相比,习惯上称之为“小报”。一般来讲,小报人少事多,条件也较差,如何使报社的编采人员找到一条加快提高业务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的路子,是小报新闻改革中一个较突出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地、市、县报和专业报纸的不断发展,报社的干部队伍有很大变化。相当一批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