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秀玲 《中国出版》2022,(S1):216-220
2018年年底“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系列出版,2019年销售码洋2000万,2020年在疫情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实现了4000万码洋的销售,2021年突破5000万码洋。这套结合课标、专门为中国学生编写的分级读物,因其填补了市场空白,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引进版问题凸显市场需求渐起分级阅读的理念源于欧美,已有近100年的发展历史。分级阅读是指根据青少年的认知和语言发展水平,为他们编写并选择难度和内容适切的读物。多年来,我们引进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分级读物,包括“丽声妙想英文绘本”“丽声英语百科分级读物”“丽声经典故事屋”等。  相似文献   

2.
《针眼里逃出的生命》这本少年儿童文艺读物出版发行以后,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赞誉和文艺界老前辈的好评。今年“六一”前夕,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评选授奖大会上,被授予“优秀读物一等奖”。回顾一下这部书稿的组稿、编稿过程,对今后能够更多地编辑出一些质量高、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书稿来,是会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卡通读物一直受到孩子们的青睐,但长期以来,在我国,洋卡通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改变。前几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了“5155”工程,曾掀起过一阵出版民族卡通读物的热潮,但几年后又渐渐归于平寂。新世纪之初,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知难而上,倾力打造国产卡通品牌。日前,一套4卷共20册的《雏鹰在行动》卡通读物由该社正式出版发行。该社投资拍摄的同名动画片也有13集完成了制作,即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播出。  相似文献   

4.
看客 《青年记者》2005,(7):63-63
由于一些“高端”读被一些媒体的操作们看好,于是,“机上读物”成为一个时髦的标签,现在,不管什么性质的报刊,动不动都要在封面上印上个“机上读物”字样以示其高层次,似乎有了这几个字这份报刊立马就显得与众不同起来,就高大起来就主流起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近20年来 ,我国出版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作为出版大军中的一支———青年读物 ,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一方面 ,随着青年读物内涵的不断调整 ,“青年政治修养”演化为“青年思想修养”、“青年修养”和“青年读物” ,其外延不断开放扩大 ,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另一方面 ,青年读物较早地接近市场 ,面向读者 ,研究市场 ,在一定时间内赢得了广大的读者群 ,尤其是80年代 ,各地出版社出现了青年读物出版的极度繁荣。然而 ,繁荣只标志着过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90年代的出版业正逐渐步入正常的轨道。青年读物也只能在…  相似文献   

6.
办青年报刊的同志提出“和党中央靠得紧些再紧些,与青年离得近些再近些”,事实上,青年读物的出版工作也离不开这一原则。然而,遇到青年读物不太景气的形势,一些同志产生了这样的模糊认识:“紧些”和“近些”,似乎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要“紧些”,就难免“远些”,要“近些”,就势必要“松些”。产生这样的模糊认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不能正确理解,对青年特点的不能正确认识上,如凶杀、武侠、传奇、言情作品几十万、上百万地发行,泛滥于市场,而一般青年读物却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书业内外     
书业的“洋”皮与“洋垃圾”据《文汇报》报道:现在的一些书商,把本来并不怎么引人的东西,用畅销的“洋”皮一包,想“洋旗高张顺长风,坐引读者入掌中”。然而,戳穿这层“皮”相,露出“洋”皮下的名不副实,读者就会“不屑一顾”,宣告这种炒作噱头的破产。不论是扯“洋”皮作大旗  相似文献   

8.
书业内外     
正少儿读物"洋书"何时不再唱主角《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我国的少儿读物市场比较繁荣,市场需求量也较大。但在受读者欢迎的程度上,国产少儿读物为何就不敌国外读物,让"洋书"成了绝对的主角?这需要从国产读物自身找原因。一些国产少儿读物成了家长们眼中的"毒物"——充斥着恐怖、暴力、凶杀、色情等内容,低俗化倾向明显。即使不低俗,也可能没有多少有分量的实质内容,孩子大略翻一会儿可以,让家长花钱买回家供孩子细读,则要好好思量;一些国产少儿读物内容陈旧、主题沉重,强调教化作用而偏重于说教,缺少阅读趣味,难以吸引喜欢新鲜的少儿。  相似文献   

9.
许海峰 《中国出版》2022,(S1):125-129
“分级阅读”或者“分级读物”原是从英美传来的舶来品概念,指的是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为他们编写并选择难度适当的阶梯读物,逐级递进。由于注重在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两方面根据孩子的水平提供循序渐进的读物,近10年来受到广大专家、教师、家长和孩子的普遍欢迎。外研社在外语教育出版市场上首屈一指,自然在英语分级阅读出版领域也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0.
我在五十年代编辑过《北京游览手册》和一些导游图,近十年来,又编过一些旅游读物。在工作中尝到了许多甘苦,有一些亲身体会。我把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供同行们研究商讨。一、要让事实说话旅游读物是十分重要的宣传工具,其政治思想性应寓于所写的事实之中,要让事实说话。1958年,我请外文出版社专家沙博理先生审一篇《北京游览图》的英文稿,沙先生看完之后,说:“这篇介绍北京的文章,写了许多套话,有三面红旗等等,是没有必要的,在外国报刊上,这样的话只能写一两次,不能天天都在报纸刊物上重复这几句话,这样是不会有人要看的”。他强调要多写  相似文献   

11.
财经读物的迅速成长仅是书市上这两三年的事,但是谁也不可否认的是,财经类读物在书市上实际销售所占比例的庞大和可观,财经读物的异军突起,并快速成为书市销售上的“大块头”,时间之短和成长之快一样令人吃惊、令人兴奋。 “贫血”的本土财经读物 然而,说到财经读物,却又不能不坦承的一点遗憾是,财经读物市场一直是“洋人”的天下,欧美,尤其是美国作者的引进版读物成为书市上此类读物的畅销主流,就说2003年的上半年吧,《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基业长青》、《管  相似文献   

12.
走过荆棘路     
近期,在一些知名网站上刊出一条惊人消息“一个书号竞出版图书二百余种”,讲述的是贵州省新闻出版局在对罗甸县两家图书馆进行抽查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非正常出版现象。这条消息迅速传播,许多读者对图书馆装备企业的迅猛发展产生质疑,对其背后是否有暴利产生许多猜测,本期封面文章“图书招投标‘价格’之困”讲述了图书馆装备企业的成长及在图书招投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图书馆装备企业在走一条快速发展之路,而这条路上撒满荆棘。本期“坦言”栏目推出的是对知名建筑评论家史建的专访,他提出了“新都市读物”的概念,对目前这一新兴读物在…  相似文献   

13.
记者最近在四川省的不少大中城市的酒店大堂、茶坊、餐厅、健身场所,看到了不少印刷精美的书籍、杂志类读物,它们既非定期刊物又非有价书籍。这种被发行人称为“会员读物”的刊物,以一种亲切的面孔传达购物消费信息。 这种“会员读物”涉及的范围有:数字娱乐、IT通信、饮食健身、汽车朋友,甚至于如何喝咖啡等,这些刊物往往是一本一个专题,对某种消费活动和商品仔细介绍,简直就是一本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外加一些消费心得,让人爱不释手,不知不觉中还发布了不少广告。这些刊物虽印有“会员读物、请勿外传”的字样,但在那些人员流动频繁的场所,不仅有  相似文献   

14.
近一些年来,洋消费品蜂拥入国门,如涨潮般地冲击国内市场,堂而皇之地洗劫消费者的钱袋。进口潮前仁者智者纷争不已,更多的人困惑不解。于是就有有心人敏感地把握住了这个题材。近期发表的《洋货考》(见《经济参考》1989年10月31日到11月2日)、《“大大泡泡糖”是怎么吹大的?——关于“洋消费”的报告》(以下简称《泡泡糖》)的作者,首先把握住“洋消费”这一全民族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采访,忠实记录,发掘原由,探讨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九月书市,大量“青春读物”进入书市,和依旧在畅销不止的“我为歌狂”系列一起,渐人佳境,一路高歌,成为本月书市的又一大特征。只不过,九月书市上的“青春读物”不再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一枝独秀,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充分意识到“青春读物”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品牌价值,经过一段时间的摩拳擦掌,开始全力进入分食“青春读物”这块“奶酪”。 《天生我才》(2003年7月版)是上海人民社的又一续篇,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出版社之一,66年来,河北人民出版社在图书出版中一直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在一般图书出版上,“围绕政治理论读物、党史国史读物、中外学术精品、大众文化读物四个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的思路,经过多年努力,图书结构更为优化,板块更为清晰,特色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自从教育部下达“减负”令后,全国教辅读物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遍反映教辅读物发行量日益下降。但是也有一些省情况却不一样,不但不下降,许多地区稳中有升。因此,对教辅市场发展趋势怎么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对如何培育、开发教辅读物新市场问题作些探讨。一、教辅读物市场客观存在并将不断扩大面对“减负”,全国许多教育出版社和新华书店认为教辅读物市场从此要萎缩下去,感到无可奈何。其实教辅读物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考试制度不取消,配合教材的教辅就不可少,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教辅需求的范围日益扩大。据…  相似文献   

18.
慎说时尚     
现在有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动辄称“时尚”,因此有闹出一些笑话来的。杭州某报曾报道的“洋茶入口,龙井洗手”是杭州流行的“新时尚”.就是典型的一例。且不论这种新闻有“客里空”之嫌.单凭信口就说“新时尚”这一点,就未免失之轻率了。把个别现象硬往“新时尚”上生拉硬扯,这是哗众取宠的表现。这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认真贯彻“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精神,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定于2009年1月6日~7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教育读物工作者大会”,期问将举办“中国教育读物建设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并同时启动“2009中国教育专家推荐百种优秀学生读物”活动。  相似文献   

20.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暨总编辑陈万雄在报上发表题为《不嫌其多乎?》一文,对图书重复出版现象进行评述。文章说,中文近年的“重复出版”现象,真到了令人厌烦的地步。那边厢是数不清的中文名著丛书、古今文集、字典工具书、名家文集杂著;这边厢是心灵治疗、经营管理、资讯媒体、情感读物,表面是煌煌洒洒、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