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什么是“非典型肺炎”? 关键词:近距离空气飞沫呼吸道传染是指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简称“SARS”。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疾病简称为SARS。SARS是指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肺炎。起病时,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偶有  相似文献   

3.
刘杰 《教育与职业》2003,(10):34-35
一、非典型肺炎的概念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准确病原的疑难疾病。非典型肺炎实际是与由细菌引起的所谓典型肺炎不同的一组肺炎。相对于经典的大叶性肺炎而言,早年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时,因其表现不够典型亦称“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也曾泛指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肺炎。现在主要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这些病原体亦称非典型病原体。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肺炎,…  相似文献   

4.
问:什么是非典型肺炎? 答:非典型肺炎(SARS)是指目前病原尚不明确,近期在世界一些国家和我国局部地区发生流行,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问: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症状和表现怎样? 答:发烧、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干咳、少痰,部分病人有气  相似文献   

5.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嗯、奄尸,一一—简称州卜典’(世界H生组织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简称SARS),特指由一种尚小十分明确的变种冠状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家庭、医院聚集性感染的特点3」胜血的幸熏传播徐择二扭伪嗬记留即一仁带乞日和、妇之世庵犷甲抽、l均丝愁爷军1.自古、月口、丫一 二(三...,.........,..............,-.,自诊勺圈!力吧云二弓令韶自由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科学防治 战胜非典 预防非典型肺炎 做个健康好学生…  相似文献   

6.
养生苑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除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外,在世界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简称SARS。SARS是指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  相似文献   

7.
《早期教育》2007,(10):31-31
1.最直接的方法:避免接触感染源。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有很多种,而且很容易经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因此,室内要注意清洁卫生,要经常开窗通风,空调房间更要注意空气的对流,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经常带孩子到空气新鲜、流通的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烟雾缭绕、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外出后注意给小儿清洁面部(口、鼻处)和双手,特别是要避免接触已经感冒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扫描非典     
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指目前在亚洲部分国家或地区发生的、至今原因不明的、主要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该类“非典型肺炎与已知的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及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所致的非典型肺炎不同,其传染性强,病情较重、进展快,危害大。非典关键词冠状病毒经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的病原体。冠状病毒直径大约60~220纳米,外形成皇冠形,故称为冠状病毒。据科学家研究,此次引发非典蔓延的病毒属于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一种RNA病毒,它与现…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除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外,在世界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Respiratory Syndromes),简称SARS。SARS是指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  相似文献   

10.
沈国明  袁志强 《新高考》2004,(1):107-109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袭击中华大地。它首先在广东发现,2月开始向全国传播。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近距离飞沫传播,通风的环境最不利于它的传播。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互助、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终于战胜非典病毒,取得了抗击非典的伟大胜利。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非典”是非典型肺炎的简称,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潜伏期1到11天,平均4到5天。初期感染的症状有:高热(超过38℃)、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干咳少痰,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2.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体通过某种方式在人群中传播,常造成传染病流行。急性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胃肠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都是夏季容易出现的传染病。今年,我国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就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这种传染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给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带来很大的损失。防治非典及其他传染病,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养成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非典传染病疫情面前,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养成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不是…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突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秩序。在最初面对SARS时,我们都有些无所适从。事实上,我们的恐怖和不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对SARS的陌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是一种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展快、病情重、危害大的特征。200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SARS已被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范畴。面对这全新的传染病,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和医务人员都在努力,他们在救治大批感染者的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了病原物质,完成了基因测序,并…  相似文献   

14.
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英文名SARS)是一种“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说,“非典”初始主要症状是高烧(39度以上)、干咳、气短或呼吸困难。其潜伏期一般为10天左右。它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和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传播。预防“非典”要做到: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勤洗脸、勤更衣;注意个人饮食,合理调配营养;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保持室内通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少到一些人口密集、繁杂的地方,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等。“非典”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认…  相似文献   

15.
春季是小儿一年中最容易得病的季节,家长应针对孩子的体质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预防工作。春季疾病大致可分以下三类: 一、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如麻疹、风疹、水痘、上感、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大多通过飞沫由空气传播,预防此类疾病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幼儿体育锻炼,提高幼儿抗病能力;②保持室内空气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非典”.SARS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呼吸道疾病.为了控制SARS病毒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在工厂、学校、医院、宾馆、饭店、车站、街道、住所等人口密集的公  相似文献   

17.
风疹、流感、腮腺炎、水痘等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因此,日常的空气洁净和消毒非常重要。下面介绍三种空气消毒法:一、自然换气法:幼儿的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夏秋季,幼儿的活动室及卧室应整日开窗通风;冬春季,气温较低,室内外温差较大,仍应定时开窗通风换气。通风时间应视温差大小适当掌握。一般每次通风30分钟,即可降低室内微生物的密度,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此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方式主要是从空气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多在春季流行。由于“流腮”的传染性特别强,所以早预防、早发现、早期准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去年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非典”。SARS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呼吸道疾病。为了控制SARS病毒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在公共场合广泛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是不是任何一种消毒液都可消灭SARS病毒?当然不是。不同的消毒液有不同的作用和用途。本文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常用的消毒液。  相似文献   

20.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猩红热 病菌寄生在鼻咽部黏膜上,主要借 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都能传 染、发病,特别在1-5月份发病最 多,有时甚至可在夏季流行。由于 此种细菌可产生红斑毒素,让病人 皮肤呈猩红色,因此而命名为猩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