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美国洛·马公司网站2008年8月18日报道,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周六完成了第四架F-35“闪电”Ⅱ的总装,这助长了该项目的进展势头。该机是一架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型的F-35B。同时还有一架F-35在进行结构试验,两架在飞行试验,六架在总装,另外14架在不同的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2.
高智 《航空档案》2008,(6):66-77
以色列“鬼怪”Ⅱ飞机使用情况 以色列空军从60年代末期开始从美国那儿获得“鬼怪”Ⅱ战斗机,包括42架全新生产的F-4E、162架美国空军二手F-4E和12架全新生产的RF-4E,其中有一些“鬼怪”Ⅱ安装了电子光学目标识别照相系统(TISEO),前文已讲过,其它国家的F-4E没有这种设备。第一批“鬼怪”Ⅱ于1969年9月进入以色列空军,以色列称之为“重锤”(Kurnass,希伯来语),而RF-4E被称之为“渡鸦”(0ref,希伯来语)。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盘奇特的“铅字”,它们不是用铅锌制成的,而是用木料刻出来的。这盘“铅字”是1929年党领导的鄂豫皖地区革命斗争中的一件文物。 1927年,毛主席在井冈山上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后,工农武装起义就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1929年3月28日,红旗插上了河南省的商城城头,国民党的部队被工农组成的红军全部歼灭  相似文献   

4.
一、断裂带卡西尔认为,人的“后天特性是无法通过遗传来传递的。……但是,人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巩固和传播他的成果。人不可能过着他的生活而不表达他的生活。这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构成了一个新的领域。它们具有自己的生命。具有某种不朽性,由此它们得以在人的个体的短暂的生存结束之后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晓唐  楚楚 《新闻天地》2005,(12):22-24
2005年11月5日下午,在长沙市芙蓉路的一家快餐店里,三个年轻女子相拥而泣:经过勇敢地抗争.她们终于替自己、替所有受辱的打工姐妹们讨回了公道。那个衣冠楚楚、以玩弄打工女性为乐事的“校园诗人”亦然刚刚被其所在学校勒令退学!虽然校方尽量保持低调,并且对外界完全封锁消息,但这条不胫而走的新闻仍然令岳麓山下、湘江河畔的某高校师生大吃一惊:才名远播且温文儒雅、学业出众,深受师生好评的“校园诗人”亦然,竟然是以玩弄女性为乐事的“校园色狼”!  相似文献   

6.
杨姣  李炜 《新闻窗》2010,(5):56-56
虽然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开始,“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被中国共产党正式文件确认的概念,并按照“重大情况让人民知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的原则在目后新闻媒体的实践中不断被强化。但是在研究《春城晚报》,一张把“强化舆论监督搜道”坚持了30年的市民报纸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如何在具体的版面中来确定哪些报道属于“舆论监督报道”,而这样的困惑直接来源于对“舆论监督报道”内涵的不确定。  相似文献   

7.
客观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新闻实践中,这种基本要求经常被媒体和记者忽视,以至于新闻受众需要带着怀疑与猜测去接受新闻报道传播的信息。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高举“用事实说话”的旗帜,把新闻学理论的基本要求变成了一句通俗易懂的口号,迎合了新闻受众的心理需求。但是,当以“用事实说话”为宗旨的《焦点访谈》深入人心,当“用事实说话”的口号响彻了所有媒体并且变成了新闻受众理所当然的心理期待之后,人们发现很多媒体的“用事实说话”并没有能够满足新闻受众的心理需求。2003年以后,《焦点访谈》栏目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收视率历史最低,  相似文献   

8.
打开一张报纸,常常会对报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稿深感头痛,尽管版面编辑们想出了许多办法,用图片、用线条来美化版面,但是由于信息量的迅猛增长,版面的空间已日显紧蹙.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会发现,在同一份报纸的广告版中,整版或者半个版面的广告像个大胖子横卧在床上那么“自在”,形成了一种“紧的紧死,宽的宽死”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评价新闻作品时,曾有不少人为“豆腐块”和“火柴盒”鸣不平。如今虽然短文章有了一席地,但还时常遭到冷遇。去年以来,在新闻职称评定工作中,我发现一些编辑,记者们选出的代表作中,“豆腐块”、“火柴盒”极为少见,有  相似文献   

10.
当美国把外交和军事力量都集中在伊拉克时,朝鲜和伊朗暂时被搁置在一边。但是,虽然在对伊战争之后,美国会立即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两个它眼中的“邪恶轴心国”上,朝鲜和伊郎焦灼不安地等待美国将对他们采取的“反邪恶轴心行动”。  相似文献   

11.
江雨 《航空档案》2007,(1):32-49
一向以国防自主自诩的瑞典,通过“萨伯”-37系列飞机的发展,其军用航空技术的成就在20世纪70年代广泛的得到了世界先进航空技术大国的认可。而几乎在这同时,美国所研制的的F-14、F-15和F-16这3驾马车率先拉开了世界第三代战机的先河,并以此指引西方航空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种光辉的映照下,“萨伯”-37的技术水平开始显得相形见拙,针对此种局面,瑞典空军很快提出了发展“萨伯”-37换代型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去年这个时节,本刊连续刊发言论和独家报道,呼吁将“二渠道”“引马入槽”,认为,民营书业“正是浮出水面时”,提出,公开并规范对“二渠道”的管理。一年之后,再来看此话题,已经是在中国入世这么一个国际背景下了,意义和紧迫性也就大不一样。近期,有两个消息很能说明问题。一是据悉有关出版管理部门召开了一个“二渠道”座谈会,请以前多少处于“地下”状态的“二渠道”书商们一起座谈,在客观上承认民营文化公司是不容忽视的出版发行力量,当然也就意味着“浮出水面”只  相似文献   

13.
该机似用沈阳厂早年投产的F-6战斗机的机身改造而来,采用两台中国国产化的RD-9B-811发动机,机头部分也换上能安装测距雷达的整流罩。”“科科饭”的专家们还煞有介事地推断出“F-9战斗机具备袭击从苏联海参崴至Et本东京在内广大区域的强大威力”。实际上,“科科饭”关于“F-9”的报道从一开始就笑料百出。首先它把“F-9”的“娘家”都弄错了,所谓“F-9”其实就是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厂生产的强一5攻击机。,  相似文献   

14.
“飞虎队”的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1941年7月和10月,二 百多名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分两批来华,以平民身份支援中国抗战。不 久,他们在昆明初试身手,首战便对日本战机予以痛击。此后连创击落日本战机的佳绩。在31次空战中,飞虎队员以5架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二百多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飞虎队”因此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5.
冯悦 《新闻前哨》2005,(7):53-53
作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播音离不开情、声、气。虽然这之间各有要求,但重点应是它们的内在联系,只有重视它们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稿件重点,有效地提高播音质量。在有声语言中,“情”只有通过声音和气息才可以表达,而声音和气息除了表达思想感情之外,在播音中的意义不是太大,但是这种表达不能是消极、机械的,而应是积极和灵动的。古人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一个优秀的播音员要会调整自己的气息,要始终让气息处于运动状态,声音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因而声音也应该是收放自如的。从因果关系说,播音是因情用气,以情带声,而从语言表达角度说,又是气托声、声传情。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人说,活字印刷发明之后,网络是 又一场最有发展潜力的传播革命。虽然 这种说法还有待证实,但究竟是什么“加 速器”能让互联网一直保持“快跑”的体 力呢?人民网总裁何加正一语中的:这 一切来自于互联网的技术特性与商业应 用价值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许方挺 《声屏世界》2010,(12):20-21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进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来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和青蛙一样.人也有惰性,由新闻人打造的新闻节目也有“惰性”。  相似文献   

18.
张林 《航空档案》2005,(2):39-41
200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情报显示,萨达姆在巴格达一个私人住宅。布什政府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美军违背诺言突然提前实施“斩首行动”。空袭命令下达后,战区8艘美海军军舰上的人员立即根据从中央情报局总部传来的目标资料编制了“战斧”式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的飞行数据。同时,两架F-17A“夜鹰”隐身战机,各携带着两枚重达2000磅制导炸弹起飞,开始了这次“斩首”的空袭行动,试图杀死萨达姆速战速决,伊拉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19.
岁末年底,报纸上“送温暖”报道渐渐多了起来。但我发现,多年来,“送温暖”照片似乎都是一个样子:“送温暖”的领导一手端着慰问物品,面向镜头,一脸笑意,作深情慰问状。而被慰问者双手捧着慰问物品,感激地看着领导。照片中,领导大都是“正面形象”,而被慰问者多是“侧面形象”。我就禁不住想,“送温暖”的照片为啥年年一样?记者们为什么就不能换个角度呢?记者可能会抱怨:拍摄“送温暖”照片,多是奉命行事,而且往往要“突出领导”,也只能那样拍。但是为什么每张照片都拍成那个样子呢?这一是记者有了固定思维模式,虽然镜头里的人不一样,但也不…  相似文献   

20.
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文体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受到新闻界的普遍重视。如何采写现场短新闻,已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的新课题。但是,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一些作者采写了所谓“现场短新闻”,其实本人并没有深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而是通过事后访问“复原”而成的。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用复原法采写现场短新闻有违现场短新闻提出的初衷。大家知道,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新闻单位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提出了如何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