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既是中国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非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中国已同五十多个非洲国家建立了教育交流关系,双方的教育往来从最初的互派留学生,发展到今天的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教育部在与非洲国家的教育合作中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2.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以上海师大的实践为案例,探讨了目前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六种主要方式、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五大价值和高等院校应该拓展的国际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社会,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开发价值得到了非常明确的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为打造人力资本提供了更多选择,出国留学、来华留学、合作办学等都是人们寻求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渠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事业全面发展,以“出国留学”为主的合作与交流局面已逐渐转变为更加多元化的合作与交流格局.单方面主动寻求合作逐渐转变为双方、多方商谈合作,我国对国际教育事务的参与度在增加,影响力在提升。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事业广泛和深入的开展,对人们的教育选择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更多人开始关心有关教育合作与交流各种事项的开展情况。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对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形成比较全面的了解,本刊对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进行了专访,张司长在访谈中介绍了我国目前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一些情况,并对人们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国际化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显性特征.高等工程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必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针对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和工作要求,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做好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加快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要建立高等工程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高效的运行机制,并开展激励机制研究.在具备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是新世纪赋予高等工程院校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国际合作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中外合作的模式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跨越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决定的。入世后,高职教育有开展国际合作的需要和可能,合作形式也在日益增多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进程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新的形势,扩大研究生教育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更加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研究生教育方面需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强研究生教育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国内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7.
<正>杂志创刊于改革开放之初,现为半月刊,积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报道世界教育前沿、推动教育开放发展"为使命,服务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暨港澳台教育工作。杂志主要发布教育外事工作的方针政策,提供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报道中国教育国际化创新实践和典型案例,发挥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推动区域教育国际化和院校国际教育合作的优势,满足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对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问题是关系到高校进一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加入WTO后高校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如果不能正常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事业,也就不可能称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因此,现代大学应是跟国际接轨的、能够广泛地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留学生教育,其家庭成员应是由来自世界大家庭的成员所组成,而不是其全部成员本土化的大学。  相似文献   

9.
国际合作教育是指以国际合作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国际合作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精神的公民。国际合作教育既是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结合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实际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贯彻国际合作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国际化潮流的推动下,我国日益深入地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国际教育合作因其特殊性无疑将影响国家安全,但国内对于国际教育合作中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国际教育合作是否会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国际教育合作威胁了国家的哪些安全以及通过什么手段影响我国的国家安全等问题展开,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更多是一种主观判断,缺乏理论深度,对于国际教育合作如何影响我国国家安全仍有待深入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官磊 《中国职工教育》2014,(20):113-114
加强海峡两岸的高职教育交流合作,不仅是海峡两岸共同迎接国际挑战、强化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更是彼此获得更一步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从海峡两岸高职教育交流合作的必要性入手,对其现状进行简要地分析,重点对如何加强海峡两岸的高职教育交流合作作了探讨和分析,力图扩大海峡两岸的高职教育交流合作,实现海峡两岸高职教育界共同的目标,即振兴中华高职教育,同时希望以此为基础,抛砖引玉,能够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国际、国内和云南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进一步加强云南教育产业国际化改革力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结论是:云南省开展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不仅外部社会环境优越,内部教育条件也日趋成熟,而且最重要的是随着昆明99世博会的召开,云南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优势明显,因此,在世纪交替之际,云南教育应抓住有利时机,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制定相关对外政策,使云南省教育系统科研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效益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
自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格局逐步形成,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为让广大读者了解我国教育国际化新进展,本刊特刊登《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新进展》一文。文章由本刊编辑部根据教育部2013年第四场新闻发布会《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进展情况》与教育部《2012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就扩大我国的教育开放,阐述了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纲要指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010年12月21日,第四届北京国际教育服务行业峰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和中国国际教育信息网主办。本着扩大教育开放、促进交流合作、推动改革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神州学人》2002,(8):4-5
7月初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是继2000年2月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以来,全国教育外事工作界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会上作了题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局面”的主报告,报告全文计22000多字。据记者浏览,报告围绕全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回顾两年成绩、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指导思想、部署今后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等几个部分。成绩回顾主报告共用整整十个部分来回顾两年多来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取得的成绩和进展:——双边和多边教育合作与…  相似文献   

17.
伴随全球化进程,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正不断加快.利用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研究生教学、科研及实践平台的多样化,提升学科水平,已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重庆邮电大学国家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例,从科研平台、学术起点、科研水平、竞争力等几个方面分析国际合作与交流对研究生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开展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办学发展呈现出新机遇和新趋势。系统推进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办学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作用,积极开展各方合作,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中文教育新格局。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开展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办学,还要抓住发展机遇,着力于师资培养和机制创新,抓住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办学的重点,建立成功经验共享机制。积极应对挑战,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增强能力,服务大局。  相似文献   

19.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教育交流是民心工程,是构建国家间良好关系的基础性工作.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友好交往史、系列政府法规的签订、合作机制的推陈出新、合作载体的有序运行,为教育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民族宗教问题的干扰、教育体制的差异等因素,又使得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面临困境.中央、地方、高校及民间企业等参与主体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力应对多方挑战,推动教育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云南教育》2008,(11):4-4
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成效显著。一是首次邀请总领事畅谈教育合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云南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邀请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韩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11国总领事及领事官员齐聚一堂,以增进友谊、扩大交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