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学习经验”(1earning experience)这个术语,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教师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坐在同一个班上的两个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经验。假定教师正在解释某一问题时。一个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而且把精力集中在教师的解释上,他就能看出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并能根据教师的解释,从自己的经验中找出某些例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老爸会魔法,因为他能预知未来。 你看,他又在施法了。这天,我在姥爷家用纸牌摆宝塔,就是在最底层依次用两张纸牌互相斜靠着.  相似文献   

3.
他,长了一个又圆又大的脑袋,脑袋上挂着两根浓浓的弯弯的眉毛,眉毛下面是一双大大的眼睛。他的鼻子不是很挺,耳朵也不是很大,但耳垂上肉却很厚,妈妈曾说,耳垂很厚的人是有福气的人呢!  相似文献   

4.
《老年教育》2014,(5):36-36
古时侯,有个外国使者前来进献宝贝,皇上接见了他。  相似文献   

5.
曹玮是宋朝早期的著名将领,他出色的战绩,成为了宋朝西北边防的一面旗帜,他运筹帷幄的带兵之道,创造了很多佳话。在中国战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每逢佳节倍思亲”。新年刚过,春节将至,思亲之情油然而生,二叔的影子萦绕在脑际,挥之不去。 知道二叔名字的人很少,可说起他的绰号“黑汉子”,那是窗户眼吹喇叭——响声在外。二叔大名鞠学仁,识不了多少字,个头不高,身板结实。在他那晒得黑黝黝的脸上,岁月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也许这就是“黑汉子”的来历吧!  相似文献   

7.
“不高兴”老爸 我的爸爸,老是“不高兴”,平常我要请他帮点忙。他总三个字:“不高兴!”  相似文献   

8.
张晨曦 《小火炬》2011,(9):26-28
林淼的生日在4月中旬,但他从不能在生日那天美美地享受自己的生日大宴。这有两大原因:一是福州的古老风谷,人们总延迟过生日,因为这意味着可以延年益寿;二是他愿意与表叔的儿子程杉“有福同享”,  相似文献   

9.
李悦 《音乐世界》2010,(12):120-121
说起亦正亦邪的帅哥,你还只能想到宇智波鼬、杀生丸这些早就被提烂的角色吗?作为动漫角色中目前最具有人气的属性,“亦正亦邪”从未降过温,你可能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他可能从来不会对你微笑,但是偶尔的一个表情,就足够让你铭记一辈子。  相似文献   

10.
他注定是河的左岸,张扬自负,左得很;而我永远是河的右岸,逆来顺受,右得很。  相似文献   

11.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也会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为什么生"紫烟"?知道的人并不多.我问过上初中的儿子,我一提起《望庐山瀑布》,他得意扬扬,有声有色地背诵起来.当我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生紫烟,不说生青烟、黑烟或白烟呢?他哑然失声,说:"不知道,老师没讲过."  相似文献   

12.
案例 每个班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总是精力旺盛,没一刻安宁。我班的钰林就是这样的孩子,每天关于他的告状接连不断:一会抢了XX的玩具,一会拿了XX的积木……久而久之,钰林便成了同伴眼中的“捣蛋鬼”。  相似文献   

13.
12月8日星期五超级侦探——福尔摩斯,明察秋毫,再狡猾的案犯都被他找到“铁证”,本领可大哩!而我家的“福尔摩斯”非我妈莫属。她个头不高,乌黑的头发,高高的鼻梁,浓眉下闪动着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张嘴总能说出让你听得心服口服的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班有一个全校最“另类”的男生,王某。他的打扮酷似一个“剑客”,一头染黄的长发遮盖了双耳,一条镀金项链挂在脖子上,手臂上还纹有一只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小作者用自己的思想为幸福做了新的诠释,在他的眼里,“幸”与“福”是分离但又统一的两部分——  相似文献   

16.
大家可能都知道明代大文人唐伯虎,相传他曾经写过一首极有趣味的祝寿诗。一天,邻居富翁为母亲过生日,请唐伯虎题诗祝寿。他稍作思索,提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正当人们满怀疑虑的时候.只见他笔下生花“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转怒为喜。一看第三句“生下儿子是个贼”,富翁正要发作,第四句出来了:“偷得蟠桃奉慈亲。”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一波三折,让人忽惊忽喜,妙不可言。这主要得益于“抑”和“扬”手法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7.
踩高跷     
当小锋第N次转过身去,把手塞到嘴里发出怪声音时,我把他“拎”了出来,让他站着。可他并没有安分地站好,而是用手不停地转动椅子。因为没有影响大家,我也就没有指责他。  相似文献   

18.
哎!名言虽好,但也有惹祸的时候!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被封面上的一句名言吸引住了,觉得挺有意思,随口读了出来。这不,碰巧被老爸听见了。只见他背着手,笑眯眯地摇头晃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罢,随手丢下一把扫帚,扬长而去。留下屋里的我,吃惊地张大了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相似文献   

19.
周静 《课外阅读》2011,(5):280-280
我曾读过这样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他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常一起冲着他的后背做鬼脸。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