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意图 歌曲<小黑猪>音乐形象鲜明,旋律特征诙谐、幽默,有助于调动中班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在教材分析中,我发现本歌曲前半部分为一句歌词,描绘出一个故事场景,我将之命名为"主歌";后半部分的歌词以象声词"呼噜"为主,我称之为"副歌".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美的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还能使幼儿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呢?我认为,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应始终把握一个"情"字,关注幼儿情感体验过程,用多种手段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情境,使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感,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引导,灵活教学,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让幼儿愉快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精心选材,激发幼儿"愉快"学唱的兴趣幼儿是否喜欢唱歌,与一首歌曲的选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有的放矢地选择歌曲,应从歌曲的难易程度、节奏、内容、意义等方面仔细考虑歌曲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地域特性、主题内容等,是否能激起幼儿参与唱歌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如,中班歌曲《我的好妈妈》《理发店》节奏  相似文献   

4.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实现的”。音乐以音响为载体给人以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通过多感官感知音乐,从而丰富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歌唱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体验学习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梳理,指出:体验学习使幼儿生命主体性和完整性在音乐世界中得到张扬、使幼儿的情感在音乐世界变得鲜活和使幼儿的创造力在音乐世界中得到培养。然后体验学习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包括:激发幼儿的身体体验、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激发幼儿的活动体验。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生长发育时期使用音乐这种不需要翻译就能和人的思想形成共鸣的语言,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智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本文拟从"音乐游戏,激发身体感受""闭目赏析,生成音乐情感"和"尝试演绎,产生活动体验"等角度,对小学音乐课堂如何运用体验式学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理念】音乐审美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音乐课作为实施美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当下的教学主张从音乐审美体验层面设计教学,用多样化的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建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受音乐的教学格局,同时也强调音乐课堂要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即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学习。本节课我抓住孩子的阶段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设置了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如节奏对话练习、律动模仿、多样式的歌曲  相似文献   

8.
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体验是感受和阅读音乐感情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方法,它是通过演唱者对歌曲的演唱来表达情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在声乐教学中,情感体验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体验过程。它能帮助我们获得很好的审美意识,从而更好的展现出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9.
从动漫歌曲浅析幼儿音乐活动中歌曲的选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歌曲的选材恰当与否是幼儿音乐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出发,选择适合幼儿的歌曲,从而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0.
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在“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中,笔者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一下情感在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一、参与———体验模式“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一位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过新年》的部分环节:1.教师与学生在歌曲《过新年》的音乐声中挂灯笼、贴春联。2.学生分组讨论后上台表演过年的趣事:放鞭炮、吃饺子、拜年收压…  相似文献   

11.
探索性音乐教学是当今美国幼儿音乐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以幼儿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理解音乐的意义为特征,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为宗旨,其内容主要包括音色、节奏、力度、音高和结构五个方面。在探索性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幼儿形成探索音乐的环境和条件,让幼儿增加审美体验,充实自己的生活体验,增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韵律活动则是孩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结合我参与研究的"江苏省第十一期教研重点课题"《幼儿园韵律活动中运用经典音乐的实践研究》,设计并执教了一节大班音乐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幼儿生命得以成长的人文艺术力量.幼儿音乐教育的本质,在于教师遵循审美的规律,选择适当的音乐作品和组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向幼儿传递音乐的审美体验,使幼儿在特定的律动、节奏和旋律中体验到音乐的形式美,并进而体验音乐本身所蕴含的内容美和文化美.当前的幼儿音乐教育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为:教育目的的遮蔽;教育内容的窄化;教育活动的弱化;教育评价的僵化.音乐教育的核心在于审美体验.基于审美体验的幼儿音乐教育改进策略包括:幼儿音乐教育审美本质的自然回归;幼儿音乐教育内容的多元选择;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游戏化设计;幼儿音乐教育评价的观念重塑.  相似文献   

14.
幼儿时期,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缺乏,常常唱歌有声无情,不能很好的地表现歌曲所蕴涵的情感。为了激发幼儿的感情与歌曲产生共鸣,我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丰富细腻的情感,把握好幼儿对歌曲情感的感受、体验、表达三个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幼儿时期,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缺乏,常常唱歌有声无情,不能很好的地表现歌曲所蕴涵的情感。为了激发幼儿的感情与歌曲产生共鸣,我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丰富细腻的情感,把握好幼儿对歌曲情感的感受、体验、表达三个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培养幼儿喜、怒、哀、  相似文献   

16.
幼儿时期,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缺乏,常常唱歌有声无情,不能很好地表现歌曲所蕴含的情感。为了激发幼儿的感情与歌曲产生共鸣,我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丰富细腻的情感,把握好幼儿对歌曲情感的感受、体验、表达三个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幼儿喜、怒、哀、乐的情感,教给他们表达情感的技能,不断为幼儿积累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7.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音乐学科重视的情感的表达,音乐教学开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课堂教学,教学中,每个老师都在积极主动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验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自身的体验和主体参与意识,通过参与获得情感体验和对音乐的感悟.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就小学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是首要任务,而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不是单纯的说教能够实现的,必须通过创设活动情景让幼儿进行体验。要在活动中真正地让幼儿体验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幼儿是体验的主体。第二,体验既包括实践层面的亲历,幼儿会有身体动作的参与;也包括心理层面的亲历,即幼儿形成健康认识或情感。第三,体验的结果是幼儿获得健康认识、情感态度和健康行为或行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葛月红 《小学生》2012,(9):42-42
最近,省教育厅发布了艺术学科检测的通知,从测评标准来看,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聆听素养。落实到教材当中的内容,就是感受和鉴赏,也就是聆听部分。歌曲欣赏,最重要的就是聆听,培养一双音乐的耳朵,比什么都重要。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的音乐活动设计是课堂的灵魂要充分地调动孩子们聆听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孩子们参与到歌曲的聆听之中,必须依靠教师多多运用"动"的体验形式,多种手段来参与歌曲的聆听与表现,从而不仅获得快乐,更领略一份审美意味。因此,多维度聆听,有梯度地预设教学目标,让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呈陀螺式上升,依托递进式积累,厚实自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能够触动人的情感。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在音乐的感染下,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幼儿的兴趣为基准,创设情境满足幼儿的需求,通过各种体验让幼儿身临其境,享受音乐,从而大胆地演绎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