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万颖 《考试周刊》2010,(2):37-38
本文就金圣华著《一座长桥》汉译英两种译文展开评析,从对于翻译工作和译者身份的隐喻认知、文章标题透露的主题信息、风格的再现与信息的安排,以及排比句的翻译等方面,探讨了两种译文较为妥贴得体的处理方式和可供译者借鉴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10岁那年,我出现在这座城市,开始了在这座城市的时光之旅,一个娇小的身躯,从此在阳光遍地的日子里,流动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3.
刘建东的长篇小说《一座塔》将其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小说一方面保留了一味的先锋式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他所采用的"两面性"书写、"三重叙述"的方法及象征手段,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在特定时代风云跌宕的历史,表达出其独特的真实观、历史观以及诗学观念。同时,刘建东的写作还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关于文学究竟能承载多少内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赵蕊 《现代语文》2007,(5):45-46
80后作家韩寒的近作《一座城池》中的叙事者“我”与人物之间构成了一种对话与潜对话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既很好地处理了小说中不同的甚至彼此冲突的声音,也使小说中的对话性与辩难性得以“形式化”,其中蕴涵了一种叙事的复调诗学。本丈试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入手,分析这部小说的复调艺术,从而探索这复调的背后,“我”与人物构成的对话性的境遇关系。  相似文献   

5.
今年8月22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广大青年学子对一代伟人的怀念之情,我们推出“百年小平”栏目.编发两篇文章以飨读者。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相似文献   

6.
《葬我》与《有一座坟墓》均表达了朱湘厌弃世俗,想借死亡寻求解脱的思想。《葬我》反映出肉体束缚与灵魂独立之间的矛盾,此属于物质存在与精神追求的冲突;《有一座坟墓》虽不含肉体束缚灵魂之苦,却表现了灵魂独立与灵魂孤凄(无归属感)的矛盾,属于精神追求与精神归属的冲突。物质与精神的冲突,精神与精神的冲突,突显了作者对不可调和的"人生的苦闷"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无可挽回的消失。  相似文献   

8.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无可挽留的消失。时间的间隔让我每一次都能清楚地看见它向消失迈进的步伐.尽管那步伐细微得如一个人一天内的衰老。  相似文献   

9.
徐奕 《老年教育》2022,(3):25-30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状近年来从数量上虽已大为缓解,但从整体上看,依然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在绝对数量尚未解决"一座难求"问题的同时,部分老年大学又出现了"好座难求"和"有座不求"的现象,形成了结构性"一座难求"整体现象.本文从老年心理健康的角度对结构性"一座难求"现象进行分析,找到背后折射出的心理问题,找准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10.
王湛 《人民教育》2022,(5):77-78
杭永宝同志将他近十多年在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教育管理的30余篇文章辑录成集,题名《教育的力量》.这十多年里,永宝同志先后担任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和局长,《教育的力量》书中收录的文章,无论论文、报告或杂感,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常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一座城市的教育和一位市教育局局长的工作;领略一座城市加快推...  相似文献   

11.
桥,这世间最美丽的“彩虹”,在唐人的诗里,宋人的词里,元人的曲里,明清人的小说里,不知出现过几多回。千古名桥.一座座在脑海中闪过,而我却选择了这座普通的桥:假如我是桥,我便作这座姑苏城外的枫桥——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处名山像她一样,其归属地引起那么多的争议,也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像她一样,其命名引起那么多的质疑。这座名山即黄山,这座城市叫黄山市。黄山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被誉为中国旅游业的"旗帜"、风景名胜区的"标杆"、世界遗产保护的  相似文献   

13.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三世因果经》最先冲开记忆闸门的是那座木房子。房门进开的时候,一驾花轱辘车披着纷落如雨的碎片,从脑海深处浮幻而出。拉车的关东牛仗着凶蛮的犄角,从颅骨的封结中挺出脖颈,把压抑许久的吼声播撤成一串无始无终的寂灭和空冥。于是,三十八年前那次出殡的场景,就像潮水一样从玄秘深邃的远方漫流而出,缓缓地,洇透了时空层层帷幔,泛硷般变幻在记忆的坝堤上——  相似文献   

14.
4月19日 晴 巷口,一盏残旧的路灯孤独地亮着,两侧苔痕斑驳的砖墙被蒙上了一层橙黄,灰白的尘埃清晰地在灯光中游离,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陈旧的气味。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我常常骑在他的脖子上,一边听他哼着欢快的革命歌曲,一边品尝着令同伴们眼馋不已的零食。在金色朝霞的映照下,他托着我就像托着初升的太阳。如今,那曾经矫健的步伐已渐渐蹒跚,似锦晚霞中,他默默地望着远方,就像一座凝重的山,这一刻我才读懂了他——父亲。  相似文献   

16.
叶宪祖的《骂座记》通过灌夫、窦婴冤死的历史故事,借古讽今、抨击现实,它揭露了晚明社会士无操守的丑态,赞叹不畏权贵生死交情的可贵,影射宦官专权朝政日非的现实,表达斗争到底死而不已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保存了不少有关汉末魏晋时代"坐"与"座"的文献资料,关于坐具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物质生活的一面,关于坐仪如坐姿、朝向、座次等的记载反映了当时文化礼仪的状况,座中的清谈、品评人物乃至娱乐消闲,则反映了当时士人真实的生活面貌和精神气度。这些有关"坐"与"座"的原生态记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生动呈现了汉末魏晋时代独特的文化风格,由此特殊视角可窥魏晋文化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4,(20)
正据4月24日《重庆晚报》报道,重庆有个网名叫"甜妈"的人,因孩子要写作文《桃花》,不知道桃花长啥样、什么味道,她便在重庆市北碚区农村包下一座山,想让女儿和小伙伴们在体验中认识自然、描绘自然。"甜妈"此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显然不具备借鉴意义,因为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经济能力,而即便有经济能力,也难得  相似文献   

19.
我永远铭记着,一九八八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送给黄山人民的那份特别的关怀。这年五月十一日,老人家用他那力挽狂澜的巨手,挥笔为我们写下了“黄山日报”四个大字。这四个字,饱含着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对《黄山日报》、对黄山人民的厚望、重托和关心。  相似文献   

20.
一座空城     
成都从拂晓中醒来;薄雾弥漫,像啤酒四溢的泡沫。我登上的这辆早班车,重新回到城市合唱者的队伍。所有的马路都坦然敞开,轻易地让每一个过路人在红尘中迷醉,在众生里颠倒。只有菊花,在花坛里安之若素,呈现高于世俗的光辉,并长成一种被遗忘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