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1·1 叙事与叙事本体 电视是一种传播媒介,电视剧是这种传播载体中的一类艺术形态。电视剧之为“剧”,则必然与人物、情节等艺术审美因素构成对应关系,而人物与情节又是叙事文艺类型的支架,在艺术美学的意义上,人物与情节就是叙事的全部内容。所以,从审美的角度观照电视剧,无论是创作,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作为接受主体的电视观  相似文献   

2.
张凤铸先生主编的 95国家重点教材《中国电视文艺学》 ,内收周涌先生所写的第三章《中国电视剧》。在这一章里 ,周涌先生探讨了电视剧的四大审美特征———纪实性、大众性、通俗性和兼容性。这里我不准备全面探讨电视剧的审美特性 ,只打算就“纪实性”谈一点看法。关于电视剧的纪实性 ,周先生认为 :“作为一种录制艺术 ,电视剧似乎天然地具有纪实性。电视与电影相似的‘照相’般的纪录功能、电视节目高度日常性播放的媒介特点以及电视文化‘真实、全面、宏大地展现社会历史生活的特质’ ,都决定了电视剧是一种纪实性的艺术。”“电视剧的纪…  相似文献   

3.
<正> 4.国内关于电视文艺的文学性研究国内较早且较为系统地研究电视文学的著作是刘树林先生的《电视文学概论》,紧接着便有路海波的《电视编剧技巧》,高鑫的《电视剧创作概论》,叶子、刘实的《电视创作技巧论》等。举凡这类著作,均以电视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电视作为艺术的基本特性等,因之,我们以电视文艺的“文学性”加以界定。这里的“文学性”主要包括电视文艺(电视剧)的剧作研究,以剧作特性、剧作创作、剧作改编等为基本内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百花电视艺术中心决定拍摄50集少儿系列短剧《中国传统美德》,消息传来,受到大家的欢迎。目前儿童电视剧确实比较少,不大有人愿意拍,没名没利,吃力不讨好,儿童题材电视剧比例占电视剧的2%。百花电视艺术中心的编导们则认为孩子们的教育不容忽视,作为电视工作者,有责任为孩子们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经过筹划、他们现已拍出三集,内容十分感人,表演也较出色,有关专家和领导审看后,评价不错。在这里,我们请《中国传统美德》的导演李连元来介绍一些有关拍摄儿童电视剧以及培训小演员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陈彤 《华章》2013,(12)
中国国产电视剧和华语电影的年产量近几年高歌猛进,电视导演作为电视剧的灵魂人物对一部作品的影响可见一斑.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影视导演艺术的基本特性来发掘导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独特的定位.此外,针对电视剧导演和电影导演在对作品不同的艺术处理方式上的研究,做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从李少红执导的《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三部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电视剧创作走着一条不同于当下电视剧创作的较为独特的道路。她把女性视角和唯美追求内在地统一于自我的艺术建构之中,利用唯美的影视语言谱写女性的诗篇。李少红的“艺术电视”给中国当下电视剧创作带来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在电视剧中音乐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电视剧中的表现力愈发鲜明。音乐作为电视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到电视剧中,便可以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的表达情感。《仙剑奇侠传三》是一部剧情及人物关系复杂的电视剧,深受观众喜爱,是一部非常具有研究意义的电视剧。本文对音乐在电视剧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讲述,同时对《仙剑奇侠传三》中的剧情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音乐、剧情、人物三方面的具体讲述,深入阐述了音乐在电视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艺术和电视艺术有机结合形成的独特的综合艺术,其叙事艺术既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电视剧,更有别于舞台叙事。本文从影像艺术的本体出发,从剧情体裁、结构与节奏等方面探讨了戏曲电视剧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9.
增强电视剧画面的表现力是增强其艺术感染力的重要途径。为此 ,应尽可能地加大电视剧画面的信息量 ,塑造鲜明的人物感官形象 ,恰当运用蒙太奇等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在电视剧画面的艺术展现过程中 ,还应十分重视画面对观众的暗示和提示作用 ,并充分发挥细节描绘在电视剧 ,特别是在电视连续剧中独有的传达思想感情、展示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是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它也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属性,也是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审美和为文化的双重涵义,在现代的审美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电视剧也是表现人的艺术,电视剧中人物形象通过其形象性、生活化、综合化的审美特征来征服观众。  相似文献   

11.
“电视小说”作为一种化文字形态为屏幕艺术特质的文学形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60年代我国也产生了自己的电视小说,80年代进入“成熟期”。“电视小说”表现出其特有的审美性、再现性、具象性、假定性等特征,因而与“电视剧”有形同而质异的区别:即一个注重突出“文学性”特征;一个注重追求“戏剧性”效果。因受多元化影响,“电视小说”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艺术风格上均应有灿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视频网站自制剧在现今多元的传媒环境下作为一种新的传播现象脱颖而出,自制剧已成为视频网站在电视剧同质化严重、电视剧版权高企状况下的创新和出路之一。为探讨其独特的传播路径与成功模式,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分析视频网站自制剧之电视剧的投拍模式、播放渠道、盈利特点,研究其生存现状,并试图探索其发展趋势,以期为视频网站自制电视剧传播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艺术性是电视的特质属性之一,作为最有鉴赏价值的大众传媒形式,在新时期更有必要充分认识电视艺术的现状,挖掘它推动电视产业进行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电视剧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并且也是最容易接触到的艺术产品之一。在这一大背景下,以全校各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的《电视剧创作》,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形成了特有的教学难点,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这门课的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卫视的《梨园春》、中央电视台的《过把瘾》、安徽卫视的《相约花戏楼》、陕西卫视的《秦之声》等为代表的电视戏曲综艺栏目收视率不断上升,令人瞩目。此类栏目应乘势而上,通过创新策划手段和传播模式进一步丰富栏目样态、拓展受众群体。可以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用主题策划、特别策划和系列策划等多种形式,增强栏目的广度和深度;其次,适时调整板块、改进环节,并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再次,应通过跨地域合作、跨文化传播和多媒体联袂等多种形式,打破固有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全球视觉文化、图像文化语境中的文学传播形态——电视文学是电视与文学的结合,是电视艺术对文学艺术的阐释和再创造。电视散文是电视文学的一种形式,也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它充分运用电视技术和电视制作手段,将多种艺术形式综合在一起,通过多姿多彩的电视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诵艺术、丰富蕴藉的文字字幕,立体、多元、动态地阐释文字散文文本,形成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电视领域是我国最后一块没有从根本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行业,这里依然保留传统国有企业的显著特点,传统企业和市场机制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的区别,传统企业制度是为“人”而定,市场机制制度是因事物发展而定;市场企业“制度”是关键,传统企业“人”则是关键,本文结合我国的电视国情,重点分析了人在电视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对电视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美热播电视剧叙事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屏之上,电视剧始终精彩纷呈、最受观众追捧,无论中国还是大洋彼岸的美国,电视剧都是荧屏上最璀璨的花朵,然而并不是每部电视剧都能够获得观众们的认可,因此便诞生了“热播剧”这一名词来概括被人们争相观看的优秀电视剧,随着传播渠道的拓宽,美国热播剧也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并受到大量中国观众的追捧,那么,中美热播剧又有什么样的异同呢?本文从叙事策略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影视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艺术作为最生动、最丰富、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和教育媒介,在为提升国民综合文化的素质教育中,具有像其它任何一种艺术样式们无可比拟的多方面积极效应。不但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本质力量的完善,知识结构的键全,多元素质的挖潜等个性素质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和发展,同时也使得群体在生存质量的指导,生存状态的和谐,及更高的精神文明等建设方面取得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