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学体育课程文化是按照社会对大学生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体育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大学体育课程理念或大学体育课程活动形态。本文基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文化审视,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大学体育课程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的关系;传承文化是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存在的逻辑前提;创新文化是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发展逻辑,一方面旨在揭示大学体育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彰显其文化品质,更好地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使命,另一方面在于丰富和完善体育课程理论研究成果,引导和促进当代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体育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体育文化是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大学体育文化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任何专业和课程无法替代的.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以及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大学体育文化的概念、功能及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方法,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体育礼仪是体育精神的象征、体育文明的标志,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和谐文化,是现代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在高校思想教育与文化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礼仪在高校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中的表现突出,从而成为今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正确认识体育礼仪,加强与推进体育礼仪文化的教育与发展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品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育不仅能够形塑优美的大学生形象,培养崇高的大学文化精神,而且能够培育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是对大学生实施礼仪教育的理想途径,运动礼仪教育寓教育于运动竞赛之中,寓教育于角色体验之中,寓教育于情感流露之中。大学生能够在运动礼仪教育中真心体验,真情表达,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强运动礼仪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俊葳 《考试周刊》2010,(39):149-150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形式和广泛的主体广受大学生好评。它对大学生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道德水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激励和规范作用。如今,健美操作为一种体育形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学体育教育之中,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对大学体育文化的含义和现状,以及健美操在校园体育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大学体育文化和大学健美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延伸与补充,是丰富与展示大学生课余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窗口,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陶冶情操、个人才华展示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推动与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特点,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都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需要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更好、更快的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CUBA联赛与大学体育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以大学生为参与主体,以促进高校大学生素质发展为目标,强调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重任,而CUBA无疑在这一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渗透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术作为特有的文化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体育文化的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国体育文化在现代体育礼仪的“西学东渐”过程中逐步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潮流。因此,本文从体育礼仪的概念出发,逐步寻找中国体育文化中西交融的演变历史与脉络,探讨其中的相同与差异,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礼仪寻找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大学生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态势,并具有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体育文化素养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身心素养和体育知识素养,是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的身体与文化基础。通过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体育教育教学途径,真正实现体育文化素养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生态体育覆盖面极广,包含多种体育形式,如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等,其原则都必须是绿色生态的,要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大学应在体育课中弘扬生态精神,让生态环境、生态教育和生态文化成为建设生态大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文章在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态体育的内涵及作用,论述了生态体育文化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1.
体育礼仪文化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阐述体育礼仪文化含义和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运动员体育礼仪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建议.研究发现,当前运动队偏重训练,忽略了对运动员体育礼仪的教育;忽视运动员文化差异,国际体育礼仪常识缺失;扭曲的成绩观导致赛场丑闻...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进行探讨,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指出民族传统体育融于高校体育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推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将儒学融入高校体育礼仪文化中不仅能够深化高校体育教育的意义,而且还能够丰富体育礼仪文化的内容,使现有的体育礼仪文化内容体系更加完善,对学生的成长作用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基于儒学的高校体育礼仪文化意蕴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作者从儒学对中国传统体育礼仪的影响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了当代高校体育礼仪文化现状以及儒学融入高校体育礼仪文化的意义,最后根据其现状探究了基于儒学的高校体育礼仪文化建设的思路,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分析研究高校体育课程的服务导向与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之间的作用机理是很有意义的。研究表明:优化体育课程内涵建设能显著提升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同感和情感参与度,师资素养能力提升能显著增强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体育认同能显著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这启示我们要辩证对待大楼、大师与大学体育课的关系;重视体育课程内涵建设,增强大学生的体育认同感;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度。  相似文献   

15.
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道德水准和审美意识的提高,还有利于大学生群体社会化。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途径有:强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为健康教育确立指导思想;推进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为健康教育提供保障;加强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为健康教育营造实践环境;注重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健康教育增添新内涵;加大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为健康教育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在终身体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通过大学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联系,提出了大学体育为适应终身体育采取的一些措施,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大学生体育与终身体育有机地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7.
通过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内涵及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为加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还提出一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体育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学内容单调,体育教学方式滞后,教学手段传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与时代的需求。因此,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甘肃政法学院为例,分析了目前大学体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大学生体育改革的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加强大学体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为我国大学深化体育改革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现状与形成因素为切入点,展开了相关研究。研究认为: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受社会环境、传统教育及其自身因素的影响。建议在高校体育教育与教学中,学校通过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做人教育、智育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建立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模式、科学的体育教育理念等,实施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是培养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的最佳方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文化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文化形态等方面都产生出了相应的影响。大学体育文化会对学生的人文精神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体育文化的宣传工作,建立完善的文化形式,促进大学体育教学实现有效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