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生成性评价是生成性教学视野下的评价形态1.生成性教学是当今教学的主导思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最早将生成哲学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重要的是生长的过程、改善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成果和结局"[1]。对生成性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是以美国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研究者。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从构造主义、  相似文献   

2.
泰勒的课程论主张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角度进行课程建设,为上个世纪的课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也有学校教师在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环节经常将课程目标中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割裂,基本上是根据经验、根据教学评价的任务完成教学任务[1],影响了学校教育的创造性。本世纪以来,伴随对应试教育反思的还有以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观。当我们从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角度解读多尔的后现代课程  相似文献   

3.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课程专家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观点引入课程理论研究。后现代课程理论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的《后现代课程观》最引人注目,下面着重阐述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一、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多尔在其《后现代课程观》中描绘了一幅后现代主义以及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课程开发范式的图景。多尔首先从科学——神学——生态学而不是美学——文学——政治学的维度对现代范式封闭观的局限性进行了剖析:笛卡尔主义、牛顿主义、博比特模式、泰勒模…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课程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后现代课程范式生成于世界性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背景下的后现代教育思想,是在对前现代课程观的追溯和对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1993年,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教授出版的《后现代课程观》,被公认为是以后现代视角研究课程问题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什么?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说,“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成为跑的过程本身。”乡村习作课程从关注书本世界转到积累乡村生活经验这个过程上来,已是必须。于是我们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课程意识和观念,形成适合乡村作文教学的习作课程,让儿童的世界、乡村的景色、乡村的人文成为乡村习作课程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应用写作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是众多后现代课程理论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他为后现代课程理论提出了丰富性、回归性、关系性、严密性的标准.在高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用写作这门课可以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从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中获得众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教师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对现代文化的一种批判与解构,其影响业已波及到文学、哲学、历史学、数学、神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并与现代教育发生激烈的“碰撞”,特别是美国学者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的问世,在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后现代文化建立在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皮亚杰的生物世界观、杜威的经验认识论的基础之上,并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正如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的导言中所言:“当这种新的更为微妙的秩序引入学校教育之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对现代文化的一种批判与解构,其影响业已波及到文学、哲学、历史学、数学、神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并与现代教育发生激烈的"碰撞",特别是美国学者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的问世,在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后现代文化建立在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皮亚杰的生物世界观、杜威的经验认识论的基础之上,并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正如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的导言中所言:"当这种新的更为微妙的秩序引入学校教育之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摘多尔,生于美国波士顿,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课程理论项目主任。他研究的主要领域是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设计、教师教育等等。《后现代课程观》是多尔教授的第一本专业代表著作。在此书,他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理论,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观、课程观与师生观。知识观现代主义的知识观把知识看做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认为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或事物之间的本来联系,并要求是可证实的或可证伪的,这种知识是封闭的、稳定的。而多尔的后现代知识观则相反,他把知识…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什么?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说:“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成为跑的过程本身。”乡村习作课程从关注书本世界转到积累乡村生活经验这个过程上来,已是必须。  相似文献   

11.
多尔的"4R"理论是指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4R"理论引导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是后现代思维下的教学形态。它提倡教学的创新性、非中心性、民主性和多元性,关注生成性教学目标、发展性教学观念、互动性教学过程和科学性教学评价,对中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智慧、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改革发挥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4R理论的基本内涵分析 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学家多尔最早提出了4R理论,他主要通过<后现代课程观>一书,对4R理论进行论述和探讨,在书中,多尔对课程发展的理解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探讨了后现代范式转变,提出了教育矩阵的概念,这个教学矩阵主要描述了以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及严密性(rigrous)为基础的课程体验过程,多尔认为,这四个属性之间的秩序不是由死板的结构主义来确立的.而是按照不平衡性、非预定性、生活体验和混沌理论来进行安排的.由此变形成了著名的4R理论,具体来说4R理论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美国后现代运动的兴起,课程理论革新的出现是对美国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一次深刻的革命。多尔是后现代课程的集大成者。通过对多尔后现代课程思想的解读,我们尝试对其进行"扬弃性"的吸收,并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维度来再次审视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试图增加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开放性、不确定性、非线性和丰富性,以期达到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思想教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翻译多尔教授所著《后现代课程观》一书的愿望早在出国留学之前便有了。当时读本书时便感受到一种清新的活力。似乎可以说,正是后现代思想对革新课程领域的承诺呼召着我远渡重洋,于1996年秋季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拜多尔教授为师,主攻课程理论。随后一年多来对多尔教授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了解与直接参与,促使本书的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外现代教育思想交流为宏观背景,梳理外来教育思潮影响下中国现代教育思想价值取向的演绎脉络,简介美国杜威民主主义教育观与中国现代生本教育思想的诞生、前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与大陆指令型课程范式的形成,重点详论以美国威廉.多尔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与近十年新课程理念的崛起,阐述后现代的课程目标观、师生关系观和课程评价观等对新课程的理论营养,由此而引发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评价的关系等多维度的深刻蜕变,催生着教学创造力的一次空前解放。文章最后从中外现代教育思想交流历程提炼出对大陆未来教育发展的若干启示,并深切期待中国教育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为指导,在本土化与后现代等外来教育新思潮的和谐交融中获得更开放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16.
多尔关于课程的基本观念与基本原理,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特点,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其基本的观念表现在:目标、计划、目的、权威的角色、发展实践性、利用自组织、隐喻和叙述方式、评价;基本的原理表现在:丰富性、循环性、关系性、严密性。面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资源、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使命、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有着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翻译多尔教授所《后现代课程观》一书的愿望早在出国留学之前便有了。当时读本书时便感受到一种清新的活力。似乎可以说,正是后现代思想对革新课程领域的承诺呼召着我远渡重洋,于1996年秋季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拜多尔教授为师,主攻课程理论。随后一年多来对多尔教授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了解与直接参与,促使本书的翻  相似文献   

18.
多尔关于课程的基本观念与基本原理,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特点,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其基本的观念表现在:目标、计划、目的、权威的角色、发展实践性、利用自组织、隐喻和叙述方式、评价;基本的原理表现在:丰富性、循环性、关系性、严密性。面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资源、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使命、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有着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学家多尔的课程观是一种转变性的观点,他借鉴并内化了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普利高津的自组织与耗散结构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思想和怀特海的有机过程理论以及混沌理论、格里芬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出自己的后现代课程概念“4R”,也就是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为标准的后现代课程模体。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给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带来诸多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自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一书问世以来,"丰富性"通常被看作是一种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其实,丰富性还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原则,数学教学的丰富性表现在视角、层次、方法、意义等多个方面,准确把握这一原则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