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说明在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对于日本语表达中涉及的日本民族性和日本文化作出探讨和分析。通过分析日本文化和语言表达之间的关联,来阐述语言学习的同时,文化理解和吸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内外有别"是日本文化的中心特征之一。从传统的日式住宅建筑到日本社会的人际、风俗、文化、语言等,随处可见"内外有别"的思想痕迹。"内外有别"的观念贯穿日本人的思维、心理,对日本人的行为模式、语言文化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分析日语在语体、语法、词汇等各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内外有别"的思想观念,考察日本文化的这一中心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的语言文化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日本社会的"内外文化"。这种"内外文化"最能体现日本人的思维模式、语言表达和行为模式等。本文通过对日语语言中的人称代词、敬语及授受动词使用过程中包含的「内」「外」文化的分析和探讨,指出内外文化的实质和对语言的影响,并提出日语教学中应不断融入日本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界定中国传统文化出发,从古至今,从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到法律文化、文学等各侧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人文教育的影响,并以日本企业文化为典型予以剖析,指出其内在联系与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为基础,从语言对文化语境的选择,文化语境对语言表达的作用,语言表达反映语境这三方面来论述文化语境与语言表达的关系。我们认为文化语境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因数,借助文化语境可以使语言表达更为贴切具体。  相似文献   

6.
各种不同的语言在其特定文化背景下,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特征。直接影响到此特征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促使语言交流双方达成合作的基本“礼貌原则”。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礼貌规范也产生了各具特点的语言“礼貌原则”。那么,日本语的“礼貌原则”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此特点支配下日本语又有怎样的表达特征?文章把两者有机联系起来加以探讨研究,从而找出正确的日本语表达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日语是一种暧昧语言。暧昧表达是日语表达习惯的显著特点之一。通过曲折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语言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是日本人民在语言交际中谋求集体团结、非"枪打出头鸟"等以和为贵中心文化思想而特别创造出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而这种暧昧语言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表达方式而组成的呢?在众多追求语言表达效果的同时,借助最多的就是日语中的修辞手法,诸如比喻、拟人、夸张、婉转、层层递进法等多种修辞表达方式。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生成的。这些修辞手法运用的同时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修辞意识和文化传统。本文通过汉语和日语具备不同的本质的民族风俗文化所带来不同的语言效果,从心理和文化的角度,揭示日语比喻修辞手法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历史》系列丛书共有10卷在2014年被翻译成中文,其作者为来自不同领域的日本知名学者。该套丛书提供了解读中国历史传统意义上的古代"地理中国"与"文化中华"的新角度,以动态视角解读一统时期"天下"的内涵和外延。与趋同性相比,日本学者更多地关注在"一统"下的不同质性。处于中华文化影响下的日本和朝鲜,虽然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但却呈现出仅停留于表面的政治制度相同性,与作为源头的古代中国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和而不同"是文化中华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因此,如何在翻译中实现文化的传递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以及在翻译中实现文化传递可采取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一国语言,就不得不学习其文化。作为一种全世界闻名的文化形式,日本动漫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日本动漫的创作,极其富有民族特色也富有感染力,借助动漫文化,日本还成了亚洲第一的文化输出国。文章通过归纳动漫文化的特点、探讨动漫中的日本文化和价值观、分析日本动漫的文化输出等内容来讨论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与对外输出,以便在学习语言时更好地了解它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文化的雅与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民族文化有雅俗之别,而礼则是传统雅文化的核心,是俗文化的升华。礼是不断演变和外向辐射的;礼与俗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礼不断外向辐射影响俗的变迁,俗则部分地不断上升为礼。雅与俗如果隔绝,就是民族文化衰败的前兆。在现代中国社会,任何时候都要自觉地为雅文化与俗文化按照其自身固有的互动规律进行沟通创造条件,并积极促进之,从而达成民族文化的"自觉",来回应全球文化一体化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极其重大而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文化国力与企业文化力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化三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就社会主义条件化与经济的密切联系而言,二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演进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化是否发达,在综合国力中具体表现为化国力的大小,化国力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力”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强烈地表现出来,化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化国力的增强也要从多方面进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的企业化、商业化、技术化、金融化、生态经济化、节日化、化产业、化市场等经济化现象,丰富了现代经济化的内容,也推动了化国力的发展,在这些新的经济化现象中,企业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国力构成要素,对企业发展来说,化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的驱动力,面对21世纪市场竞争的新挑战,惟有大力开发企业化力,企业才能够救生存,图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现代城市文化在内在构成、相互关系、发展机制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环境中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态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去研究城市文化,解读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以及城市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可以更好地把握城市文化中文化元素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并且在认知的基础上解决文化差异性与文化多样性相统一的问题,以实现现代城市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在于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福州作为历代福建省首府,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对全省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并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闽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主要贡献,一个是在宋代,开闽学先河,承理学南传、成理学重镇。另一个是在近代,禁烟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瀛环志略》迎来中国社会启蒙时代,《天演论》开启中华民族心智,有力地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向规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概念界定及其内涵构成校园文化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美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师大教育研究所所长林清江先生提出的。而在大陆,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概念的最早提出并得到公认则是在1986年4月上海交大举行的第12届学代会和1986年5月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召开的“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从那时开始,校园文化研究及理论的发展至少已经历了发起、逐步发展和理论形成三个阶段。其间人们对校园文化概念和内涵构成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与深化的过程。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人们关于校园文化概念的认识先后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于网络文化的概念的研究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对网络文化形成了不同的理解。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表现出了有别于传统文化的种种新特点。网络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的多方面的影响,网络文化既是对传统的文化的否定,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湖湘文化对湖南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一个潜移默化的环境,促进了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生锻炼"的思想,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且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湖南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处于湖湘文化的大环境下,其发展受到了湖湘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风俗习惯与地理环境丰富了高校体育活动项目、湖湘文化的创新精神促进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促进了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伟人体育思想促进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因此,建设湖湘文化特色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引入湖南传统健身体育活动、发展高校体育社团、举办各种竞技体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18.
满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很深,这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相邻、婚姻相通、经济形式相近、语言体系相同。此外,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等方面渊源也较深。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全球化可谓歧见纷呈,但当下的文化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新的扩张。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也正在冲破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壁垒。面对全球化,我国应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东江流域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圈"的四大区域之一,与以梅州为代表的梅江流域客家文化、以赣州为代表的赣江流域客家文化、以汀州为代表的汀江流域客家文化三个区域并列。河源是粤境内东江传统客家文化的代表;惠州客家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较明显体现了对传统客家文化的离析与对广府文化、潮汕文化的吸纳,并与本土文化整合,形成了一种与传统客家文化有别的"后客家文化"。惠州文化作为"后客家文化"的代表,由于其地域环境的特殊性等因素,使之相对于传统客家文化的自足性、保守性,显得更具进取性、开拓性和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