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本文分析了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必然性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反映,也是他们的性格使然.  相似文献   

2.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3.
姚文丽 《华章》2007,(6):144-144
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中完成了六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斐园林>;<爱玛>和<劝导>.在这些几乎都是以爱情与婚姻为主题创作的小说里也充分体现了奥斯丁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几桩婚姻的分析,揭示小说人物婚姻的不同性质,探究了简·奥斯丁理想的婚姻观,并指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大量的婚恋诗,反映了周代人们的婚恋观。其中《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它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和"氓"的情爱历程,从中反映了周代妇女追求爱情的大胆自主和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也表现了周代女子理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婚恋观。观照当今,对我们现代人恋爱和婚姻方面也有很大的启示,可以让我们对爱情更理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表现了她自己独特的婚姻观:一定的经济条件是婚姻幸福的物质保障,爱情是婚姻幸福的基石,理性谨慎的态度是婚姻幸福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人类文化中永不衰谢的艺术主题.诗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而最早能体现爱情的文学载体<诗经>,其记载爱情的作品篇目众多,笔者认为大体上主要有爱情诗、婚姻诗、弃妇诗等几类.诗中描写的爱情,无半点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它生动的描写给了我们当代年轻人一种深深的震撼:真爱是伟大淳朴的同时也是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写了四对年轻人的爱情婚姻.文章通过<傲慢与偏见>中这四对年轻人婚姻的分析,提炼出了作者的爱情婚姻观:贪图金钱和情欲的婚姻不会幸福,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会幸福;财产和社会地位是幸福婚姻的重要保障,但不应单纯地为了金钱而结婚.  相似文献   

9.
婚姻与爱情贯穿了中国文学的始终并成为其基本主题.新时期以来,有以张洁、张辛欣、张抗抗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她们从女性的角度表现了现代女性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反抗意识;有新写实作家如刘振云、池莉、方方等对普通琐碎婚姻生活的平面描述;也有诸如<爱又如何>、<别人的爱情>等作品对婚姻和爱情的消解.在众多作家作品中,王海鸽婚姻题材小说可谓独具特色,其创作既如实描绘了普通家庭婚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实际上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先民们婚姻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在<诗经>中得到了生动而细致的表现.本文对<诗经>表现婚姻爱情的手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其主要表现手法有比兴和固定的抒情范式.  相似文献   

11.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婚姻悲剧主要是由她自己造成的.她对爱的痴情,对男子的迁就,对婚姻的草率以及自身性格的缺陷都为她的婚姻埋下祸根.对女主人公婚姻悲剧原因的深入探讨,为我们在现实社会条件下怎样对待爱情婚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叶芝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爱尔兰诗人,<当你老了>是他的一首关于爱情的名诗.此诗是为诗人终生爱恋的茅德·冈写的,平凡而又富于韵律的诗句充满了诗人真挚而永恒的爱情.本文旨在通过这首诗探索叶芝不平凡的爱情.  相似文献   

13.
景圣琪 《文教资料》2009,(18):36-37
本文从爱情婚姻本身探讨<红楼梦>的艺术价值、认识作用、现实意义,因为这是作者写作的初衷.曹雪芹在爱情婚姻的具体描写上,尽情地发泄真情,虽然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印痕,但仍不失长久的价值.今天评论<红楼梦>,如果仅从"反封建"的社会层面上认识,那就丢失了爱情婚姻个性描写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婚变是爱情和婚姻的坟墓,婚变中女性往往成为了受害者.为了祭奠死去的爱情和婚姻,有些女性选择了复仇.女性婚变复仇因此成为了中西方文学语境中的重要命题.现以<美狄亚>和<霍小玉传>个案为例,比较同一母题在不同文学语境下的差异性及造成这种差异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有大量的婚恋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的地位.<诗经>时代,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女性尚未受到过多的限制和束缚,个性和感情较少受到压抑.她们拥有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能够自主地选择爱情的对象,主动、大胆、自由地追求爱情,在婚姻生活中也拥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南戏又名“戏文”,是在说唱文艺和民间歌舞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在南戏的题材内容中,反映婚恋内容的剧本数量颇多,主要有反映书生负心而造成悲剧婚姻和反映追求爱情婚姻自由两种类型。同时在南戏婚姻爱情剧中,人们已从传统的婚姻爱情现中逐步解脱出来,对婚姻爱情有了一种全新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每个时代的爱情都有其时代的意义.<红楼梦>中上演了一幕幕人生悲剧,其中尤以宝黛之恋为主线,引发了人们对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不断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展示了女性对幸福爱情的渴望以及追求自由婚姻的勇敢精神,牵出了女性自主婚姻话题,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文章从多角度分析众多女角色主动追求唐僧及其最后失败的过程,论述人性的自由本质以及不得不受约制的矛盾处境在婚恋领域内的表现.另外,指出作品的性别歧视等缺憾.  相似文献   

19.
悲喜剧下隐藏的不同文化内涵——探春与伊丽莎白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和婚姻一直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中西方有不少反映女性爱情故事的作品.该文将对探春与伊丽莎白的不同婚姻结局从文化这一层面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诗经·国风》中有很多反映爱情婚恋的诗篇,其中待嫁女性形象的类型丰富,她们有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有对婚姻的希冀和期盼,也有失恋后的痛彻心扉。她们演绎着各自或精彩或悲情的爱情故事,经营着或幸福或悲凉的爱情生活。从中使我们了解到周代女性对爱情热烈奔放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贞,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