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关东军在军部的鼓励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中国东三省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其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的合力,也是其军国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策划这一阴谋并使其顺利付诸实施,日本侵略者蓄意歪曲事实,利用种种手段,欺骗民众,大肆制造侵华舆论,并使这种舆论成为当时武装日本国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首先侵占中国东北,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在此后的对日斗争过程中,成千上万的满族人民与其他各民族共同进行英勇的抗战,其斗争规模较为宏大,体现出广泛性、多样性、坚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北进”苏联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敌视和进攻苏联是日本侵略远东计划之一。为建立北进的军事基地,日本迫切希望占领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中国的抵抗和苏联军队的强烈反击,日本“北进”战略计划破产。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70周年。江泽民总书记题词:“勿忘‘九·一八’”,告诫我们: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把不忘“九·一八”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警惕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制造的侵略事件。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沈阳、安东(现丹东市),本溪、营口、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等地,到1932年2月6日占领哈尔滨止,仅仅4个月18天,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整个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0万同胞皆沦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的缘起日本帝国主义蓄谋侵略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明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渐演变的过程,有时认识有反复,政策也就出现反复,直到“九·一八”事变后四年多的1935年底才基本完成,在西安事变前后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在“七·七”事变前后付诸了实现。“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着急剧上升的中日民族矛盾,以王明为首的临时中央做出的判断是;a、“九·一八”事变是反苏战争的序幕。①b、“九·一八”事变意味着国际帝国主义者将和中国各派军阀联合起来对付中国工农红军。②当时党内的领导人并没有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长期战略的起点,当然也并没有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矛头是指向除汉奸以外的中国一切阶级和阶层的,而是认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和军事工业相关的重工业,目的是要使东北成为其经济附庸,成为其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的军事工业基地.为达此目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疯狂掠夺中国资源,剥削、压榨中国人民,给东北乃至全国经济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之后,马君武先生多次发表演讲,痛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暴行,反映了他的富国强兵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史学界对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作了充分的探讨,但对“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尚未深入考察,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探讨。 (一) 一九三一年九月,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令人遗憾的是,当时主持东北,领兵几十万,对日又有家仇国恨的张学良,却执行了不抵抗政策。笔者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张学良长期以来形成的“统一才能御侮”的思想,是他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之  相似文献   

1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发动了武装进攻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不到三个月,就顺利地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中,美帝国主义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它不仅不对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加以干涉、制裁,反而采取了积极纵恿和支持的绥靖主义政策。美国  相似文献   

12.
共产国际与我党“逼蒋抗日”张建芳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整个东北,继之又不断地向内地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但当时掌握国家权力的蒋介石集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步步妥协退让,对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3.
美帝国主义是全世界人民、也是中国人民的头号敌人.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近百年史当中,它是最狡猾最阴险最凶恶的一个.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它一直支持蒋介石集团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侵略我国东北时,美国采取了纵容支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从此,中国现代的历史揭开了抗日战争悲壮的一页.“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决非偶然.它是由日本这个“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它在经济、政治诸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本文试加论述,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答: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侵略我国时,美帝采取支持纵容的态度,并和日寇签订了秘密协定,认为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部的问题美日之间是“什么事都好商量”。它大量供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军需物资,如1930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额仅4,182,384美元,到1931年就骤增至19,300万美元,其中主要是供应枪炮弹药和其他军需用品。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前,美国就曾有人主张要蒋介石把东三省卖给日本。事变发生后,美帝又“劝告”其走狗蒋介石不要对日抵抗。如当时的美国《密勒氏评论报》编辑约·鲍惠尔在后来审判日本战犯作证时曾揭露:国民党政府“曾得到英美两国的劝告,劝他们不用抵抗”。1931年11月27日,美国驻日大使福白斯向日本外务大臣面交  相似文献   

16.
尽管做教师的总是哀叹学生见识肤浅,思维僵化,没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们却很难接受或承认学生对事物的见解,对问题的看法,甚至习惯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从课本上寻章摘句,按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前几天,去听一个老师的历史课,内容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正当老师讲兴正浓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什么是事变?”老师的回答倒也干脆明了:“事变是指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那日本帝国主义侵我河山,占我国土,杀我军民,这也叫事变?”“那应该叫什么?”“应该叫战争!‘九·一八’事变应该叫‘九·一八’战争。”学生的回…  相似文献   

17.
从"日满时期"东北地区的奴化教育看日本的侵略野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后 ,东北地区相继沦陷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持续了长达 14年之久 ,东北地区的人民遭奴役 ,资源被掠夺。为了稳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他们勾结一些汉满的民族败类成立了所谓的“满洲国” ,并积极在东北地区实施奴化教育 ,充分暴露了其侵略野心  相似文献   

18.
1931年爆发的“九·一”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适应其垄断资产阶级急剧向外扩张这一经济、政治的需要、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开端,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和进行武装抗日的开始。而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37年“七·七”事变六年之间,全国各族各界人民是以抗日救亡运动为主要形式进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这个气势磅四、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是在当时国民党政府“总裁”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一再阻挠下进行的。那么,这个运动是由谁在不断号召、组织和领导的呢?历史的结论给以肯定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国旗下讲话     
今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71周年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命令它的“守备队”炸毁了沈阳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开始,中国人民长达14年英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从此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20.
《下一代》2001,(Z2)
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为巩固其统治,决定建立一个完全在日本人控制下,以溥仪为首的傀儡政权。1932年3月9日,溥仪出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1日,伪满实行帝制,溥仪在伪满皇宫勒民楼正殿登上了伪满皇帝的宝座。投靠日本侵略者的溥仪,1932年9月15日与日本签订《日满协定书》,使东北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