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水窑场的发现,在磁州窑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展现出磁州窑由青瓷向白瓷“过渡”,进而由化妆白瓷到采用多种技法装饰瓷器,最终形成以白地釉下黑彩及多彩瓷绘为典型代表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历史过程。二是发现了唐代窑址,填补了磁州窑研究的一项空白。三是明确了磁州窑三大中心窑场(临水、彭城、观台)的传承关系,即:临水窑瓷器烧造时间最早,而彭城、观台两窑均是受其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察右前旗集宁路遗址发现大量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至今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呼集老高速公路建设 ,对察右前旗集宁路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清理出土了大批的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主要有瓷器、陶器、铜器、骨器、铜钱等。其中 ,瓷器的出土占大宗 ,主要有钧窑的天青碗 ,龙泉窑的粉青双鱼盘 ,定窑系的印花白瓷碟 ,磁州窑的铁锈花盆 ,耀州窑系的刻花大碗 ,建窑的油滴、玳瑁盏 ,吉州窑的天目碗等 ,中原各大窑系的瓷器在这里几乎都有发现 ,弥足珍贵的是元代钧瓷及油滴、玳瑁等乳浊瓷器的出土。元代钧瓷的出土已有百余件 ,可堪称全国第一 ,而油滴、玳瑁盏的发现 ,较…  相似文献   

3.
磁州窑千百年来窑火不熄,其中心窑场分布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漳河、滏阳河两侧,近代考古发现表明,磁州窑产品除了陆路外输外,水路运输是非常重要的途径。本文对水路运输流转进行若干考证,指明了磁州窑水路出海的三条途径:滏水北支、漳水北支、漳水南支。  相似文献   

4.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瓷窑之一,它位于河北省邯郸地区磁县、彭城一带,早在十世纪时,这里已出现了许多民间瓷窑,迄元、明至今而未衰.古磁州窑烧制的瓷器,大部分是当时的日常用品,它的装饰色彩以黑白对比为主要特点,尤以白釉褐彩(俗称铁锈花)最为突出.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或书法作装饰内容,如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以及书写诗文词曲,无不朴实生动,  相似文献   

5.
磁州窑是宋金元时期中国北方最大的一个民间窑场。本文综合了自二十世纪初至今的磁州窑的研究成果,分类型、分期加以论述、总结,以考察其研究的总体状况,并期望对未来磁州窑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晚唐五代辽宋的墓葬、遗址中 ,发现不少“官”、“新官”款的瓷器 ,引起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注意 ,发表了不少研究文章 ,对此 ,本文就“官”字的涵义 ,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这些瓷器几乎全为白瓷 ,大部分发现于北方 ,许多学者认为是定窑生产的。定窑产白瓷 ,且已在发掘过程中找到“官”款荷叶白瓷小盘和白瓷碗残片一 ① ,史料中也有定器入贡的记载 :《宋会要·食货》载 :“磁器库在建隆坊 ,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器及漆器以给用 ,以京朝官三班内侍二人监库……”《吴越备史》卷四 :“太平兴国五年 ( 980年 )……王进朝 ,谢于…  相似文献   

7.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瓷窑,因位于磁州而得名,以白釉黑彩瓷器而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其中鱼纹装饰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被窑工以多种装饰技法广泛运用在瓷器的各个类型上.  相似文献   

8.
绵延千年之久而生生不息的磁州窑文化,孕育了粗犷豪放、自由洒脱的艺术魅力,其主要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装饰技法、装饰题材和造型艺术等三方面.针对这三个特点进行了归纳概括性的述论,阐明了磁州窑瓷器装饰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寿州窑是我国隋唐时期著名的窑场之一。自1960年发现以来,已有57年,寿州窑及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遗址的调查研究、瓷器的理化测试、陶瓷的艺术特征、与它窑的关系、技艺的传承创新、综合研究等六个方面,对寿州窑的成果进行了初步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繁昌窑青白瓷是朝代交替社会变迁背景下南北方制瓷工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晶.通过对繁昌窑青白瓷的施釉方式、釉色器型、纹样装饰、胎质胎体、制瓷技艺、格调气质等方面的审美意趣进行分析,深入研究繁昌窑青白瓷兴盛和衰落的原因,为繁昌窑青白瓷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宋代瓷业的发展,在白瓷与青瓷方面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的成果.而在黑釉瓷方面的成就,却是前无古人的创造.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江西的吉州窑和福建的建窑,它们在黑釉瓷的烧造方面,取得了令当时瓷业界刮目相看的成绩.   吉州窑,其窑址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此地窑业始于五代,而兴盛于宋,尤其在南宋时期,形成了规模极大的民间窑场.……  相似文献   

12.
五代画家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卷,是一幅历史纪实性绘画作品。画中局部绘有青白瓷器31件,从其器型、釉色和烧造技艺来看,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堪与北宋的青白瓷器精品媲美。这足以说明中国的青白瓷器起码始烧于五代以前,以往认为青白瓷始烧于北宋的观点应予纠正。从诸多要素分析,《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青白瓷器,当属五代时南唐景德镇窑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宋元时期,闽北三明中村洄瑶窑、光泽茅店窑和光泽下史源窑的青白瓷以生活用瓷为主,在创烧期造型规整严谨,鼎盛期造型粗糙简略.具体在成型工艺上,由规范走向粗糙草率;在器物各部位造型上由规整严谨、各部位比例恰当走向粗糙简略,各部位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在装饰造型上由在器物内外壁刻、划几何纹走向在器物内底模印花卉纹.这些都说明宋元时期闽北青白瓷的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相似文献   

14.
五代画家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卷,是一幅历史纪实性绘画作品。画中局部绘有青白瓷器31件,从其器型,釉色和烧造技艺来看,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堪与北宋的青白瓷器精品媲美。这足以说明中国的青白瓷器起码始烧于五代以前,以往认为青白瓷始烧于北宋的观点应予纠正,从诸多要素分析。《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青白瓷器,当属五代时南唐景德镇窑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天歌 《小学生时代》2012,(10):30-32
瓷器对于中国,就像姓名对于人类。在英语中,"中国"是"China","瓷器"也叫"china"。可见,在西欧语系中,"瓷器"与"中国"有着多么紧密的联系。很久以来,在欧洲人的意识里,瓷器就是中国的象征,中国就是瓷器的故乡。这种温婉清澈的器物,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大发明与艺术创造,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坚韧与精妙,为世界文明增添了一抹温润的色调。中国的瓷器品类很多,声名远播的就有青瓷、白瓷、青白瓷、青花瓷、黑瓷、彩饰瓷,等等。在这些或清冷沉吟或温润自矜或纷繁明艳的瓷器中,青瓷以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艺术独特而独树一帜,在中国瓷器中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笔架山窑是北宋时期潮州生产瓷器的重要窑场。前人在研究笔架山窑的论著中,基本都认为该窑制胎瓷土采自笔架山本山和飞天燕山。该文综合利用文献、口述资料和通过实地调研,提出并证明了“水缸山是宋代笔架山潮州窑主要的瓷土采集地”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清水河县黑矾沟明清古瓷窑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现遗存明、清古瓷窑25座,大部分保存完整。经专家认定:黑矾沟古瓷窑址群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烧造瓷器的民窑作坊遗址,是我国北方民窑"磁州窑"系列在晋蒙交界处的传承与发展。该古瓷窑址群对研究明清时期北方瓷系陶瓷生产历史、发展脉络以及蒙、汉交界处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民族风情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黑矾沟明清古瓷窑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8.
磁州窑,创造性地把传统的毛笔画技法应用到瓷器装饰上,与宋、金、元宫廷画,有着必然的联系。从现有宫廷画与磁州窑瓷器画饰的比较中,花鸟画、婴戏图、人物画、山水画等,难分伯仲,各呈秩色。尤其是磁州窑产品直接为百姓民间服务,到作者又都是民间的画工,其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和审美需求的价值取向更加突出,因而生命力为强盛。  相似文献   

19.
白地黑绘(亦称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特色的装饰方法。它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技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这一装饰技法是在宋代书法、绘画艺术繁荣、普及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并受文人画的影响而成熟、发展起来的。正是文人书画家的广泛参与,提升了磁州窑艺术的高度,开拓了磁州窑文化的深度。同时,它又以多方面的创造及广泛传播,深刻影响和促进了我国彩绘瓷器及文人书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龙泉瓷业在上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制瓷习俗: [拜祖师爷]哥窑弟窑的创始人章生一、章生二被后人尊为窑业祖师爷.过去在烧瓷的龙窑、鲤鱼窑的窑头,都张贴有"师父榜".师父榜除祀师神位外,并附祀山神、土地、搬水章子、运水郎君.每逢农历初二、十六两日,瓷匠必须置办酒肉、茶饭、点香烛在窑头师父榜前祭祀,磕头膜拜,然后分食祭品,俗称"过日". [择基建窑]建窑首先请风水先生择定吉地和黄道吉日才能开工建窑.开工时,要在窑地设祭礼神,以求烧出好瓷器.建窑日严禁儿童、孕妇人窑池,也不许有人挑粪桶从窑地前经过,以防触犯神灵,降祸于窑. [祭窑]农历七月十八日为祭窑日,俗传这一天是哥窑祖师章生一"窑变瓷器"制成的日期.届时窑匠要沐浴斋戒,在祖师爷的香案上放置用面捏成的童男童女,在窑头师爷榜前设祭,点香烛跪拜,祈求祖师保佑烧出优美瓷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