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与运用,离开积累的运用是无源之水,离开运用的积累是无本之木.引导学生从小广泛阅读,丰富语言积累,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内蕴的基础.阅读积累与有效运用结合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引导学生从小广泛阅读,其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将阅读积累与运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但更应该抓住文本中可进行的语文训练点来让学生进行言语训练,才能使语文阅读课堂得以持续性向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教学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注重兴趣的引导、知识的积累、情感的积淀。课程目标"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实施建议"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渔。新课标崇尚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同时又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屏 《南昌教育》2006,(10):21-21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过去,学生由于语言积累不够,无法准确、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要丰富他们的语言、规范他们的语言、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就必须从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入手。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而"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语文学科的总目标之一.敏锐的语感既是一个人语文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儿童的语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积累语言、建立联系、自主阅读、达成交际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课程目标"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实施建议"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注重积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反对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同时又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语文阅读教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积累,无论是“识字与写字”还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少不了这一基础环节。《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可见,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也就谈不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渗透,在运用中落实,唯有如此,才能把语言积累的目标落到实处,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具体来说,语言积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积累,无论是“识字与写字”还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少不了这一基础环节。《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一个人积累的基础知识越广博深厚。所成就的学问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6.
潘景荣 《文教资料》2005,(5):155-15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感。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加文化底蕴的积淀和语文素养的形成。2002年我参加了省级课题《丰富语言储备,构造奠基工程》的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学生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把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教学积累,阅读积累,生活积累,运用积累,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一、教学中丰富积累,感悟作品语言内涵,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家田本娜教授指出,"小学语文是工具性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既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学科,又是儿童个体发展的心灵学科".小学语文的这一"发展"目标决定了"个体发展"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主旨和归宿.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不能脱离"发展"这个总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基础训练中,应注重回归文本,立足教材,锤炼语言,感悟精粹;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写作技巧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感悟、积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教师要深刻领会新大纲的精神,指导学生认真开展阅读活动,把“读”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积累后还要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积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会交往、学会办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儿童要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因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巧媳妇难为无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