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初我看到报刊上提出“加强劳动教育”时,便急急忙忙翻“教育学”,看看劳动教育是怎麽一回事。翻阅凯洛夫“教育学”,果然有“劳动教育”那麽一章。我从概念上认识到“劳动是共产主义教育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又从方式上认识到进行劳动教育可以从学校学习过程中、从组织学生适当地参加体力劳动中,从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中来进行。我便把这些原封不动地搬给老师,又收集了一部分学生对待劳动的思想情况,根据情况提出目前加强劳动教育的重点是教育儿童热爱平凡的劳动人民,纠正轻视体力劳动、农业劳动的偏向。我以为:理论有了,办法有了,儿童的思想实际也结合了,劳动教育大概可以搞出点成绩来了。教师都纷纷行动起来了:组织孩子开荒、种树,鼓励孩子担当平凡的工作,批判孩于轻视体力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小学生体力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是城市的小学生更是如此。一些独生于女.几乎没有体力劳动。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如此下去.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热爱劳动”的光荣传统丢掉了.把孩于们也惯坏了,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马克思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消毒剂。”我们党一贯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过去讲“五爱”,其中之一就是“爱劳动”。我们应该重视劳动教育,发扬“热爱劳动”的光荣传统.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就在我冥思苦索不知所措的时候,一次支教活动却告诉了答案。  相似文献   

3.
听一位农村中学校长讲过这样一件事:学校曾组织学生到豆地里拔草,可有许多学生分不清豆苗与草,误把豆苗当做杂草给拔掉了。这种事情倘若发生在远离稼穑的城市孩子身上,或许不值得大惊小怪。早些时候,乡下人对城里人既羡慕又嫉妒,表达这种复杂心情的经典方式,就是说“城里人看见麦苗以为是韭菜”云云。而今,新版“麦苗与韭菜”的主人公,却换成了打小生长在农村的中学生,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我们的劳动教育究竟怎么了?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历来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我们的劳动教育却越来越变得让学生讨厌。许多学校所谓的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我们贯彻执行这个方针,就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坚持经常地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从事生产劳动的习惯,将来成为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文化、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全面发展的坚强的革命后代。这是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符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的需要的。在任何时候,我们对此都不能比毫放松。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通过劳动实践,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劳动能够创造杜会财富和人类文明,从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知道劳动成果是经过辛勤  相似文献   

5.
过去,许多学生轻视劳动,他们毕业后的志願是“升学第一”,没有参加体力劳动的思想准备和兴趣,还认为从事农业生产“没前途”。为什么会这样呢?应该承认,这里反映了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薄  相似文献   

6.
感谢信     
对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来说,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呢?孩子长大以后,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的,其中之一就是我再也不必督促他们去写感谢信了。记得我那三个孩子小的时候,总是由他们口述自己的感谢信,然后再由我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将它们和当做礼物的画一起寄走。等到埃莉诺、莎拉和德鲁长大之后,虽然他们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写感谢信了,但是却总不愿意写,非要再三催促才行。我总是会问他们“你们还没给格兰迪写信感谢他送给你们的书吗?”“桃乐茜姨妈送了陀螺给你们,你们写信感谢她了吗?”……但是,他们对我总是含含糊糊或者是耸耸肩膀。记得有…  相似文献   

7.
我家里有五个孩子,最大的现在十六岁,大人都在外面工作,以前一直是请保姆担当家务的。由于忽略了给孩子以必要的教育和锻炼,他们自小受别人照顾,滋长了依赖心,连最细小的事自己都不会处理,剪碎的纸屑飞得满地,刚收拾过的房间一刻儿就搞乱了,衣服穿上身不久就脏,换下的衣服随处撩,保姆整天忙得不歇,家里还是乱糟糟的。看到这样情况,我们认为不能长此下去,特别是孩子渐渐听长大了,不早一点培养一些劳动的习惯和技能,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又把家务排了一下,觉得事情虽然繁杂,较重的体力劳动可并不多,有一部分是孩子们可以胜任的。如果把工作的多寡轻重适当搭配,大家齐动手,那么不请保姆,也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还可以减轻些家庭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有时会感到不解:为什么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却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为什么他们认为孩子还太小,而孩子们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这些父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难道孩子们真的不需要我们“保护”吗?在我们眼里他们还没长大呢。父母对孩子具有一定的过度保护的趋同,常常是出于认为孩子没有能力做事情,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认为孩子不够成熟等原因。可是,在很多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一、正确认识贯彻劳动教育问题小学教育的目的在以社会主义思想和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儿童,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重视劳动教育的贯彻。根据董副部长的指示,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劳动观点,使他们认识劳动创造人类历史的真理,劳动是人类生活中第一个必需的条件,从而把劳动看作光荣的事业,看作是对社会的首要职责,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克服轻视体力劳动的和轻视工农业劳动人民的剥削阶级思想; 2.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劳动态度,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以自觉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劳动; 3.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4.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个指示是十分正确的。它告诉我们,劳动教育具有极明确的范围和极丰富的内容。如果我们能正确  相似文献   

10.
感谢信     
对我而言,孩子长大后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我不必再敦促他们去写感谢信了。记得我那三个孩子小的时候,总是由他们口述自己的感谢信,由我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将他们画了礼物的画一起寄走。等到埃莉诺、莎拉和德鲁长大后,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写感谢信的时候,却又总是不愿意写,非要再三催促才行。我总是会问他们“你们有没有给格兰迪写信感谢他送给你们的书吗?”“桃乐茜姨妈送了陀螺给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但是,他们对我总是含含糊糊或是耸耸肩膀。记得有一年,在圣诞节过后的那几天里,我又开始唠叨了,连我自己都有些嫌烦了,可孩子们却充耳不闻,就像…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学生,娇气,懒散。”社会上常听人这么说。虽不能一概而论,但确有不少学生娇生惯养,不爱劳动,自理能力差。仔细想想,责任在谁呢?笔者愚见,第一在家长,第二是学校。许多家长根本不让孩子干活,整理书包,打洗脸水,洗手帕袜子,父母全部“承包”。更有甚者,家长到学校代替学生做值日。不少学校不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没有细致的安排,缺乏认真的组织,为了追求升学率,甚至取消了法定的劳动课。受教育者未能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和训练,能一味责怪他们吗? 那么,新时期如何对中小学生施以劳动教育呢?笔者有三点拙见。一、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原理。马克思说,教育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一位科普专家在看了“全国青少年电脑绘画大赛”获奖作品后发出感叹:“看到这些画儿时,我们震惊了,不是震惊他们的画有多好,而是震惊他们中很多人的想象力竟然如此贫乏。不论是几何形状、色彩,还是造型,都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如出一辙。”问题出在孩子身上,问题的症结却在教育上。没有哪所学校不是相当重视教育的,没有哪所学校不是在千方百计地寻求办好教育的最好途径。问题恰好就在“重视”和“寻求”上。“重视”的是什么?是考试,是分数。“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寻求”的是什么?是这个“名牌”,那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孩子举起榔头 ,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 (事件发生在金华四中 ) ,连基本的人性都没有了。我们的老师、家长一次次发出疑问 :压力人人都有 ,负担大家都重 ,为什么“儿子杀母”悲剧偏偏会发生在这个家庭 ?这是不是教育的悲哀 ,是不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是不是与整个社会只重视学校教育 ,不重视家庭教育 ;只重视孩子学习 ,不重视家长素质提高有关 ?中国有句古话 :“养不教 ,父之过” ;又说 :“言教不如身教”。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孩子教育的根在家庭早就被人们所接受。但是 ,社会发展到今天 ,我们的家庭教育却没有发展 ,请听部分家长的谈话吧…  相似文献   

14.
“体力劳动并不会产生教育效果”是有的放矢的。它的“的”就是党的教育方针。按照这样的说法,教育根本不能与生产劳动结合,党的教育方针提错了!?这真是一个值得严重注意的大问题。不晓得吴文礼同志衡量“教育效果”的标准是什么?但我们知道得很清楚,资产阶级是轻视劳动的,他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资产阶级子弟学了“知识”去做“劳心者”,去“治人”,他们硬把  相似文献   

15.
身为教师,有很多与学生、与长交流的机会。我们经常听家长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意和我们说话了;也常听学生抱自己与父母的共同语言越来越了。家庭是教育孩子的主阵地,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经性的沟通,教育又从何谈起呢?此,家长们很焦急。针对这种情我们对年龄在15—17岁之间的名初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导致孩子家长沟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青少年心理上的原因春期的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体上都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大人”了,父母理应把自己当人”看待;而父母总觉得他们还充其量有一…  相似文献   

16.
这二位父母含辛茹苦.为使儿女能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一切围绕着孩子不停地运转,而当一双儿女如愿以偿.众人称他们有福气时,他们却伤透了心,哀叹“悔不该当初啊”。为什么当初父母那么爱孩子,为孩子能成才耗尽了心血,而子女长大了却不懂得爱父母呢?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想过没有,我们该怎样做孩子? 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现代教育是而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有差异的群体.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得到关注。新课程改革也把“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而在现实当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往往只关注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和中间群体.对“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关爱他们.真情自有回报。  相似文献   

18.
“学生”这个词,几乎天天听、天天说、天天用,那么,“学生”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对教师工作有什么要求?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有的人把学生看作天真烂漫的儿童,不同的只是来到了学校;有的人把学生只看作是没有长大的、需要成人悉心呵护的孩子,等等。这些理解虽不能说大错特错,却不准确、不全面。通常,我们并不特别区分“儿童”、“孩子”、“学生”这几个词。谈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通常以儿童的年龄特点来替代,如“儿童生性好动、好奇”,“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当表示对学生的亲切态度时,常把学生称作“孩子”,如好多老师会说:“…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我跟一些学生谈起学习为了什么的问题时,他们绝大多数都能毫不含糊地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但当我又问:“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阶级,你们长大了还要不要跟阶级敌人作斗争?……”他们却面面相觑,说不上来了。这说明,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讲得不够,而在平时,也是讲和平建设的多,讲革命斗争的少。我们的任务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坚强的革命后代,如果他们的头脑中只有一种在和平建设中过幸福生活的观念,而不知道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着尖锐复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为了培养坚强的革命后代,学校必须向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劳动教育,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劳动观点和习惯,克服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观点,并在劳动中学习有关的生产知识和技术,使他们毕业后能正确对待升学和生产劳动,愉快地走上祖国所需要的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