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对李贺进行深入地研究,他认为"长吉与六代作家中,风格最近明远,不特诗中说鬼也".李贺鲍照诗风相似,相似不是相同,至于不同体现在哪里,钱先生只是点到即止,并没有作太多的评论.解读这一问题,对深入探究诗坛风尚的变迁以及进一步揭示李贺歌诗的特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屈原的"楚辞"对中唐诗人李贺有深远的影响。这同李贺与屈原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李贺对屈原的"楚辞"诗歌艺术既有自觉的借鉴、传承,又有超越。这在诗歌形象,诗歌语言,修辞和结构等几个方面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李贺与屈原相似的人生遭遇,使他对屈原“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了深刻的理懈和高度的认同。屈原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几乎都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4.
李贺与屈原相似的人生遭遇,使他对屈原“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屈原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几乎都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5.
李贺是在接受《楚辞》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艺术创新。与《楚辞》相比,李贺诗歌的创新表现在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用相似的题材表现不同的情感,对宇宙万物秩序的认识的深化与表现,以及在鬼魂世界丰富复杂和鬼魂的形象格外生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一个更广阔、更新颖的角度解读李贺及其"神鬼诗",从修辞功能的三个层面——修辞技巧、修辞诗学和修辞哲学,采用分点论述、逐层深入的方法,对李贺"神鬼诗"从话语建构到文本建构最后到精神建构进行梳理阐释。这对于深入研究李贺诗歌修辞艺术及探寻其精神世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李贺对《楚辞》有一种特殊的兴趣与偏好,他与屈原相似的遭遇、相似的现实语境,使他在情感上容易与屈原产生共鸣,这是他对《楚辞》接受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还与韩盂诗派对《楚辞》的继承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森林 《天中学刊》2006,21(6):76-77
在对中唐诗人李贺的研究中,李贺的具体生卒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关于李贺生年,前后出现过4种说法。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李贺生于贞元七年,卒于元和十二年,终年27岁的说法最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诗歌意境构成与艺术风格表现的核心与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李贺诗歌中诸如由“昌谷意象”、“落魄者意象”、“劳动者意象”构成的描述性意象,由“剑意象”、“竹意象”、“马意象”构成的比喻性意象,由“神鬼”、“游仙”构成的象征性意象三类不同意象及其与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中“赋、比、兴”的内在联系的深入而具体的分析,指出李贺诗歌意象精采纷呈的鲜明特点,以及此正是形成李贺诗歌独特诗风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解开李贺诗歌之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李贺是中唐最具天赋的诗人,却终生未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李贺受传统礼俗的制约,因避父讳未能举进士。笔者认为李贺最终放弃科举考试是因为他不屑于其它科别的考试,再者与李贺体貌特征有关,李贺相貌丑陋、羸弱多病,不能通过吏部释褐试对考生体貌健康状况的严格限制,他最终放弃了科举考试,而选择恩荫入仕的捷径。恩荫入仕在唐代为时俗所轻,职官品级较低,升迁艰难,李贺再次陷入尴尬之境。本文尝试阐释李贺仕途遭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唐诗人李贺和19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美学追求的比较,发现二人在诗歌创作内容、创作手法上有很多的相似点。他们的诗歌都崇尚“以丑为美”。他们的美学追求都与各自时代中西传统的美学观相悖。本文对他们美学追求的相似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李贺富有"悲愤凄怨"艺术特点的诗歌中,往往能够令人体会到的是一种不同寻常的高亢。李贺的高亢是一种另类的高亢,是一种声嘶力竭的高亢。然而这只是表象,在其下所掩盖的,除了悲愤外,还有深深的自卑,这种自卑和高亢一样,其实是二而一的,表现在李贺身上是病态且近乎畸形的。"苏小小"形象里有着李贺所缺乏的特质,这样的自比是一种心理补偿的过程,也是李贺自卑心理的折射。  相似文献   

13.
李贺诗歌的情感特征是恨,恨人生不得意,推己及人,也恨天下不公平,为苍生鸣不平.对恨的解脱使李贺对时间特别敏感.恨使李贺的诗歌形式独特,李贺诗歌代表性的意象是"玉石".  相似文献   

14.
中唐诗人李贺一生只活了二十七年,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二十七年中,李贺也很少品尝到同龄人所常有的无忧无虑的生命快乐。相反,“年命之短”、“人生有尽”的死亡焦虑却常常困扰着他,使他终生不得安宁。本文通过他的诗歌作品对其死亡焦虑产生的因素及外在表现作一番探讨。一、死亡焦虑的产生因素焦虑是人们心理上对危险状况有所预料的一种反应。它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李贺对死亡所产生的焦虑情绪主要由他身体和个性两方面的因素所造成。从史书的记载及李贺诗歌的自我描述中可以知道,李贺自小就体弱多病,气血两亏。他是在母亲的悉心照…  相似文献   

15.
苏静 《文教资料》2010,(19):6-7
李贺的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人生短暂,其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使其成为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他丰富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创作的内容和方法,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李贺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6.
已有大量论及楚辞对后世的影响及李贺于前人的继承的专著和文章。对李贺与屈骚的关系都有论述,但所涉领域多是艺术的渊源和影响。通过李贺对屈原在思想、抱负、情感上的理解与认同,诗韵诗风的理解和趋同等方面的论述,从精神的深层探析诗人李贺为骚风吸纳的背后存在的某种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祁国宏 《天中学刊》2015,30(1):90-96
李贺是唐人中学习并接受屈宋辞赋作品最自觉的诗人,其创作实绩也最为突出。具体可由三个层面得以佐证:唐人的楚骚评论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同时代及后人对唐人接受楚骚的批评意见争议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唐人创作中称引屈宋并化用楚骚命辞及句法甚为密集,且其诗歌整体文学精神与楚骚最为相通的亦是李贺。  相似文献   

18.
中唐诗人李贺敏感、多病,一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进而颇感苦闷、伤感,并由此展开对生命的探索和追问。在李贺诗歌中,盛世不复、壮志不遂、时光不再、生命不永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生命悲剧意识。李贺的诗歌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生存状态、人生价值、生命本体、生命归宿等问题的忧患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9.
《同学少年》2013,(6):52-52
长吉,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字,李贺的诗在构思、意象、遣词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用“李长吉体”形容李贺所开创的这种冷艳伤感的诗风,后简称“长吉体”。  相似文献   

20.
李贺诗集中有240余首诗歌,其中时间背景设置在夜晚的有70首,这其中包括李贺诸多精彩的作品。不管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这种情况都值得我们注意。古人的生活模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李贺却突破这种常规,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研读李贺时间背景设置在夜晚的诗歌,会发现这种情况与他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