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剧,亦称福州戏,为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它产生于明朝末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福建闽海一带,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流传到台湾及东南亚各处,有一千多万基本观众。闽剧剧目内容丰富多采,以忠、孝、节、义为主,上自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至平民百姓、农夫渔樵,均能表现。唱腔有“逗院”、“江湖”、“洋歌”、“小调”四大类,行腔优雅多样,各具情趣。“江湖调”高昂雄浑,任钻有力;“逗腔”常用于悲剧,委婉动人,哀怨古雅;“洋歌”适用喜剧,活泼明快口语化;“小调”轻灵优雅抒情。在福建省现有的20多个闽剧专…  相似文献   

2.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福州”镇灵流秀,人文答本,自古就有“海滨邹鲁”美称。福州画院是福建省第一个专事中国画、书法篆刻研究和创作的机构,成立于1979年,位于福州市风景优美的于山上。画院人才济济,基集着福建省会城市对多位丹青高手,如蜚声海内外的老画家郑乃光、全国工笔画金牌获奖者谢振匝等,更有一批各臻特色的中坚和新秀。国逢盛世,艺遇良机。改革开放以来,画家们根植于八闽大地,邀游于艺海之中,艺术成果丰硕。自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福州画院书画展”以来,近年又连续推出“福州画院画家展”,“榕城之春美…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众多的曲艺品种由,福州评话和侃艺艺术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和浓郁的民间特色广受欢迎,经久不衰。福州评话更被誉为是我国古老曲艺艺术和说唱文学的一块化石。福州评话源于唐代的“转变”和宋代的诗赞系平话,是以说、吟、做、“花”(即噱头)、打(牌钱工夫)为手段,融文学、表演、音乐为一体的说唱艺术。在表演上夹说夹吟,以吟代唱,不歌而诵,使韵文部分明白如话,与说白浑然一体,增加了抒情性与音乐性。击节道具除通用的扇水外,更保留了传统的饶钱玉斑指、竹着,并发展了敲、逗、诉牌钱等多种打法。以压座静场,击节间奏,增…  相似文献   

4.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的福州是座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沿海郊县是天然鱼仓,内陆山地树木葱笼,花果遍野。福州于公元前202年开始筑城建制,公元725年因城西北郊有福山,遂称“福州”。900年前,为了抵御百年末遇的旱灾,城内遍植榕树,以至“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又有“榕城”之称。福州文化兴盛于唐朝。开元年间,福州出现了修书和出版机构“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并设有庙学。“至唐末五代,中土诗人,时有流寓入闽者,诗教乃昌,至来日益昌盛”。唐文宗开成年间,有萧膺等4人及第,朝土诗赞:…  相似文献   

5.
1994年我先后到新加坡教戏和在丹麦讲学,所见所闻,感触颇多。近10年来,新加坡政府重视和提倡华族文化,发展了100多个业余的戏曲团体,剧种有京剧、粤剧、潮剧、闽剧、琼剧、萝剧,还有的古老梨园戏,其中比较活跃的是粤剧和京剧。此外,在基层的人民协会还没有“乐龄组”,  相似文献   

6.
福州文儒坊     
2011年恰值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福州“三坊七巷”作为辛亥革命策源地之一,是多位辛亥革命英烈旧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福州十杰”均曾求学其文儒坊“蒙学堂”。“三坊七巷”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其中曾居住数以百计的高官显贵、学者名流。“三坊七巷”堪称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有形容其为研究中国城坊建设历史的活化石。当地大量完好的明、清、民国建筑风貌完整,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的城市中心历史文化街区和“明清建筑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是个岛国,一年四季阳光明媚,所以被称为“四季阳光”的国家。6月在新加坡更是碧空如洗,绿树成荫,风景如画。有中国赣剧、蒲剧、桂剧、京剧、潮剧、粤剧、琼剧、闽剧,以及新加坡敦煌剧坊等14台戏、125人参加的“狮城地方戏曲展”,就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于新加坡著名的国家大剧院维多利亚剧院举行,更显出它的隆重和红火。  相似文献   

8.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中、西部黑非洲各民族,大约到10世纪初才从游牧散居过渡到农耕定居的阶段。此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有余暇从事原始形态的文艺创作。喀麦隆传统口头文学即萌芽于被时,并兴盛于15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发现”喀麦隆前后。喀麦隆传统口头文学按其主题和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类:(一)史诗,确切地说是英雄史事与神话传说;(二附仪歌词;(三)通俗口头文学,如说唱故事、讲谚语、猜谜语、唱催眠曲、朗诵颂词等。有些学者将上述三类划分为宗教或严肃文学(史诗、礼仪歌曲)和世俗或轻松文学(说唱故事、讲谚语、猜…  相似文献   

9.
张一鸿 《世界文化》2006,(11):28-28
也有人称之为“板索里清唱”。板索里是“Pansori”的译音,是韩国的传统说唱艺术之一。它发源于韩国西南部城市全州,大约在朝鲜王朝肃宗时代(1674-1720)就已在百姓中盛行。1964年,板索里说唱被韩国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将文学、音乐、表演融为一体,通过一位站立的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视剧目需要,或男或女)的歌唱、道白、表情、肢体动作和作为道具的一把扇子来描绘复杂的剧情。舞台旁有一席地而坐的鼓手,为表演者唱念的朗朗之声伴奏;并不时发出…  相似文献   

10.
乐亭大鼓     
姚芳 《寻根》2012,(2):106-110
乐亭大鼓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曲种之一,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盛行于冀东广大地区,在北京、天津、承德及东北三省亦有相当的影响。乐亭大鼓唱词韵、散相间,说唱并重,具有浅显易懂、雅俗共赏等多种特点。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分“上”“凡”两个腔系。庄严里兼有优美,委婉中包含古朴。板式完备,  相似文献   

11.
梁祝中原说——梁祝故事本末、影响、价值及其发生地□马紫晨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南又为豫州之中,故称“天中”。元、明、清均为汝宁府治所。城南30公里的马乡镇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墓,千百年来这里及其附近地区的群众无分男女老少...  相似文献   

12.
西方有部《旧约》,被视为“古史之源”、“文学宝库”,基督信徒所奉行的圣典,名曰《圣经》。东方也有部“圣经”,其名曰《易》,故称《易经》。它被视为“中华文化之本源”,“东方智慧之渊薮”。《易经》这座神秘的殿堂奠基于先民手持石斧的时代,落成于中华古史的青铜盛世,即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  相似文献   

13.
近来,许多观众纷纷反映.打开电视机到处都是飞檐走壁的剑客侠女.这边是《碧血剑》、《神雕侠侣》、那边是《一代侠女》、《义薄云天》、一部接一部的武侠剧占领了荧屏的黄金时段。荧幕下,又有《射雕英雄传》等多部“金庸剧”拍摄正酣。与此同时.梁羽生的武侠名著《白发魔女》古龙的《楚留香》、《武林外史》也相继被搬上荧屏.轰动一时的电影《少林寺》也“重出江湖”再拍电视版的《少林武王》。一时间.荧屏上下“江湖”泛滥.“武侠热全面升温。  相似文献   

14.
兰亭访古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公里的兰渚山下,史书记载绍兴是我国植兰最早的地方,汉代又曾在此设立驿亭,故称兰亭。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兰亭集序》成书于此,该地遂为历代书家朝圣之所。  相似文献   

15.
兰亭     
潘忠泉 《寻根》2004,(2):67-69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公里的兰渚山下。史书记载绍兴是我国最早植兰的地方,汉代又曾在此设立驿亭,故称兰亭。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兰亭集序》成书于此,该地遂为历代书家朝圣之所。  相似文献   

16.
寿山石,俗称“腊石”,因产于福建福州北郊寿山乡而得名。其雕刻历史源远流长,石质脂润,柔而易攻。据考古发掘证明:福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寿山石雕,乃是1954年在福州仓山桃花山师范学院工地,挖掘了一座南朝墓葬,出土“石刻猪”一只,高1.1厘米,长6.4厘米,同年在福州仓山乐群路速成中学工地的一座南朝墓葬中。也出土“石刻猪”一件,高2厘米,长6厘米,1965年福州北郊二凤山工地,发掘一座标有“元嘉二十二年乙酉”(公元445年)纪年墓砖的贵族墓,出土“石刻猪”一对,高1  相似文献   

17.
1987年,《格萨尔王传》说唱艺术家土登,作为中国西藏音乐艺术团的一员,赴英国伦敦参加了在伊丽莎白是宫举行的“国际宫廷音乐艺术节”。土登由于晕机反应严重,身体不适,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整整五十分钟的演唱。把《格萨尔》史诗中的(霍岭之战)、(赞帽)等片段绘声绘色地展现于伦敦观众面前。他生动精彩的表演征服了观众,谢了四次幕观众还不让下台0一位观众说,“虽然有语言上的障碍,但是通过他的表演,我们看懂了。”对一个演员能独自演唱这么长时间,许多外国人表示惊讶。拉萨市歌舞团团长土登出生于1932年,小时候他进了功…  相似文献   

18.
思想的正常状态是交流,闹到非“交锋”之后,思想才得以解放,可见问题深重。现在的一个现象是出版界与思想界“相忘于江湖”,98年3月《交锋》面世后,另外还很难见到成点气候的思想方面的书,与出版界相反,新闻媒体却天天呼喊要求人们转变观念。观念是思想产品,不...  相似文献   

19.
徽州炮     
王振忠 《寻根》2000,(3):46-50
“徽州炮,发火时浑身粉碎;洪塘篦,到头来结发分开。”这是见诸福州乡土小说《闽都别记》第一百五十一回中的一个对子。“洪塘”是福州市郊的一个小镇,在历史上,这里以出产篦梳而著称。在旧时代,盘发梳髻的农家妇人  相似文献   

20.
“八大藏戏”之一(意乐仙女)以探索发展中国民族戏剧——藏戏而享誉高原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剧团,成立于1965年,现有演职员对人。拥有一批熟悉本民族语言、传统风俗习惯,民间音乐、舞蹈,具有良好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编、导、演骨干,为保持藏戏独特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藏戏是中国的古老剧种之一,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一种偏重于舞蹈的哑剧,内容以表现宗教故事、历史传说为主,后在吸收藏族民间舞蹈、民歌、民间说唱艺术及酬神醉鬼的宗教仪式内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戴面具歌舞表演的广场剧。表演时讲求歌。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