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使得人类环境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所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任务。环境保护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确定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协调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地理教育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上有着自己独行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朱礼朝 《教师》2013,(13):79-79
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编排以资源、人口、环境为主线,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其中"环保教育"是渗透的重点内容。其目的是让中学生多了解一些人类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观念,学会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并能科学地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我们如何对中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4.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的最有效载体.在当今世界入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之时,地理科学以及地理课程的改革成为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顾甜甜 《教师》2010,(34):61-6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认为,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由此可见,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注重STS教育(即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厚的学科综合知识素养,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环保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许彩君 《教育》2011,(18):45-45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新的课标也强调:"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有相互包容的部分,有紧密联系的部分,也有重叠的部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  相似文献   

7.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当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由于人类在人地关系上的无知、缺乏自觉的环境意识,使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环境问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人类利益又不损害环境的地理行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师要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教会他们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来看待世界,培养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人口道德、资源道德和环境道德意识,树立科学地、理性地选择、安排生产和生活的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认为,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荒漠化问题是在人口增加、人类对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背景下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失调发展的问题,提出"荒漠化的防治"贴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环境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是渗透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人口意识、人均与国情意识、环境资源意识、环境科技与经济意识、环境法制意识、环境公德意识、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科学与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所有这些都是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教育学生学好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是中学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工作者光荣的使命。我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做了以下的尝试: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环保知识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把环保、人口、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把“人地关系”作为其核心内容,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使学生弄清楚环境污染、生态污染的类型和危害,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只有相互依存、和睦共处,才能实现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每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索和探讨,地理教学中如何真正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师要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教会他们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来看待世界,培养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人口道德、资源道德和环境道德意识,树立科学地、理性地选择、安排生产和生活的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17.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因此,初中地理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地理教师应善于抓住地理知识与思想教育和生活的切入点,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18.
刘强 《教育探索》2002,(3):63-64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念、资源观念和环境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类已经意识到经济的高速发展不能以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和恶性地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应寻求经济发展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地理课程作为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和"绿色GDP"的提出,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科学素养正成为新时期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而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地理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环境教育已成为地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也必将为地理教改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