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学生在学习《西门豹》这篇课文时,不仅被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而且被西门豹巧治巫婆、官绅的妙计深深折服。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西门豹方法的巧妙之处,上课时,我和学生之间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对话。课堂实录如下:师:同学们都认真地朗读了课文,甚至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电影“放”出来,这就叫会读书。那么,你们就来谈一谈,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怎么样?生1:我认为西门豹这个人很有计谋,每做一件事情都是胸有成竹。他并没有派威武的士兵把巫婆和官绅们一网打尽,而是用带有幽默、讽刺的话说:“这样看来,河伯还真灵啊!河伯娶媳妇请…  相似文献   

2.
[课例] 《西门豹》教学片断: 师:西门豹惩罚了巫婆、官绅,老百姓明白了什么?用书上的话回答。(引读)老百姓明白了…… 生: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师:老百姓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说说理由。 生:我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并没有真的河伯。因为巫婆和官绅被投进漳河就再  相似文献   

3.
《西门豹》一课教学中 ,西门豹惩治恶人的三处语言可谓精典至极 ,既展示出西门豹的智慧 ,也展现了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下面以《西门豹》一课教学为例 ,浅谈研究性阅读中语言感悟的艺术。一、充分研读 ,感悟语言的丰富性阅读是个性化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感悟语言 ,体验情感 ,读是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理解 ,读中品味 ,读中有所感 ,读中有所悟 ,感悟语言文字隐含的深层意义 ,感悟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体会作者遣字造句之奥妙。片断一 :“不行 ,这个姑娘不漂亮 ,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 ,说我要另外选…  相似文献   

4.
《西门豹》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性题材课。课讲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地时,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兴修水利的故事,歌颂了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业绩。其中西门豹为老百姓破除迷信的部分集中表现了西门豹的聪明机智,称得上“一石四鸟,巧妙绝伦”。通过送新娘时简短的几句话,西门豹同时达到了四个目的:救下了新娘;处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警戒了其他官绅;教育了老百姓。对于这样的章,学生充满了兴趣,喜欢西门豹这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特点,在课堂上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西门豹》一文时,西门豹巧用妙计,破除邺这个地方给河伯娶媳妇的陋习,是该课的重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妙计所在呢?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除了西门豹这个方法外,你还能有什么好的方法来破除给河伯娶媳妇这个陋习呢?问题一提出,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一本正经地把自己摆在县老爷这个位置上,认真地思考起“妙计”来。一会儿时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要叫手下人在邺这个地方贴满布告,明令禁止给河伯娶媳妇。违者一律下大牢。”有的说:“我要叫卫士把那些装神弄  相似文献   

6.
教学《西门豹》一课,临近尾声,一学生提出质疑:“老师,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活抓上来,而是假装相信迷信,再惩治他们?”  相似文献   

7.
这篇故事的情节并不曲折离奇,它始终是围绕西门豹佯装要给河伯选妇进而惩办了巫婆和官绅的主线进行的。它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故事是从西门豹看到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产生疑问开始的。即引出了情节的开端。这部分是通过西门豹的“四问”完成的。一问原由,了解到河伯娶妇之事;二问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吗? 生:元旦,也就是新年。 师:我们要举行新年联欢会,还要把教室布置得非常漂亮,大家说好不好?请大家想一想,怎样布置?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第八册《西门豹》一文中,出现了三个“闹”字,教学时抓住这一字眼,可以帮助学生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根本原因加深理解. 一是西门豹向老大爷询问邺地荒凉的主要原因,老大爷告诉他“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二是所谓河伯娶媳妇,不过是巫婆和官绅为了骗取老百姓  相似文献   

10.
《西门豹》一文在叙述了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扔进漳河之后,写道: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这一句话,对连贯全篇内容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相似文献   

11.
一、善于运用启发引导的提问小学生年少幼稚,思考问题常常浮于表面,有时则是人云亦云,这对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利。教师教学时,不能对学生只提出一些不必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而必须巧设问题,步步深入,启发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如教《西门豹》(小语第七册)一课,有位教师这样来教:师:你是否能想出这节课老师想要提出和解决的5个问题?生1:造成邺那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师摇头反对)生2: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来惩治那些贪官、巫婆?(师再摇头反对)生3: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师还是摇头…  相似文献   

12.
第一场 向老人了解情况景 :一案台 ,一椅 ,台上放有竹简。(幕起 :西门豹伏案深思。卫士悄悄端茶放案台上。)西门豹 :唉——— (长叹 )卫士 :大人 ,您有什么烦恼 ?西门豹 :魏王派我来管理邺地 ,却不料这里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不知是什么原因。 (起身踱步 ,猛转身 ,看卫士。)你去找一位百姓来 ,我要问一问这里的情况。(卫士下 ,西门豹坐下看竹简。一会 ,卫士带一老大爷上。)老大爷 :(跪 )大人 ,您有什么吩咐 ?西门豹 :老人家 ,这里为什么这么穷困、荒凉 ?(走近 ,扶起老大爷。)老大爷 :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怒气冲冲 )西门豹 :这怎么讲 ?…  相似文献   

13.
朱明银 《四川教育》2001,(10):38-38
21西门豹 [题旨说明] 1.第一题,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感悟分析人物的方法.一是要多读,二要弄清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三要明白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妙在哪里.要弄清"妙处",需把西门豹的方法跟巫婆和官绅害人骗钱的诡计加以对照.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能更有力地揭穿巫婆、官绅的骗人伎俩.  相似文献   

14.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第一段,想想西门豹向老大爷提了几个问题?并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录1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游玩,想去吗?生:想。师:那么,请你们做好准备(闭上眼睛),我们登上“太空飞船”了,一、二、三———起飞。师:准备(学生双手平举,控制平衡)———降落。(生睁开眼请,师出示课件)生:哇,好漂亮。生:老师,这是什么地方呀?师:老师  相似文献   

16.
(课前组织男女生赛诗)师 :从刚才同学们的赛诗可看出 ,大家的积累相当丰富。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宋朝苏轼写的《题西林壁》。请同学们伸出手在桌面上与教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课题)师 :自己把课题读一次 ,看看哪个字的意思不明白?生 :“题”是什么意思?生 :“西林”指什么?师 :真会思考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中的注释。生齐 :“题”是书写。“西林”指西林寺。师 :把每个字的意思连起来 ,自己说一次。(生练说)谁来说给大家听?生 :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诗。生 :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师 :学古诗一定要看书中的注释。注释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  相似文献   

17.
案例教师演示:把一只生鸡蛋放入一只盛满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水中的鸡蛋会出现什么现象?生:下沉。教师接着取出另一只盛满盐水的透明玻璃杯。师:请同学们猜一猜,把这只鸡蛋放入这个盛满水的杯子里,会出现什么现象?生:下沉。师:实际情况是否和大家猜想的一样呢?现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这个实验。请大家仔细察。生:鸡蛋浮起来了。师:对比这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生:两个杯子里的水肯定不一样。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尝尝这两杯水有什么同。生:一杯是清水,一杯是盐水。师:观察实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使鸡蛋上浮的这…  相似文献   

18.
师:请同学们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师(多媒体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师:同学们,读了以后有问题要提吗?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生:(沉思了一会儿)生1: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生2: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生3: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位军神?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围绕句子内容一下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再读读,看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学们又会有什么问题呢?生4:(学生读后一脸兴奋)老师,这儿为什么一连串用了三个感叹号?师:你真有一双慧眼,能…  相似文献   

19.
[案例] 师:请同学们自由结伴,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学生自由读对话) 师:读了对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 师:问得好。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启发学生想办法获得青蛙的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你们的节日了,到时候咱们要把我们的教室打扮打扮。你们说该用什么来装饰呢?生:老师,什么是装饰?师(面带微笑):就是说用什么东西把教室布置得漂亮一点。生(恍然大悟):老师,我会画画。咱们在黑板上都画上可爱的小动物,好吗?师:好主意。其他同学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