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嘉英 《大观周刊》2012,(19):23-23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被公认为世界古代史上十大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产生着巨大影响。1988年初,75位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他们发出如此呼吁是因为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共同关注的危机,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论丧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倡导“仁爱”思想,“为政以德”之道,重德教化等对解决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从这方面而言,我们也可以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柳冬雪 《大观周刊》2011,(5):29-29,12
《庄子》书中所提到的儒家游方之内,则是儒家积极入世的一面,冯友兰老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也提及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哲学,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并通过儒学思想中以孔子、孟子、荀子三大家为代表的与“仁”、“礼”“忠恕”和培养理想人格方面来规范现实中人们的道德标准,以“学而优则仕”的心态找到自身价值,积极的投身于社会当中,是以“入世”的方式来实现入世的理想。相对比起来佛教根据它自身的思想特点则是通过出家修行,禁欲,来规范道德,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平静内心,以“出世”的方式来进行入世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2,(31):16-16
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说是仁,有人说是忠恕,有人说是中庸,其实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无论是“仁”、“忠恕”还是“中庸”都是“一”的代指,“一”是用来贯穿“道”的终始的,可见.道才是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春秋末期,孔子在世的时候便被奉为“圣人”、“达人”。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在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自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封建帝王竞相推崇,孔子的地位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一切均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时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依然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诗坛八病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五四”、“文革”、“开放”等三次反传统的猛烈冲击,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用的好东西已经所剩无几。孔子曾提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自居易曾主张“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现在的状况则是:  相似文献   

6.
阙里读孔     
开场白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怕是无人可比。上世纪末流行“脑筋急拐弯”时。台湾人编的一套书上有这样一个题目:“孔子是中国最著名的什么家?”答案是:“最著名的老人家。”问和答都够无厘头的,不知如果在央视王小丫MM的“开心辞典”上,这样的讨巧会不会得到“回答得完全正确”的待遇呢?  相似文献   

7.
王裕临 《新闻爱好者》2008,(12):136-13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然而,他的体育思想和强身实践却被世人知之甚少。 一、孔子的体育实践观 先秦时期,一般情况下,对“士”的要求是文武双全,那时的士人也的确多是能文能武。孔子也不例外,孔子是一位身材高大、勇猛有力的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古代的尺比现在的尺要短,周尺的一尺为现在公制19.91厘米,这样计算,孔子的身高约在1.80米以上。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私学第一人。世人亦称孔子为“万世师表”、“文化圣人”。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对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雪梅  梁严冰 《历史档案》2007,1(3):105-110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1916年2月,易白沙发表《孔子评议》一文,认为“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1,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站出来批判孔子及其儒学的人。稍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也纷纷撰文,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1917年  相似文献   

10.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2,(31):29-29
孔子是我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几千年来,有人对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亦有人要打倒孔子,但是无论怎样,儒学都以它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中国社会.在中国人民的思想深处形成厚厚的积淀。孔子在道德方面的高度修养和“博施于民”、“仁者爱人”的思想境界.“宽猛并济”的为政主张.以及他所提倡的忠信宽恕的人生态度等等,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宏燕 《大观周刊》2011,(39):265-265
作为儒、道两家的创始人,孔子、老子之间两种互见异同且大异小同的思想——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老子思想以“道”为核心,对中国文化特别是道德伦理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深远影响。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将“人格”理解为“道德品质”,以此作为逻辑前提来探究和把握孔、老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并把这方面的思想理解为其教化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勇 《湖南档案》2010,(4):12-12
孔子将仁、知、勇当作君子之德。《中庸》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这是中国古代对德的一种普遍的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古代“君子之德”有了更新的理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唯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具备了现代社会的“君子之德”,并以此来指导学习、工作和生活,人生才有动力,才能够做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刘义权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3.
获奖理由 国人不再热衷做“有思想的芦苇”,这恰好对应了中国思想界的凋敝现状。幸有秦晖这样的学者,理性尚存,激情犹在。他对现实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他以其广博的知识面,纵横今古,贯穿东西,超越学科的界限,探讨当下中国的变革之道,并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4.
何顺 《大观周刊》2012,(24):255-256
“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孟子的仁政思想以“性善论”为前提,主张“人性本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认为,教育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手段;孟子“仁政”思想的目的是为民。  相似文献   

15.
周晓燕 《大观周刊》2012,(22):239-239
“兴趣”是学好所有东西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自得其乐的人。同样.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学习好英语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6.
李嘉伟 《大观周刊》2011,(48):18-18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随着学科的细分,主要从以下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一个“礼”字,概括出了中国传统传播观的伦理实质。  相似文献   

18.
孔子与档案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的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开创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先河,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孔子本人在中国被奉为文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在国际上被列为世界大思想家和“四哲”之一。综观孔子生平活动,与我国古代档案文献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静怡 《大观周刊》2011,(25):16-16,15
孔子思想是由“礼”到“仁”的演变路径。孔子在吸收和损益周礼备性原则的基础上,吸纳前人“爱亲之谓仁,利国这谓仁”的观点,把它周礼的基本原则联系起来,但又不囿于礼,坚持在更为广阔的人际关系中弘扬仁爱精神,并以此影响礼改造礼,最终形成了自己由“孝悌为仁之本”到“爱人”至“克已复礼”的仁论思想。  相似文献   

20.
韩特 《兰台世界》2007,(6S):61-6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目录学的思想萌芽于编订“六经”的实践,即作了一些与目录有关的工作。关于孔子与目录学的关系,历来争论颇多。姚名达认为:“与其过而尊之,不如付之缺疑。吾人考查目录之渊源,固不能曲援孔丘为其祖先也。”基本上否定了孔子在古籍整理方面所作的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