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游艺精神由来已久,以孔子、庄子为代表的游艺精神强调的是游艺主体的心之游,唐君毅在继承先贤的基础上,从其心本体论出发,认为游艺精神是心物交融为核心的物我感通.他从感通之心、感通之物(艺术)以及心物交融三个方面对游艺精神进行阐释,既体现了对传统游艺精神的承继又呈现了其个人的新解和对时代精神的融入.  相似文献   

2.
约翰·洛克的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体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体育是教育的基本要素 ;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创立“绅士体育”的特殊理论。最后对其体育思想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俗体育在猛亢高歌的现代化社会虽日渐式微,但他所具有独特的"天人合一"文化意蕴却可极好的作为现代化社会后期发展的文化资源及精神补充,为民所用。通过以大量的古典文学诗歌考证作为"天人合一"论点的支撑,较为详细的论证了我国民俗体育活动中蕴含着"人与自然之天合一"、"人与神灵信仰之天合一"、"人与社会理义之天合一"的三重"天人合一"境界,"天人合一"作为民俗体育的文化意蕴在当代社会仍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潜力。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日本、朝鲜等国人民称他为医学"先师",祖国人民则称之为"医圣"。有"医门之仲景,儒门之孔子也"之说法。他刻苦钻研,敏而好学的探索精神;"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求实精神;坚信真理,敢于与迷信斗争的批判精神;尊重事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注重实践,潜心治学的精神至今还被人称道和赞誉,值得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5.
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败在韩信和彭越的两军合击之下,乘夜突围,南逃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最后自刎而尽。他面临败局,对跟随他至最后的二十八个骑士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他对着驾船靠岸想渡他过乌江的亭长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相似文献   

6.
源氏和唐璜,同样有着世间罕见之美色,同样深陷情感囹固,但他们的美色和恋情却是同中有异的。源氏的美是幽玄阴柔的,带着明显的东方审美特质,而唐璜的美则是柔和刚烈的,带有几分叛逆和抗争。在情感方面,源氏和唐璜都经历了恋母情结的纠葛、肉欲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取舍。不同的是,从爱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方面讲,源氏是主动追求他所心仪的女子,而唐璜面对情欲的诱惑则多了几分克制和被动,这也反映了东西方男色审美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生命后期的精神危机和思想激变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儒道墨学说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与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融合在一起.在思想激变的时期,儒道墨学说成为其终极精神追求的"活命之水".  相似文献   

8.
在艺术呈现向现代性、多元化发展的大变革时代,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应秉承民族文化之根本,吸纳他民族文化之养分;应明辩新旧之观念,寻求发展之途径;应挥洒时代之痕迹,彰显民族之精神。  相似文献   

9.
岑参是唐代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六年的边塞生活,丰富了他边塞诗的创作题材;浪漫的诗风,使他的边塞诗达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由于对塞外风光有着亲身的体验和观察,他写下了一首首展示边塞独特风光的诗篇,天山雪、沙漠风、火焰山等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异样的风采;他把景物描写和军营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用环境的险恶衬托边塞将士的英勇无畏,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写与朋友的送别也别具一格,在惜别之中更多的浪漫的想象和殷切的鼓励;身为异乡人,他还写了许多思乡之作,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浓浓的相思之情。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受叔本华悲观主叉哲学的影响,极力反对传统的"大团圆"结局的模式,积极主张文学的悲剧精神。他认为悲剧的精神实质是:作品必须表现人生的痛苦并示以解脱之精神,或者表现文人翁面对苦难时的抗争精神,即"主人翁之意志"。既主张人的解脱精神,又肯定人的主体精神,这种辩证统一充分体现了王国维诗人兼哲学家的双重气质。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路学军 《职大学报》2012,(5):21-26,38
在墨子思想中,天志观念颇具特色,不仅自成一体,而且与其经济伦理思想的形成与演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在墨子那里,"天志"说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墨子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中,墨子的经济伦理学说不仅以"天志"说为思想基石,而且还将其作为实现自己经济伦理思想的一种手段,同时"天志"思想对墨子义利观、节用、自力以及诚信等经济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毛奇龄提出易有变易、交易、转易、对易、移易,演《易》系辞用移易,并证之以经文。他从《系辞传》"乾坤成列"、"刚柔相推"、"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出发,整合了易学史上以卦变为核心的易象说,提出移易说,以此详细推演了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毛氏的移易说以全新的易学象数视域解读《周易》经文和《易传》,从中提炼和抽绎出"移易"、"聚卦"、"分卦"等概念,进而解构和重建六十四卦符号系统,以此探索卦与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与以往卦变说不同的、以移易为核心的符号系统。他以移易之象和其他象解《易》,成为清初复兴汉易最重要的标志。同时,他运用考据的方法对于宋代图书之学进行全面的检讨和批判,开清初考据学之学风,对于清中后期乾嘉学派形成和汉易鼎盛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已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初步认识到生物体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在“天人相分”的观念中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下提出“仁民而爱物”,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没有“天人相分”的“天人合一”是不健全的,“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对话的重要形式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语境的创造是以至上神 (天 )的出现为前提的。率先对西周天人学说提出质疑的是老子 ,在取消天的意志性方面 ,孔子远没有老子彻底。从春秋时期开始怀疑神到战国时期确认新的天人关系 ,再到汉代向旧有的天人学说的回复 ,总的趋势是使天人关系的诠释向重人伦的方面转移  相似文献   

15.
首先建立了中国古代的八卦符号与现代数学中的布尔向量之间的联系,然后用布尔向量的互补律及排序原理解释了先天八卦图、中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帛《易》下体八卦图、帛《易》上体八卦图的构图原理。  相似文献   

16.
从宇宙生成论、天人关系论、发展变化论等方面分析 ,《淮南子》具有浓厚的易学思想。它对易学的推衍以及以“易”论理 ,推动了易学在汉代的发展 ,从而确定了《淮南子》在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还是意识或上帝的创造物,这一哲学基本问题是贯穿整个人类认识史并争论极为激烈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蒙古先民们也进行过反思,并得出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另一种观点便是创世说,认为世界是天(腾格里)或佛祖(布儿罕)创造的产物。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早期蒙古的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图腾崇拜和萨满教当中。元朝、北元和清朝时期这种创世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原先的以萨满教为主线的内容与形式逐渐被佛教或佛教与萨满教的混合体所取代。虽然说这种自然观把自然界的形成、变化和发展问题神秘化了,但是它作为蒙古族认识史上不结果实的一朵鲜艳的花朵,其中也必然包含很多合理的成份。发现其中的合理成份,并使其运用于今天或服务于今天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古代女子的拜礼以“肃拜”为正。唐代女子“肃拜”的拜仪分为两种 :一种是席地而坐时女子所行“肃拜”礼的拜仪 ,即两膝跪地 ,两手掌至地 ,腰与地平行 ,头略低 ;这种拜仪适合于妇女初见公公和婆婆、宫人对于国君和皇后 (或皇太后 )以及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场合。另一种是坐用床榻以后女子所行“肃拜”礼的拜仪 ,即“稍作鞠躬虚坐之状” ;这种拜仪一般适合于大多数场合  相似文献   

19.
哈尼人连名谱系的共同始祖均为天母姆玛。连名谱系既是哈尼族关于人类与众生起源变迁、文化事项发明创造、社会制度创制沿革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族群先辈辗转迁徙、宗族家族繁衍根基、个体生命血脉旅程的忠实载录。从传承族群记忆的角度观察,连名谱系是哈尼族记录祖先不朽业绩的群英图谱,它反映出哈尼族以天母骄子嫡传后裔自居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传统文化体系构建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的作者现署名为吴承恩是可以提出疑问的,笔者认为:应是一位久居泰安的人.<西游记>写的是成佛归空的故事,而关注的却是以入世为出世的人生小说,作者以魔生-魔灭,写人的修心之道.同时,它借西天取经之事,不仅是救世的事业,也是悟空、唐僧等"五众"自救的机会与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