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符号是人类的一种经验或创造,它对抗着超验。原始造型艺术或含巫术目的,借助“描画”来控制(渔猎)对象——有的理论家就用它来诠释某些原始艺术品的起源或功能。这是海神反对凡人描绘它的形状的重要的巫术心理原因,这就是图像的一种威力。由神话读神画,以神画解神话,可以获得新的认识人类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卜筮书。但仅仅把它视为巫术,是极片面的。《周易》是巫术,更是科学;不仅有科学理论,而且有系统的科学认识方法。通过着重考察《周易》的科学认识方法,可以认识《周易》的科学理论是其科学认识方法的产物和确证,《周易》系统地运用了科学认识方法,其科学思想和认识方法与原始宗教观念和原始巫术杂然并存、相互渗透。这是中国古代原始明向理性明发展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3.
巫是一种异常古老的文化。我国南楚地区历来巫风昌炽,时至今日,这里的民众巫风观念仍较浓厚,祈求性巫术普遍存在。祈求性巫术是一种虚幻的信念与手段,其目的是镇邪祛病,消灾免祸,求得人丁兴旺和获得生产丰收。它具有种种消极因素,抓紧在其消亡之前搜集原始资料,以便进行巫术理论、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国藩新《中国巫术史》是一部系统地研究中国巫术史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影响的作。它从历史与化的角度阐释了巫术原始艺术对中国化的多元影响。作将融历史学、考古学、伦理学、社会学、建筑学、医学、美学、学、艺术、宗教、天学、民俗学、心理学等综合学科的研究,转化成为通俗明白的学术语言,以散化的笔法表达出来。它既是一部中国俗化史,更是一部填补中国巫术化研究空白的学术史。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范围的岩画中,动物图象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即使我们把原始猎牧业文明中的巫术划分为狩猎巫术和丰产巫术,其主要对象仍然是动物,而且往往是以图象或图形的形态出现的动物。在一定意义上,我们说原始猎牧业文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双向性的,狩猎是人向动物传递巫术效力或能量的一种巫术操作形式,而生殖巫术则是动物向人传递生殖力的巫术操作形式,动物形象在远古文化和艺术中的显赫地位不仅来源于它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更重要的根源在于动物是生殖巫术的操作对象。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已经证明:远古人类曾经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对新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史前时期大量考古遗迹和世界各地大量原始宗教考古遗存的对比研究中提出,丰产巫术是原始宗教的核心。原始宗教的丰产巫术一部分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部分则以三角纹样、弓箭、生殖舞蹈等各种间接形式表现。丰产巫术广泛地存在于史前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是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原始艺术是原始社会生活在先民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原始先民在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客体创造艺术形象时,就已经把他们对客体和事象的感知注入了其中;而原始宗教巫术,比起工具起源的历史的确要晚得多,但其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原始宇宙观,同时也体现了原始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毋庸置疑,原始艺术必然与原始巫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无数事实证明,原始巫术在原始艺术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人精神的外化物,包含着在原始宗教巫术思维共同支配下形成的一种祈求生存的愿望,具有浓烈的宗教巫术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原始宗教巫术仪式何以具有艺术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文字出现之前,原始人类留下了大量的绘画形象。如何理解原始人类的绘画是一个重要问题。原始绘画,是原始人类通过对所画图像实施巫术来达到其实用性的目的——解决生存问题,它在原始人类眼中有象征性意义,也就是图象即实物,它是不带审美因素的。  相似文献   

9.
原始中国人的巫术观念大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考察:石和玉崇拜现象及其巫术意义;葬式的巫术意义;自发的巫术与职业的巫师;巫师专用的“法器”;动物之于巫术控制的意义;占卜活动。通过对这些观念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实际就是以后中国宗教信仰中巫术观念的基本形态。数十年来的出土遗存已经为了解原始中国人的巫术观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至少距今7000—8000年左右,原始中国先民已经使用占卜方式来预知或了解自己的命运,并且在距今4000年左右已经散布到黄河流域的不同地区。它作为一种范式或模本,已经规定了中国日后类似活动的基本样式和走向。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字出现之前,原始人类留下了大量的绘画形象.如何理解原始人类的绘画是一个重要问题.原始绘画,是原始人类通过对所画图像实施巫术来达到其实用性的目的--解决生存问题,它在原始人类眼中有象征性意义,也就是图象即实物,它是不带审美因素的.  相似文献   

11.
从80年代中期步入文坛直到今天,迟子建一直执著地抒写着她的故乡“北极村”那些尚未被开发的、接近人类原初风貌的山水风物。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她神奇的感觉,神奇的感觉滋养了她神奇的信仰,神奇的信仰营造出其作品神奇的情感氛围,从而构成了迟子建小说的一种鲜明独特的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美学特质,使其小说创作成为一种别有韵味的叙说。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中故事的背景无疑是现代的,因此长期以来的阐释、解读、批评基本上都落实在现代文明的土壤上。从文学人类学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桑提亚哥捕鱼时始终依赖"巫术与神话",这是某种原始情感在现代人头脑中典型的潜在绵延,它通过简单语言(说话)得以实现,奠定了捕鱼的全部"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神话原型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模式,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原始文化,其兴起源于对人类原始思维以及心理结构的研究。在剖析原始文化时主要借用了“万物有灵”、“交感巫术”以及形成这些观念的根本——原始人的“集体无意识”。人类文化的普同性和心理的相通性让这个批评模式在中国原始文化上的运用成为可能。作为中国原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对这一理论的体现足以证明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  相似文献   

14.
高襟是中国神话宗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掌管婚姻和继嗣之神。高裸形象来源于先民的卵生信仰和交感巫术,在汉画像石中主要有三种类型:卵生动物型,半人半曾组合型,人或神型,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左右两旁的伏羲女娲不交尾,且呈现出“三位一体”的图式。汉嘲像石中的高襟形象不仅体现了汉代人对人类起源的原始理解,也反映了汉代人当时的原始信仰、宗教生活和社会习俗,展现了对死后未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愿望。  相似文献   

15.
徐磊  敖意 《成都师专学报》2011,(5):96-100,112
展示性证据的辨认和鉴真是美国证据法上的一项重要规则。在法官采纳展示性证据之前,证据提出者必须证明其所提出的展示性证据就是其所主张的那些东西而不是别的,这一证明过程便是展示性证据的辨认和鉴真,它是展示性证据可采的前提条件。作为一项旨在为证明奠定基础的证明性规则,辨认和鉴真是证据法向证据提出者施加的一种负担。尽管美国《联邦证据规则》规定了几种辨认和鉴真的方法,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有必要将其类型化,因为辨认和鉴真规则构成诉讼证明之基石。  相似文献   

16.
榜样认同在本质上是对特定人物特定行为所代表的价值理念的认同,价值理念是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揭示和理性建构,而人的存在具有动态过程性。所以,在榜样认同问题上,人学主体论视角、价值关系论视角以及过程生成论视角是基本维度。在人学主体论视角下,榜样认同的主体包括个体主体和共同体主体,两者的存在都需要榜样认同;在价值关系论视角下,个体主体与共同体主体之间的价值理念既具有异质性又具有同质性,两者的存在需要它们之间价值理念的同质耦合;在过程生成论视角下,主体的人是随着自身价值理性动态发展而在实践中不断实现其超越性生存之维的,所以,标志着价值理念及其建构样态的榜样认同也需要随之革新、获得时代性的内涵和表征。  相似文献   

17.
《哈利波特》折射出的西方人的魔幻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骑着扫帚飞,学习魔法口诀,家里有个小精灵,这些存在于人们幻想的魔法世界中的情节,随着《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发行一次次成为书迷们讨论的焦点话题。西方人为什么对魔幻小说如此痴迷?其原因主要是受希腊神话的影响、宗教的原因和现实社会的需求等共同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将魔术引入课堂一直是物理教学努力的一个方向之一.然而如何才能设计出比较好的物理教学魔术以及如何利用魔术来创设物理教学的情境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文笔者结合自已的实践介绍如何利用魔术来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学生专业认同困惑,存在弱势心态、专业学习倦怠和专业信心不足的问题,这与缺乏教师合理引导、功利主义价值观影响、实践教学不足等原因有关。专业实践是突破专业认同困惑的重要路径,应着力构建涵盖见习、专项实验、专业实践和综合实习的多元实践体系;同时,以人为中心,开设专业课程、开展专业实践,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往往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关键依据。但当下鉴定文书良莠不齐,重复鉴定、矛盾鉴定频出,极大地损害了审判的公正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科学、恰当的司法鉴定管理机制。为此,除了积极推动立法进程,为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建立制度保障外,更要加强法院的职权监管,发挥庭审质证审查功能,深化咨询、审核功能,从而有效控制鉴定事实,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