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贾政是个孝子。他常常想办法哄老太太开心,虽然手法拙劣。中秋家宴上说笑话,他真诚地为了讨得母亲欢心,放下读书人的斯文,讲了一个男人怕老婆的笑话,逗得大家都笑了,“因从没听见贾政说这样话,所以才笑”。可知,贾政作为正派读书人,平时是不讲的,但为了母亲高兴,  相似文献   

2.
贾政是《红楼梦》中一个正派的封建知识分子,他深受儒家影响,信奉“修齐治平”。作者多侧面地揭示了这一形象的悲剧性。本文试图在对贾政形象的悲剧性略作揭示的基础上,探讨他与宝玉形象的参照关系,挖掘这一形象所蕴含的男性世界的悲剧。一、贾政形象的定位 作者把贾政形象定位为三点:个人身份是正派的读书人,家族角色是文字辈的继承人,社会角色是无所作为的臣子。由此,作者揭示了贾政的尴尬处境和悲剧性人生。就个人身份而言,贾政是文字辈中唯一的读书人。他“自幼酷爱读书”(第2回)。作者评道:“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  相似文献   

3.
高小玉 《学语文》2003,(5):18-18
《学语文》2003年第2期有一篇名为《宝玉为何挨打》的文章。此文作者把宝玉挨打的原因归结为贾政的“妒子情结” ,并认为这种情结的产生是贾政“长期处于弱势状态中人格扭曲的结果”。这一观点虽新颖 ,本人却不敢苟同。“宝玉挨打”是《红楼梦》最为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一 ,也是贾政性格表现得较为明晰的一次。气恼、狂怒、痛心、羞愧……一系列情绪都在一刹那间得到了极度的发挥。从中 ,我们能够看出贾政虚伪、冷酷的一面 ,但这并不能说成是贾政对儿子的妒忌和仇恨使然。作为封建传统的卫道士 ,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循规蹈矩、发奋读书 ,…  相似文献   

4.
试论贾政的悲剧性处境皇甫素飞贾政,作为封建社会的正面人物,处于这样一个悲剧性境地;他一片诚心忠君孝道,欲兴家业却无能为力,人生价值被压抑毁灭,最终陷入人生两难困境。这主要跟他所处时代有关,“生于未世运偏消”。他纵有再大雄心也不能力挽狂澜。他自身才力的...  相似文献   

5.
贾政新论     
鲁迅说:《红楼梦》“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的,叙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曹雪芹在我国小说史上的这一重大突破,自然也表现在他对贾政的塑造。贾政作为封建末世贵族地主阶级正统派的唯一男性代表,出现在《红楼梦》里,对于构成全书艺术形象的整体,以展示作品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6.
宝玉挨打     
……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情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迭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众小厮们只得齐声答应,有几个来找宝玉。  相似文献   

7.
宋代有个画家名叫郭忠恕,性爱山水,历史上说他“遇佳山水,辄淹留不去”,有时忘记带干粮,饿着肚子也要尽情观赏。天长日久,他甚至锻炼得“盛暑暴于日中而无汗,严冬凿  相似文献   

8.
花母的镜子     
话说当日,宝玉中举后,人却不见踪影。数天之后,贾政在船上偶遇三人。这三人乃一僧一道和宝玉,贾政惊喜万分,忙问宝玉,可他没有回答。一道说:"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罢二人登岸飘然而去,不见踪影。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写了三种教育思想:以贾政、薛宝钗为代表的应试教育;以贾代儒为代表的监管教育(贾政只求他能“弹压得住这些小孩子们”,别无所求);以林黛玉、贾宝玉为代表的早期民主教育。贾政的教育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以强制、威逼、恐吓以至毒打等种种方式,逼着贾宝玉走读书做官之路,他说得极明白:“应试选举,到底以文章为主……从今日起,再不许做诗做对的了,单要习学八股文章。”贾宝玉则以种种方式抵制、对抗之。于是图穷而七首见,贾政以“荒疏学业”为口实举起了大棒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结果,闹得大家不满,…  相似文献   

10.
常去商州,就自诩商州的才子我了如指掌。贾平凹就考我:“有个李育善,你可认识?”见我摇头,他就笑我孤陋寡闻。说不认识李育善,等于不认识商州山水。我信先生的话,以后每翻阅报刊杂志,总留意李育善的名字。果然就常看到他的散文,一色的山水文字,一划的清新文风,抒情于细微,寓意于素描,看得见山舞峥嵘,听得见水流叮咚,乡风民情如画般扑入眼前。也写人物,俱附丽于山水而传神于写真,生动中见灵魂性情,形象中见本来面目。写作写到这境界,不佩服都不行了。  相似文献   

11.
宝玉挨打     
……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情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迭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第4期《中学语文教学》载有俞泽峰先生撰写的《三个“半旧”看贾政》一文,认为贾政“俭朴”“清雅”,“是儒家思想忠实的守护者和认真的践行者,是忠心耿耿的忠臣、恪尽孝道的孝子和望子成龙的严父,可以算得上是封建末世的正人君子.”于此,笔者与俞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然而,曹雪芹对这位所谓的“忠臣”“孝子”和“严父”究竟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其所赋予贾政的“俭朴清雅”“正人君子”的质的规定性又是什么呢?这不是小问题,它涉及贾政这一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亦与全书的思想主旨有关,不可不察.是故,特予补说.  相似文献   

13.
宝玉挨打     
……话末说完,把个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乇过去!  相似文献   

14.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称誉的诗人。崇尚心性空灵的禅宗境界在其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至有些诗臻于“字字人禅”的境地。也正是这样一位“诗佛”,他内心的虚静使他将自性、物性、佛性、诗性都融入到澄明静美的大自然本真体验中,从而获得“自然”的圆满、和谐。可以说这恰恰触摸到了中国山水诗的本真性,是大乘佛教的圆融与中国本有的“天人谐和”理念的巧妙化合,在山水诗歌的艺境创构上的诗性体现。本文试从王维的人生哲学、诗歌创作、审美体验三方面来论述他的山水田园诗的本真性——和谐。  相似文献   

15.
阿水传奇     
遭遇广告岛语文世界真奇妙!这一日,阿水正流连于山水之间,像往常一样闲逛,忽见眼前正上方一块巨石上刻着三个大字:广告岛。他心想:每天电视里、杂志上五花八门的广告看了不知多少,这语文世界的广告岛是怎么回事?好奇心驱使着阿水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阿水一入岛门,一大群蜜蜂似的东西就呼啦啦地向他扑来,定睛一看,却不是蜜蜂,而是一堆方块字。阿水惊呼:“你们为什么要围攻我?”一个名叫“骑乐无穷”的成语说:“现在有很多广告总是篡改汉字,把我们成语家族搞得一片混乱,你可一定要还我们以本来面目呀!”阿水说:“好吧,你们…  相似文献   

16.
上到《宝玉挨打》一课,心就纠结。宝玉因何挨打?心直口快的就说: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前几遭教学,我一口肯定。可近这一轮,我再也不敢肯定了。没错,这点书上是写得明白,可贾政清楚吗?这二十字前写道: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之后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那底细贾政清楚,早该打过  相似文献   

17.
贾政是一个清官忠臣,虽然平庸无能。他先是任工部员外郎,期间点了一回学差,政绩如何不很清楚,但无疑是个忠臣。大概念及元妃情面,“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二月,吏部带领引见。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贾政上任后,“只有一心做好官”,对州县折收粮米、  相似文献   

18.
却说众宾客都已散了,贾赦、贾政引着雨村、郑燮几位世交进来拜见老夫人。又于抱厦设下一席。贾政命宝玉见过郑燮。那郑燮早就听说过贾府这位衔玉而生的公子,今日见他语音清朗,谈吐有致,不免赞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郑某在世兄面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道:“克柔兄过奖了。”便与众人畅饮清谈。  相似文献   

19.
六朝时的山水画家宋炳说 ,观山水的目的在于“澄怀观道”。读一向沉缅于山水的吴均之作《与朱元思书》,也当由此悟入。言为心声。吴均借富阳至桐庐一带百余里间富春江边秀丽的山光水色 ,在他心弦上弹奏出的清音 ,在他心镜上折射出的自然中内含的情韵 ,需要我们仔细聆听 ,细心玩味。一向沉缅于山水的吴均 ,在“风烟俱净”之日 ,于“天山共色”之中 ,泛舟于浙江西富春江上。他乘一叶小舟东西飘荡 ,而只“从流”,而只“任意”,既无任何挂碍 ,也无一定去向 ,恰如苏轼《前赤壁赋》中所云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  相似文献   

20.
肖倩 《同学少年》2013,(6):29-29
贾政要求宝玉给大观园中的各景点命名,且各处馆阁的名字都匠心独具,贾政虽面露不悦,心中却是大喜,可见宝玉这文学“歪才”的功夫了得。对此,我是无比欣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