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1995年度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评委们惊奇地发现杭州市推荐的3O余篇稿件中,竟有3篇署着同一个名字:杭州日报记者卢荫街。其中《满城包子费思量》一文荣获了当年的省好新闻一等奖。 从1990年到1995年,卢荫街已连获两个省好新闻一等奖,七个省有关部门和杭州市好新闻奖。1996年11月,杭州日报专门召开了“卢荫衔新闻作品研讨会”,邀请了有关的专家学者和本报同仁对他近年来发表  相似文献   

2.
我自1984年写稿以来,先后在《湖北日报》、《湖北农民报》、《黄冈日报》、湖北电台等省地县新闻单位用稿千余篇,由此由一个泥腿子业余通讯员步入机关大门。联想这期间写稿是很不平衡的,有时一个星期连写多篇,有时很长时间不写稿,究其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3.
我是读小学时偶然在《淮安报》上用了一篇新闻稿件而爱上了业余新闻报道工作的,算来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时间内,我先后在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新疆日报》、《新华日报》等一百多家新闻单位用稿一千余篇,用稿的喜悦尝了不少,但也有不少因失误带来的苦恼。从我的自身  相似文献   

4.
简讯     
5月11日,四川南充日报邀请原《川北日报》在南充的五十七位同志举行座谈会,学习胡耀邦《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并重温了胡耀邦1950年10月3日给川北日报十位同志的信。大家表示,要发扬过去那种创业精神,努力开创南充地区新闻事业的新局面;并同其他川北时期的老战友一起搜集资料,写好川北地区新闻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湖北随州日报在编辑记者中开展读书“充电”活动,收到明显成效。近两年来,报社舍得在业务学习上投资,先后为每一位采编人员购买了《新闻报道新思维》、《知识经济与报业发展》、《现代媒体编辑技巧》等20多本书,并采取抽查和测试的办法督促大家认真学习,使编采人员业务素质大大提高。据统计,去年该报在省以上报刊发表的新闻论文20多篇,有10多篇新闻作品获湖北省地市州报新闻奖,有5篇获湖北新闻奖。报社被评为全省地市州报报业管理先进单位。(金鸣)随州日报督促编辑记者打牢业务根底@金鸣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因办事到县城一家旅馆住宿,登记的服务员看到我身份证上的名字,很感兴趣地问我是不是经常在报纸上刊登稿件的那个同名人。我如实回答后,坐在旁边的几个年轻人热情地给我装烟、让座,向我问这问那,讨教写稿经验,还问我有什么秘诀。这里,不妨向大家亮个“家底”。我无大、中专文凭,又是七口家庭之长,且住在人称“交皮沟”的偏僻小乡,每年能在地级以上报刊用稿二、三百篇,连年都有稿件被《黔江日报》评为特等奖,近几年每年都有稿子获省好新闻奖,被《黔江日报》。《四川农村日报》等聘为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确非易事。…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本报集中一段时间在《新闻三友顺为一个战士报道员开了一个专栏《话说梁志刚》,在部队尤其是新闻报道队伍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梁志刚是我区基层部队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入伍后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一边和战士摸爬滚打,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新闻写作,第一年即在本报用稿12篇,以后每年在本报用稿量成直线上升,最多~年达70余篇,成为部队报道骨干队伍中的“明星”、“大腕”。开辟这一专栏,缘于一封读者来信。一天,一位写了将近半年仍没有实现见报“零”的突破的战士报道员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他在述说自己苦恼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是四川省达县地区《通川日报》的通讯员。去年我为报刊、电台采写新闻稿件八十余篇,被县广播站播用六十余篇,被《通川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经济日报》和四川广播电台共刊用三十多篇。在实践工作中,自己深感新闻基础知识不扎实,总想系统地学习新闻专业基础理论,去年十一月份,西北新闻刊院招生,给了我业余系统学习的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9.
滑县慈周寨乡高庄村青年农民王国体,酷爱新闻写作,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采写稿件,成为远近闻名的“土记者”。10余年来,他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笔耕不辍,陆续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新闻出版报》、《新闻爱好者》等100多家新闻单位发稿1000余篇,其中《成材之路在农家小院里延伸》等30余篇作品获得省、市级新闻奖。他先后被《中国乡镇企业报》、《安阳日报》、滑县电台、滑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  相似文献   

10.
多写短新闻     
我在农村基层工作,经常采写一些乡间短新闻。自去年四月以来,我先后在《四川民兵》、《四川农民报》、《四川工人报》等报刊,及县人民广播站发表了七十多篇稿件。还分别被《南充日报》、《四川农民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通讯员。下面谈一点采写短新闻的体会。短新闻要凝聚一点,短小精悍。我开始写稿时,总想写出“大部头”,有分量的长稿。于是使劲拼凑材料,拉长篇幅,因而写出的稿子主题不突出,事例不典型,费力不小,不能采用。后来,我仔细琢磨《新闻与写作》上一些作者谈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11.
尉氏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仝伟平在宣传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群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士气。 16年来,无论是做一般干部还是走上领导岗位,他一直笔耕不辍,共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农民日报》、《河南日报》、《开封日报》等多家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发表新闻稿件及文学作品达 30万字,其中有 30多篇获中央、省、市级好新闻奖,一些稿件受到市委有关领导的好评。今年 37岁的仝伟平,系尉氏县洧川镇人。洧川镇,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这是一方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地,这里是明朝状元…  相似文献   

12.
人才信息     
△卫辉市唐庄镇双兰村基干民兵李建民,坚持业余写稿,两年先后有近200篇稿件被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羊倌告乡官》还荣获全国经济电台、96广播奖三等奖。年初被卫辉市委、市政府聘为国家正式干部。(仁卓、文清)△5月上旬,济南军区某通信团接力有线连收到退伍战士谷家裕的来信,信中说凭着厚厚的见报稿他已被《淮北日报》聘为编辑,他总结说,能有如此成就全靠良师益友《新闻与成才》杂志。(王洪波)△军报新闻函授中心学员、青海省军区天峻县武装部政工科长李学军所撰写的《金戈铁骑驰骋在世界屋脊》一文,荣获了全国“国防与…  相似文献   

13.
柏建华 柏建华,现任临潼县委中心通讯组组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近两年连续被县委、县政府、陕西日报社、西安日报社、《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西安电视台》评为优秀通讯员,分别荣获标兵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他采写的《滚烫年华写春秋——记全国劳模高玉峰》等10多篇消息、通讯、言论稿件先后荣获一等奖。近3年来,他在中央、省、市新闻单位刊发各类新闻稿件共1000多篇,其中报纸头版头条稿件和广播电视头题新闻稿件50多篇。他经常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采写重要稿件,创造了去年12月22日一天同在《三秦晚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刊发3个头版头条的新纪录。同时每年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发稿10多篇。及时地反映了临潼县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4.
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提高全县通讯员的写作水平。4月4日至8日 ,南江县委宣传部对全县各机关单位、企事业以及农村通讯员包括区(镇)宣传委员在内的通讯员 ,进行了为期5天的新闻写作业务培训。邀请了省、地新闻单位 ,《四川农村日报》、《巴中日报》有关编辑和记者 ,给通讯员们讲授消息、通讯写作 ,新闻采访技巧 ,新闻摄影 ,以及如何增强版面意识 ,提高用稿率等。与会的80多名学员一致反映 ,此次培训会对提高采写质量、增加上稿率启发非常大。南江县举办新闻写作培训会!四川南江县@方维联  相似文献   

15.
《恩施日报》2004年8月份开展的"新闻扶贫乡镇行"采访活动,是一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益实践。 恩施自治州地处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在开展"新闻扶贫乡镇行"活动之前,报社对全州乡(镇)用稿情况的统计表明,在近三年中全州有近一半的乡镇在《恩施日报》上稿数量较少,有的乡(镇)甚至一年中未在《恩施日报》发表一篇稿件,造成一些基层单位新闻宣传贫乏现象的  相似文献   

16.
省新闻学会主持的一九八五年全省报纸优秀新闻作品评选结果最近在西安揭晓,共有六十四篇(幅)好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十一个,二等奖十六个,三等奖三十七个。以下是获一等奖的新闻作品目录: 新闻三篇:《李爱琴三改广告见风格》(陕西日报)、《丧事中的大红匾》(陕西日报)、《省公路局“企业验收团”在安康大搞“吃、喝、拿”》(陕西日报);通讯二篇:《哥哥今日走西口妹妹欢喜不再留》(陕西日报)、《张斌杰轶事》(宝鸡报);评论一篇:《年龄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陕西日报);来信二篇:《值得深思的掌声》(法制周  相似文献   

17.
一位业余通讯员的临终嘱咐原南充县潆溪区委的副局级宣传干部蒋治世,自1952年以来,一贯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经常为多家报、台撰稿,是《南充日报》、《四川农村日报》、《精神文明报》的骨干通讯员。他病了,病势十分沉重,躺在病床上,仍不时睁开无神的双眼,期盼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市报人》2009,(7):67-68
(一) 到目前为止,四川省内已有六七家地市级党报到南充日报社学习我们重视并大胆应用摄影新闻图片的经验。《甘孜日报》、《内江日报》、《自贡日报》等在学习后均认为,《南充日报》在新闻图片应用方面,在全省地市党报中均走在了最前面,用图规模、用图量,属全省地市党报中少有。  相似文献   

19.
慧眼识珠锲而不舍──采写《打工仔奋勇救人“川娃子”名扬上海》的体会李代勋,姚益民刊登在1994年5月7日《四川日报》一版的《打工仔奋勇救人“川娃子”名扬上海》这条消息有幸获了奖。先是被评为1994年度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嗣后又在第三届全国省(区)党报...  相似文献   

20.
匆匆地,我们告别1997,迎来1998。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及世界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默默耕耘的这一小片园地《新闻大学》,多么微不足道,却又令人欣喜。 《新闻大学》创办于1981年5月。前几年相继得到宁波日报、温州日报、绍兴日报和无锡记协的支持,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深情厚谊。从1997年起,解放日报社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新闻大学》。每期从64页增加到96页,用稿量增加了50%,纸张及印刷质量、版面设计、美化程度都比原来有明显的改观,读者称赞“面貌一新”。刊登的文章中,有多篇佳作在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