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幽默     
儿子不同意母亲想让年轻的儿子娶一位大龄富姐,儿子不同意。“你对她哪方面不满意呢?”母亲问。“她的过去。”儿子回答说。“她的过去是无可非议的。”母亲反驳道。“我不否认这点,”儿子辩解说,“但是,她的过去对我来讲太长了。”超重弗朗索瓦兹跟着母亲一起到邮局寄信。信封上已贴好一张邮票,但它显然是重了些。邮局职员称重后说:“夫人,您的信太重了,应该再贴一张邮票。”这时,弗朗索瓦兹扬头对母亲说:“妈妈,如果我们再贴一张邮票,这封信不是更重了吗?”事出有因海伦:汤姆,每逢我唱歌的时候,你都要躲到阳台上去,难道你不喜欢我引吭高…  相似文献   

2.
据一份杂志报道,世界第一位集邮家是一位名叫奥古斯特·莫辛的法国刻版师。当邮票在1840年首次问世时,莫辛就请自己的亲友把他们收到的信件上的邮票送给他。他收集了十五年邮票,后来得了肺病,不得不把自己的收藏品卖掉来换取需要的  相似文献   

3.
名人与集邮     
集邮是一项高尚的文化娱乐活动,它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世界上许多知名人士都对集邮感兴趣。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青少年集邮的积极支持者。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喜欢集邮,马克思经常将来信的邮票从信封上揭下来送给女儿,并帮助她整理邮票,还将邮票上的名人或各国风光,饶...  相似文献   

4.
传奇影星私信拍卖刘国强编译一代影星葛丽泰·嘉宝生前的私人信件表明,这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的神秘影星讨厌幽闭独处,有如厌恶不得不与他人打交道。这些信件中的一部分将公开拍卖。“形单影只固然可悲,不过,与人共处又谈何容易!”她在致一个朋友的一封信中如是说。将...  相似文献   

5.
1956年5月13日,以著名长篇小说《毁灭》和《青年近卫军》饮誉世界的原苏联大作家法捷耶夫突然开枪自杀。消息传出,世人无不震惊。法捷耶夫正当壮年,并且处于文学创作与社会活动的鼎盛时期,一直是苏联文坛的高官显贵。他为何要饮弹弃世?这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大问号。然而官方的讣告只简单地写道:“因酒精中毒,在精神抑郁中自杀而死。”这种说法是不能解释其悲剧的。尤其让人生疑的是,据当时第一批赶到法捷耶夫自杀现场的人说,死者的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写有“致苏共中央”的蓝色信封。后来作家肖洛霍夫专门去询问赫鲁晓夫,而赫鲁晓夫坚决否认法捷耶夫留有遗书,这就使得作家之死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死后,人们发现了他亲笔写的三封狂热的情书。情书上没有收信人的姓名,这引起了人们的猜测。信中称女方为“我不朽的恋人”,所以人们便把这三封信称做“不朽的恋人”书简。其内容犹如第五交响曲和《热情奏呜曲》那样深沉、激昂、热情奔放。可是被称做“不朽的恋  相似文献   

7.
最早的书     
据我们所知,书大约出现于中世纪。在这以前,和它最近似的东西是纸莎草纸。人们把一张张纸莎草纸粘在一起,做成一个长卷。罗马人称之为“Volumeu”。英语中“卷”这个字,就是从它演变而来的。约在15世纪中叶出现的羊皮纸和犊皮纸代替了纸莎草纸。羊皮纸是用绵羊皮或山羊皮制成的,犊皮纸则是用小牛皮做成的。用这种材料加工制成的纸只能单面书写,把这种纸切成一定的形状和大小,用皮条沿一边串起来,就制成了当时的书。直到中世纪才出现类似于我们现在印刷的书。  相似文献   

8.
高永 《世界文化》2007,(10):10-11
“中世纪”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比昂多在(《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一书中提出,此后,便被西方学术界沿用。与中世纪相对应的另一术语就是“文艺复兴”,这个词的最早提出者是乔治奥·瓦萨里,“复兴”即意味着文艺在中世纪已经死亡,有侍于复活。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中世纪的看法。可以说,从那时起,人们就把中世纪看作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但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人从童年起就对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的《宝岛》中海盗所唱的两句小调很熟悉。“死人的胸膛上有十五个人唷嗬嗬,还有一瓶罗姆酒!”但是究竟有多少人懂得死人胸膛这个莫明其妙的短语的意义呢?(它经常被误解为只是一个死人的胸膛)。一张邮票却提供了答案。从英属维尔京群岛二十年前发行的这张面值四分的邮票的画面上可以看出海面上显示出一个形状极似一具仰卧的尸体而得名的“死人胸膛”的小岛。在加勒比海海盗猖狂作乱的日子里,据说那个臭名昭著的黑胡子把他手下的十五名反抗他的船员就放逐在这里。正是这个地方使史蒂文生想起引用这些词。而且《宝岛》的出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中部一个一万人左右的普通小镇——斯潘塞镇,一只被遗弃的小猫——杜威,一座低矮灰色的建筑——斯潘塞镇公共图书馆。这三个线索串起的故事便是《小猫杜威》一书的作者薇奇·麦伦带给我们的奇迹。作者以偶遇遗弃小猫,到收留、相处、喜爱,再到小猫出名为主线,描写了斯潘塞镇公共图书馆从平凡到被人们所熟知,再到生活离不开的过程;回答了为什么一个小猫杜威的名气,能从一个小镇传到另一个小镇,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最终闻名世界。回答了为什么一个不到十  相似文献   

11.
谚语与格言     
罗伯特·本奇利认为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种人总是把世人分为两类,而另一种人则反之。”把世人分为两类人中的半数,引用本奇利和这类格言家的其它格言,而另一半人则喜欢用谚语。这样也未尝不可。所谓格言,是个人感受升华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个人的一般准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习惯将日本国称为“漆国”(Japan),把中国称为“瓷国”(China)。中国的瓷器之名,很好理解,是以大量优质的瓷器出口而得名;而另一项本属于我们头上的“漆国”桂冠意外地戴到了日本人的头上却是误解。人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漆器的国家,相传“舜漆食器”,《尚书·顾命》载:“漆仍几。”“河姆渡朱漆大碗”的出土,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如果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位总统被暗杀,或是一场足球赛结束了,你马上就能从收音机中听到有关的消息,甚至可以从电视机上看到现场的情景。不管怎样,你一定能从第二天的报纸上读到它。新闻事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新闻消息,人们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新闻对于我们就象食物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想象,1815年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消息的人们是多么心切啊!战胜拿破仑这一伟大胜利的消息是用最快的马利最快的帆船传送的。当消息到达伦敦时,伦敦人对二百五十英里路程只用了四天时间而感到惊异。而拿破仑于1821年死在遥远的圣赫勒拿岛上的消息整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传到伦敦。然而这并不使人感到奇怪。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比发生在广大外界社会的事件更感兴趣,甚至没有什么人去费事买报纸。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时,发明了电报。当电报线  相似文献   

14.
1980年英国在一套四枚邮票上(1130—1133),纪念了四位伟大的音乐作曲家兼指挥家。亨利·伍德爵士、托马斯·比彻姆爵士、马尔科姆·萨金特爵士和约翰·巴比罗利爵士分别出现在面值12便士、13.5便士、15便士和17.5便士的邮票的画面上。他们在生前,使世界上差不多上百万的音乐爱好者获得音乐享受,的确是值得印在邮票上加以纪念的。美国也发行了一套“美国名人”的邮票。在一枚面值2分的邮票上,纪念了另一位作曲家兼指挥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相似文献   

15.
谢谢您,教授     
将近六点钟了,我下班回家,在路上偶然遇见了老教授,我已经许多年没有见过他了!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大城市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这次相通使我分外高兴。老教授……身材魁梧,整洁端庄,头发已经斑白,我在这里不说出他的名字,因为只是答应了这个条件,他才肯把我要讲述的那封信给了我,并且他预先声明,我也同样不能讲出信上签名的那位乡村医生的名宇。“你就随便写上一个什么名字吧,”他当时说,“反正你是一个作家,这事不难。”写那封信的人,同我原是中学同学。十年制学校毕业后,他立志当医生,而我则喜爱诗歌,这样我们就各走各的路了。  相似文献   

16.
“福利邮票”是西德从一九四九年开始,一年一度发行的一种特种邮票,每套共四枚。“福利邮票”与众不同的是除了印有该邮票的面值之外,还印有附加值。这笔附加收入归独立的福利事业所有。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五年,“福利邮票”的发行量总  相似文献   

17.
领带史话     
许多人都知道大仲马写过一本烹妊书,但是几乎无人知道另一位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就是教科书《十六课系领带艺术》的作者。此书包括100页的课文和40幅图。他是以巴隆·德·朗贝兹为笔名出版的。巴尔扎克在书中讲述了各种有益的建议,而且严肃地强调,人们可以通过领带来判断一个人。然而我必须说老实话,为人类发明领带的并不是法国人。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领带了。当时的古罗马军团士兵在脖子上系着一种带于,形状介于领带和围巾之间,后来人们就不用了。以后法国又恢复使用这种领带,并且官方把它视为一种时髦。拉罗斯词典给领带一词写的定义为“绕在脖子上衬衫衣领下的布带”。该词典还解释说,领带这个词的法语名称“cravatle”是由“croate”(克罗地亚人)一词派生而来的。我们还知道哪一年,甚至哪一天领带开始流行起来的。那是在1656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月8日是美国摇滚歌星埃尔维斯·普雷斯利58周年诞辰纪念日,美国邮政服务处在这一天首次发行了“猫王”普雷斯利邮票。面对大量预订单,美国邮政服务处把本来已经相当可观的3亿枚新邮印量扩大为5亿枚。如此看来,售出的“猫王”邮票由于  相似文献   

19.
写信冠军     
一生中没有写过信的人,世界各地都有。然而,一个人一生中写了上万封信,却是罕见的。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一生写了2.1万多封信,而且大多数信是洋洋万言。为此,人们称赞伏尔泰是“世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俄罗斯诗人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湟克拉索夫是一个酷爱打猎的人。在他的生活中常常由于紧张的文学创作活动而不可能长时间地离开彼得堡。一旦抽出两三天闲暇日子,他便背上猎枪前往诺夫戈罗德地区转一转。那时候,在诺夫戈罗德省有很多猎物,还有可供狩猎的大狗熊呢!“我总是沿着铁路线打猎,这条铁路好象特意为猎人,而不是为其他人铺设的,”涅克拉索夫在给屠格涅夫的信中写道,“……凄凉的地区,贫瘠并令人难以置信的荒芜,因为火药的发明当时还没有传到这里,当地使用的唯一打猎方法,就是用肚子捕捉鸭子。一个村夫沿着沼泽地走着,一旦看见幼鸭,就想方设法地用肚子扑住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