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院校研究”是指单个院校针对本校管理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所作的分析与咨询研究,是现代大学为改进本校管理决策和运行状况而设定的专门实践领域。院校研究在美国得以产生和发展,其重要的背景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和大变革。在我国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借鉴美国院校研究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推进院校研究在中国的实践对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水平、促进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院校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于20世纪早期起源于美国,以其自我研究、管理研究、应用研究的特性,对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解决单个高校自身特定问题,推进高校改革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院校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被学者介绍到我国。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由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而引发的问题逐渐涌现。在这种形势下,以解决高校自身问题为特征的院校研究,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刘艳辉 《文教资料》2008,(7):153-154
起源于美国的院校研究因其具有参谋咨询、信息中枢和知识管理的功能而受到各国的重视.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国际化的进程中,为了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加强院校研究对我国高等学校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院校研究概念与理论皆来自美国。美国高等教育的兴旺与发达,院校研究功不可没。上世纪80年代,我国本科院校的许多学者和部分教育界人士率先接受了这一理论,在他们的大力推介下,高职教育界开始逐步认识并加以重视。院校研究理论面向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对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和高职院校发展都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迫切需要各高职院校引进、吸收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院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院校研究”是流行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术语。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对院校研究实践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院校研究在美国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来自高等学校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驱动力。高等学校基于改进院校管理的需要是院校研究得以产生的内在动力,而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注所施加于高等学校的压力,则是推进美国院校研究大规模、制度化开展的根本原因。几十年来,院校研究的功能和领域不断扩展,为美国高等学校改进管理决策、提高办学效益、履行说明责任、赢得外部支持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院校研究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高教研究方法,其核心内涵是在尊重高等教育共性认识和宏观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院校的问题,由院校内部人员进行管理的科学化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管理相对滞后。通过开展院校研究,过去积累和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遇到的管理问题,都可以探索出解决的途径,进而走向高校管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杨习超 《继续教育》2007,21(12):55-57
美国社区学院从建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它通过准确的功能和性质定位、低收费、和社区的密切关系等优势奠定了其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稳定的地位。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质量问题。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随着高等教育扩张迅速发展,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问题。对美国社区学院进行研究,对照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  相似文献   

8.
院校研究的价值取向是院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从美国院校发展的历史来看,院校研究的价值取向和院校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学术质量和办学效益是美国院校研究的价值取向。我国院校研究起步较晚,这是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相联系的。我国大学同样面临着学术质量和办学效益两个重大问题,院校研究必然需要围绕这两个重大问题来展开。  相似文献   

9.
蔡国春 《教育研究》2013,(12):129-135
高等教育问责制是院校研究在美国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在此期间,学术质量一直是院校研究密切关注的主题。当高等教育问责成为政府监管院校的重要手段时,院校研究得以发展并日趋制度化。随着高等教育问责主题的变迁,院校研究的质量旨趣日益凸显,在应对外部质量责任、促进院校质量改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美国院校研究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亚玲 《高教探索》2006,(1):11-13,39
院校研究是美国一种卓有成效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式。本文认为未来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应批判性借鉴院校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在研究重心和研究方法上进行改革,大大增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