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燕芳 《生活教育》2012,(11):74-76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要参加高考就会很紧张,建议家长做到"六不要、六要"。六不要:1.不要胡乱指挥许多家长认为,高考是大事,因此常常急得嘴唇都起泡了,夫妻俩也经常为孩子高考的事吵架,对孩子的学习不知道如何下手,一会要孩子这么做,  相似文献   

2.
俞雪芽 《家长》2008,(5):25-26
面对压力,家长的鼓励和信任比唠叨更能激发孩子的自觉性。家长:喂!是春晖热线吗?老师,现在我急得六神无主,马上就要高考了,可我儿子他——(说到这儿,她哭了起来。)咨询师:您先别着急,说说孩子的情况吧。家长:我儿子在一所区重点高中念书。  相似文献   

3.
在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我深感家长与孩子的紧张关系也是影响考生成绩的重要因素。当问到“你们与父母之间有矛盾吗?”有一个班中竞有一半学生举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紧张的亲子关系呢?难道家长做得不够好?恰恰相反,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关心,引发孩子反感。  相似文献   

4.
前几日,偶遇许久不联系的两个朋友.他们夫妇现在都已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寒暄之后,我们谈到了普天之下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谈及此话题,两位朋友无不羡慕我有一个成绩优秀又听话懂事的儿子,而他们自己的儿子却让他们非常头疼。对此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前几年我曾见过他们的儿子.那是一个很聪明可爱的孩子.在班上总是考前三名,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很多古诗词.并掌握了许多英文单词,他是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理所当然是家长的骄傲、教师的宠儿.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居然会为这个孩子的教育而担心。  相似文献   

5.
和儿子过招     
儿子上小学了,现在居然不把我这个父亲当权威了。 这不,儿子不但不再迷信我的权威。而且还经常跟我顶嘴。每次我拿出家长威严耳提面命的时候。小家伙把脖子一扭,别着脑袋说,我们老师给我们讲了,你们大人应该尊重我们孩子的意愿,不应该拿你们大人的观点来衡量我们孩子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前几日,偶遇许久不联系的两个朋友.他们夫妇现在都已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寒暄之后,我们谈到了普天之下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谈及此话题,两位朋友无不羡慕我有一个成绩优秀又听话懂事的儿子,而他们自己的儿子却让他们非常头疼。对此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前几年我曾见过他们的儿子.那是一个很聪明可爱的孩子.在班上总是考前三名,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很多古诗词.并掌握了许多英文单词,他是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理所当然是家长的骄傲、教师的宠儿.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居然会为这个孩子的教育而担心。  相似文献   

7.
儿子与足球     
儿子读初二的一个星期天,吃过早饭,儿子约了几个同学出去玩了,难得一个清静的星期天,我赶紧坐在桌前赶写稿子。时间不长儿子回来了,对我说:“爸,老师叫你到学校去一趟。”我很纳闷,问儿子,儿子吞吞吐吐也没说明白。来到儿子的教室门口,见班主任张老师和几个家长正在说话,这才明白,原来儿子约了几个同学到学校踢足球,被张老师抓了个正着。我想说,星期天孩子踢踢足球玩一玩有什么不可以呢?话还没说,张老师一席话,才使我明白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张老师说:不是不给孩子踢足球,是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张老师对我们几个家长说,你们的几个孩子天天踢足球,中午吃过饭到学校就踢,下午放学几个孩子还踢,家长要是不管,考不上高中,你们就得花钱上。  相似文献   

8.
有问有答     
孩子害怕老师上课提问怎么办? 我儿子今年上小学2年级,成绩还算不错。但他特别害怕上课回答问题,老师提问时他就会紧张,明明很容易的题也回答得结结巴巴。老师和我谈到这个问题,说除了老师会多鼓励孩子之外,也希望家长平时多关注,培养孩子大胆一些。  相似文献   

9.
只有家长的生活回归正轨,变得气定神闲、举重若轻,孩子的内心才会拥有那份难得的平静与安全。强强进入高三后,强强妈已经记不清自己这是第几次失眠了。这段日子,只要一想到孩子还有两个多月就要高考了,她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虽然儿子的成绩稳过“二本”线,但如果再“跳一跳”。闯入“一本”也不是没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你好! 第一次翻开你们编辑的《家长》杂志我就爱不释手。对我们父母来说,这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刊物。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正常、健康的孩子,一直是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孩子成长的四年中,我一直在寻找教育儿子的最佳方法。早期教育、开发智力……花费了我不少的精力和财力,儿子却  相似文献   

11.
魏颖 《天津教育》2022,(16):8-11
<正>韩女士的儿子现在上幼儿园大班,暑假之后就要上小学了,她最近特别焦虑:“这段时间家长们在微信群里天天都在聊要提前给孩子学习一些文化知识,以便适应小学生活。需要这么做吗?我拿不定主意,要是人家孩子都学了,我儿子不提前学,上小学会不会跟不上,到底怎么办才好?”随着小学一年级入学临近,像韩女士这样焦虑、纠结的家长不在少数。“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热点问题,因为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所以太多家长紧张、焦虑。在采访中,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高考时,关于志愿填报各类型的招生咨询会纷至沓来,让考生和家长应接不暇。笔者所工作的院校每年也会参加很多类似的招生咨询会。在会上,经常有考生和家长向我们提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考了XX分,上你们学校有希望吗?”  相似文献   

13.
李亚男 《家长》2016,(4):10-11
高考日益临近,为了给备考的孩子帮忙,家长们又开始忙活起来了。可是家长如果帮忙帮过了头,就会好心办坏事,加剧孩子的心理紧张,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妨碍孩子的正常发挥。据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马志国分析,家长帮忙帮过头有这样几种表现:期望过高、关注过度、管束过严、唠叨  相似文献   

14.
高考在即,不知道这是第几个不眠之夜了,也不知道现在几点了。我不敢起床,怕惊醒妻子更怕影响在隔壁熟睡的儿子。儿子今年高考。我望着天花板,关于孩子的一切在我脑中久久徘徊——他的前途,他的未来,他的考试……天亮了,我揉着酸涩的眼睛,送儿子出门。临走前笑着对他说:"昨晚爸爸梦见你考上西南交大了,600多分呢。"儿子很认真地点点头,对我说:爸爸,你放心。儿子成绩还算好,西南交大是他的目标。天微微亮.看着儿子高大却依然稚嫩的背影,我有些心疼。自从儿子进入高三.就比平时早40分钟到校,他说清晨记忆力最好。和其他千万家长一样.自从孩子进入高三,我所有的生活都围着"高考"转:搜集关于今年高考的所有信息;和老师频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翻遍能找到的所有菜谱,让孩子他妈变着花样改善伙食,甚至在街上听见"高考"两个字都要停下来仔细听听……说话、做  相似文献   

15.
心灵SPA     
《中国高校招生》2010,(7):39-39
高考,牵动着无数考生父母的心。在孩子投入紧张备考的阶段,家长的心情也变得敏感、着急、紧张……那么,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助孩子一臂之力呢?  相似文献   

16.
张淑萍 《教育》2011,(36):57-57
<正>今年和自己的孩子一同经历了高考的"磨练",我想每一位曾经有过高考生的家长更能深深体会其中苦苦煎熬的滋味。在高考的竞争中,少许孩子是快乐的,而大部分孩子都是很痛苦的。这种痛苦不是因为高考这种制度,而是来自我们家长、社会和学校给孩子的压力。作为一名教师和家长,我常常会想,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不是每个孩子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就算是成功了?  相似文献   

17.
王晓刚 《小学生》2006,(4):26-26
爸爸、妈妈我有一句话埋在心里好长时间了,一直没有机会向你们说,我想说的这句话就是我觉得孩子在家长面前不应该唯命是从,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自从踏进校门以后,我就很少在外面玩了,就如一只活泼的小鸟被锁在笼子里。我渴望“自由自在地飞翔”,可妈妈的管教却象一把无形的大锁,把我锁在了“鸟笼”里——我的书房。爸爸、妈妈,也许你们看了下面的两件事就会改变对儿子的教育方法的。  相似文献   

18.
当高考进入倒计时,考生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复习准备,此时,家长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中,有些家长比孩子更紧张、焦虑;有些家长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该如何来帮助孩子;有些家长与孩子的关系非常敏感,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9.
刘成伦 《今日教育》2007,(5S):37-38
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 当下的孩子多数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普遍缺少蒙恩意识。早在三年前我就着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诸如在特殊的节日设立感恩活动周.要求学生完成对同伴、老师、家长、班级、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感恩作业.并请家长签字督促。可是.日子久了。不少家长为省事。不管孩子是否完成.都照签不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位家长如此留言:傍晚时分.我向儿子提出一个要求——今天是妈妈的生日.为了感恩。你今晚给外婆洗一次脚好吗?哪知儿子死活不答应.我软硬兼施做了许多思想工作。儿子就是不肯。在我有些失望甚至想放弃的时候.我意识到光有要求是不行的.家长应该率先垂范。于是。我耐心地对儿子说:“儿子。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第一个要感恩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因此我想为自己的母亲洗脚。你也参与。我们母子俩一人替外婆洗一只脚。”这样。儿子才爽快地答应了……是啊!读到此般留言。我不禁要问:每次给学生布置的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有多少学生因感恩作业而滋生了由衷的感恩之情?有多少家长用心地在培植孩子的感恩心?如何才能真正地让蒙恩意识在学生的心里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0.
谢谢你,孩子     
幼儿园里出了个通告,邀请家长观摩并参与孩子的创造性游戏活动。我工作很忙,平时实在挤不出时间去,这次在妻子的“强令”下,不得不挤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这天,我抱着看一看就走的念头,第一次来到儿子的教室。只见许多家长早已挤在了教室里,一个个脸上荡漾着甜甜的微笑,一双双眼睛盯着自己的孩子。教师问:“今天,你们的爸爸妈妈都来看你们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