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说明 :本文所探究的问题可作为七年级·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p .48选学内容“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文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桌上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 ,每次翻动其中任意偶数张 (包括已翻过的牌 ) ,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 ,这样一直做下去 ,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 ?”通过让学生动手翻牌 ,得出了“不可能做到”的结论 .若设原先给定的扑克牌 (正面向上 )张数为m ,每次翻动的张数为n(m不能被n整除 ) .由此文结论可引发出如下两个问题 :1 若m为奇数 ,n为奇数或m为偶数 ,n为奇数或偶数 ,能做到吗 …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48页选学内容“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桌上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偶数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通过让学生动手翻牌,得出了“不可能做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中“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桌上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偶数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本题通过动手翻牌,可得出“不可能做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七上数学P48选学内容“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桌上放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某偶数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  相似文献   

5.
(说明:本文所探究的问题可作为七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 人教版七上数学P48选学内容"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桌上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个问题: “桌上放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偶数 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 直做下去,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 通过动手翻牌实验,得出了“不可能做到”的结论.在此基础 上,想到: 若设原先给定的扑克牌(正面向上)的张数为m,每次翻动的 张数为n(m不能被n整除).则可引伸为: 1.若m为奇数,n也为奇数时或m为偶数,n或为奇数或为偶 数时,能否使所有的牌反面都向上? 2.若能做到,只须翻动多少次就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情境设计] 第一关:两张牌对对碰 1.复习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和"四六二十四". 师:我出一张牌8,你能找到另一张牌与它计算相碰成24吗?(学生找出3)这么快就想到3,这里应用了什么知识呢?(乘法口诀)你还能找出两张像这样的牌,它们相碰成24吗?像这样用扑克牌上的数来进行计算,使结果等于24,这种游戏就叫"算24点".  相似文献   

8.
因经常接触的是文科,笔者不甚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编排.近日适逢一个机会,笔者听了一节数学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活动1的烙饼问题.教材是这样介绍的:妈妈烙饼用的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用3分钟.如果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如果按常理说,烙一张饼需要6分钟,烙3张饼至少需要18分钟.显然一张一张地烙,太费时间了.  相似文献   

9.
翻牌取对     
目的:训练记忆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准备:用吹塑纸或较厚的纸板照扑克牌样剪20张,每张牌的一面画上动物,共画10种动物,即每种动物各画2张,组成10对;打乱后在另一面标上1~20的数字。玩法:将牌依次排成4行,每行5张,动物一面在下,数字一面在上。幼儿2~3人一组玩为宜。游戏开始,幼儿按次序叫号翻牌,即每人叫1~20数字中的任何2个数,叫后即翻这二张牌。若翻出来的二张牌上动物相同,就得1分,并取走这2张牌;若这两  相似文献   

10.
张涛 《辽宁教育》2005,(11):52-5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七章第一节一定能摸到红球吗?教学实录一、创设问题情境,触发生活体验师:我手里拿着一枚硬币。写有1角字样的那面是正面,画有国徽的一面是反面。现在我把它往上一抛,然后让它自然下落到地面,当硬币在空中还未落到地面的时候,你们猜一猜,  相似文献   

11.
第一试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 .有4张牌(如图1 ) ,每张牌的一面都写上一个英文字母,另一面都写上一个数字.规定:当牌的一面为字母R时,它的另一面必须写数字2 .你的任务是:为了检验下面的4张牌是否有违反规定的写法,你翻看哪几张牌就够了.你的选择是(  ) .(A) (a)      (B) (a)、(c)(C) (a)、(d) (D)非以上答案R(a) T(b) 2(c) 7(d)图12 .篮球场上有5个人在练球,其战术是由甲开始发球(第1次传球) ,经过6次传球跑动后(中途每人的传接球机会均等) ,回到甲,由甲投3分球,其不同的传球方式有(  )种.(A) 41 0 0 (B) 1 0 2 …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摩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研究课《从问题到方程》,感受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独特优势:①课前借助微课学习,使学生对新授知识理解透彻;②尽情探讨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课题: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情境创设的教学过程: 师:我今天带来一张未完成的统计表(如表1),同学们觉得缺少什么内容? 生:统计表内缺少数据! 师:哪5位同学愿意报出自己的身高,让老师把你们的身高填入表格内? (老师邀请5名同学合作,报出自己的身高,教师当场输入表格内,如表2) 师:这样,一张完整的统计表就制作好了.它包含了三部分,标题和制作日期、标目、数据.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的第213页有一个研究性课题--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即"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使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尽可能大?"笔者协同使用老教材的初三学生进行了这个课题的研究.通过实验、探索,将问题引申、延拓,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逻辑推理方法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5.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丁道勇等曾采用语文数学教材生字分段时比的研究方法,对小学一年级数学生字的现状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其中一个主要的结论是:数学与语文在字汇上的配合,还有待加强的空间.另外谈到识字,大家总会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其实不然,小学数学课堂也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阵地.本文结合一年级数学"认数"课程(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一年级数学下册),探索在教学"认数"课中加强识字、识字帮助理解认教的意义,最终提高教学/应用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对称图形". 片段一 师: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玩剪纸. 老师示范.取一张蜡光纸对折,后用剪刀在对折后的纸上剪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情境激趣,引出话题师:动物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想去看看吗?1.播放Flash动画:小鹿小兔赛跑,在冲刺时小鹿比小兔快一点点冲过终点,而此时两张计时牌上的时间均为1分,这使裁判员大象很犯愁,无法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简单的二人对策论问题(又称"抢18"游戏).   背景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4后的"数学游戏".该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9月我从七年级带到八年级,由于我七年级带了好几年,教材比较熟悉,学生基本上已进入轨道.进入八年级的第一章教学,我与七年级比较了一下,感觉学生学得根本找不到方向,我开始思考这是怎么了?课我也认真上了,作业我也及时评讲了,直到现在,八年级都快教完了,我始终感觉最困难的是八年级的数学,静下心来,心里有很多困惑:(1)八年级数学内容多,涉及实数、分式代数知识,又涉及特殊三角形和特殊四边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简单的二人对策论问题(又称"抢18"游戏).   背景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4后的"数学游戏".该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