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职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倪筱琴 《职教论坛》2002,(22):26-27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研究经济发展趋势,明确社会和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数量、品种、规格等客观要求。高职院校作为特定的育人场所,还必须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需求,以引导和辅助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建设人才。找准社会、经济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与高职教育之间的结合点,是高职院校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前提。由于专业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切入点,是沟通社会经济和受教育者的桥梁,也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前提。因此,合理规划专…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高职教育要遵循和贯彻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来改革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有综合性、职业性、实践性,还要坚持开放性,真正发挥高职教育应有的办学效能,培养出思想素质好、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按照市场需要、企业(行业)需求设置专业,培养基层第一线生产、服务、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观念,适应企业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职学生。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类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为我国社会生产岗位第一线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能够实现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院校中课程设置显得十分重要,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并且是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之一。尤其对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应当通过课程改革建立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本文就是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现状及问题分析,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以期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应体现高职教育的核心“从企业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出发,走工学培养模式”是制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培养与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实用型人才,高职课程设置要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协调。本人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就服装专业后期课程设置的可行性方案与同行商榷。  一、目前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模式特点  1.目前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高等职业教育是两种教育结合而形成的强调能力培养,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模式。目前,国内的高职服装专业应以这一目标而设置课程。  由于…  相似文献   

7.
简谈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体育高职公共英语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体育类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中的一员,应当按照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加快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公共英语课程作为体育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必须融入到这股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96):7-8
培养高级技能型学生,为管理、服务、建设及生产第一线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教育任务。通过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下达的文件可知,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课程改革的浪潮不断高涨,各高职院校均积极进行了课程改革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钦 《教育与职业》2012,(2):132-133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使命,其中体育课程改革也应该融入高职教育,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高职院校设置体育课程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体现出学生所学专业及从业岗位类型,结合专业类型设置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是一种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实用技能高,动手能力强,能解决生产第一线发生的技术性或操作性的问题,是这类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职教经验之核心所在。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发展和终身教育、大众化教育的趋势,都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以能力为主线,以能力培养设置课程。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要走创新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教育要寻求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应从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打造品牌,走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是一种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实用技能高,动手能力强,能解决生产第一线发生的技术性或操作性的问题,是这类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职教经验之核心所在。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发展和终身教育、大众化教育的趋势,都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以能力为主线,以能力培养设置课程。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将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特别应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培养实用人才;教学内容应当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比对发达国家已经相对成熟的职业教育,我们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受到重视,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根据人才规格的要求设置课程,着力塑造学生的良好素质,为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才能培养出具备可持续发展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特点。通过对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分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倡导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原则,正确处理好功利性与人本性之间的关系,改变课程设置过分职业化的趋势,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产学合作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实行产学合作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国际上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主流看法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应用性、技术性强,而且职业针对性强。这种人才的培养离开了产业部门的合作,仅在课堂上是很难实现的,从每一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具体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确定,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策划,再到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都应有产业部门、用人部门参与。社会需要是高职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在现代…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培养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突出特色,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是其健康发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和关键。结合我校高职办学实践,发展高职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突出市场性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课程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实施两年制,课程改革成为其核心内容。课程建设是各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深入到课程领域,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实践性课程体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高等应用人才的根本任务。分析我国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高职应该也有必要设置电子商务专业,并且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应以初、中级“应用型”电子商务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并据此设置课程与安排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这一明确又具体的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必须通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实施来获得,因此,对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研究和开发,显得十分重要。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对高职的培养目标可理解为:①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②以实际工作岗位群所需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确定人才的知识、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