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美育是心理教育的一个方面,是通过美与审美的知识传授和广泛的审美实践活动对人的健全的审美心理形式和美感能力培养所进行的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施行美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深究心理美育的特点,遵循心理美育的规律,大力发掘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使学生乐于接受美的陶冶,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在趣味中感受关,在知识理论中鉴赏美,在个体赏析中创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何为审美建构 审美建构,又为审美心理建构,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心理结构的“建构”说。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建立和构造构成了“人的心理建构”。由此,人人都有既成的心理格局,并以此为中介完成对外界的认识与评价。所谓审美心理建构.是指“人在审美、创造美时能动反映事物审美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内部知、情、意系统和多种心理形式组合、运动的结构系统”,包括心理形式和心理内容两方面内容。前者如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后者如审美观念、审美人格等。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审美的因素。体育造就完善的体质结构,体质结构是审美心理结构的物质基础。审美心理促使主体在运动中对身体运动形式节奏、韵律的和谐追求。体育教学中对身材、肌肉、动作等的要求及训练过程,就是建立美的形式的过程,是对美的形式追求。遵循和追求身体运动的形式美,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范文,文质兼美,文情并茂,有其丰富的美学内容,它包含一切美的表现形态。其中有以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美;有以社会生活与社会事物为对象的社会美,有以塑造艺术形象为中心的艺术美。课本中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都含有审美因素,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内容上:思想博大精深,感情丰富真切,形象多姿多采,意境优美动人。在形式上:结构玲珑精巧,语言准确生动,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在风格上:质朴美、华丽美、直露美、含蓄美、哲理美、空灵美,丰富多样。所以,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及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让他们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心理是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性心理反映。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主要是培养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等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教育。音乐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它旨在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6.
审美心理的后天获得性以及语文教育的情感性和内容丰富性的特征,决定了语文教育在审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语文教育肩负着美育的重要职能,同时又和美育的实施具有极其紧密的联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渗透要遵循美育规律,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让学生感受美,传授审美理论知识,使学生用美的理论去理解美、鉴赏美,最终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各种审美媒介(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上全面贯彻美的规律,训练、强化人的表象、想象、情感等心理能力,丰富、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之与智力结构、人格结构等相互协调和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美是道德纯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语文教学既要遵循教学规律,更要合乎美的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审美心理规律,挖掘美学的因素,创设美的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品析、提高审美能力,多练笔、勤实践在生活中创造美,那么学生的审美心理必定会得到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必定会形成。  相似文献   

9.
林云香 《培训与研究》2006,23(11):77-79
审美素质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品质,是美在个体身心结构中内化和积淀的产物。要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培育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审美心理的引导。审美注意、审美知觉、审美情感、审美理解是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对形成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审美中的比较和审美主体在审美中的进入,既是审美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艺术体现。通过宏观与微观的审美比较,达到准确、细致、深入地感受、认识和理解审美对象的美。审美中主体的进入,是思想、感情、气质、趣味、理想等进入客体。经过再创造、移情、共鸣等心理环节,解构、整合、把握审美对象,深刻感受对象的美,产生丰富、强烈的美感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美育在利用各种美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也要使学生在认识美、欣赏美、热爱美和  相似文献   

12.
体育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日趋完美,蕴涵了丰富的美学因素,同时伴随着审美心理过程的发生.因此体育教育与审美心理在艺术规律和发展规律上密切相关,相互包容,可以促使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从审美的角度优化教学,提高技术,战术和艺术水平、与此同时我们通过体育教育从心理的角度培养审美素质,开发审美心理潜能,逐步形成体育审美心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英语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我认为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而教学时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美育,通常称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一般来说,它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普及和以美的规律贯彻其中的普通教育。美感教育指运用美的规律和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心理能力,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知觉能力和创造力。美学知识普及主要是进行美学原理、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教育,为人的审美活动奠定理论基础,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修养。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通教育,即把美的规律贯彻到其他学科教育中,发挥出美育对智育、德育的促进作用。一人类绝大多数实践活动,无不渗透着美育的成份…  相似文献   

15.
王元化说:“文学创作过程就是作家的心理活动过程,如果不揭示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就永远无法揭示文学创作的秘密,从而就会导致有害于创作的各种机械论继续在文艺领域内驰骋。”这里所阐明的道理,对于美学研究也同样适用。可以说,也正是从这一观念出发,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人们在美的欣赏与美的创造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审视包括审美经验在内的,有关审美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能力,以及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方面的内容,使美学研究不断地向人们的内心世界深入,是当代美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向,也是美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蓬勃发展的主潮流。事实上也正如皮朝纲同志在其《审美心理学导引·引言》中所指出的:“近几年来,随着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审美心理学也越来越受到美学界和文艺界的广泛注意。”是的,随着人们的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的拓展,美学理论正在大步地向心理研究转移。至  相似文献   

16.
审美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是审美心理建构,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因素,发现其中的美。审美素质的养成应该通过审美人生教育的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审美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是审美心理建构,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因素,发现其中的美。审美素质的养成应该通过审美人生教育的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人在“按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同时,也在“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所谓审美心理结构,就是人们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构成的一种独特的结构。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的、连续的、循环往复的复杂过程。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发展究竟以什么为标志?衡量儿童(或个体)审美心理发展有三个标志,即审美态度的发展,审美趣味的发展和变化,审美感兴力的提高。一句话,就是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协调发展。一、审美心理结构发展三个标志的涵义(一)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9.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高层次精神需要和高质量生活方式的一个标志。美的设计是超越使用功能因素的精神创造。设计美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设计水平,推动现代设计运动的不断发展。从定义上来讲,设计美学是一门着重研究设计的本质和审美规律、设计形态、设计的形式美感和审美心理的学科。在这种意义上来看,设计美学是现代设计提升其艺术水准的必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审美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是审美心理建构,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因素,发现其中的美。审美素质的养成应该通过审美人生教育的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