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氓》是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的第一篇。鉴赏完人物形象和比兴手法之后.为了把鉴赏引向深入,我提示学生:诗歌鉴赏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特别是一些意蕴丰厚的诗歌。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氓》这首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  相似文献   

2.
有一节语文课,我捧着一堆讲义,走进教室。这节课的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我预备讲三张讲义,大概有十多个诗歌鉴赏的题目。可是,在讲到第二个题目时,我遭遇上了唐代诗人杜苟鹤的《山中寡妇》一诗。尽管在备课时已经接触了这首诗,并已经把题目、答案和解题的要点都思考了一下,但在课堂上再一次向学生讲述这首诗时,我还是感到灵魂被深深地撞击而不能自已。这首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太阳蓝天上,太阳是白云飘出来的。沙漠里,太阳是驼铃摇出来的。山路上,太阳是竹筒唱出来的。校园里,太阳是我们笑出来的。请跟我一起,轻轻地读上面的句子。好美好美的句子,平时高高挂在天上的太阳,仿佛已经来到我们身边,跳着欢快的舞()蹈()。如果你肯仔细听,说不准还能听到她那嘀嘀嗒嗒的脚步声呢!是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越来越近了。——写作指导——现在,我要告诉大家,前面我们一起念的那些句子,就是一首诗呢!要知道,诗也是作文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诗人,学写一首诗送给自己吧。那么,要怎样才能写好一首诗呢?1.诗歌是怎么样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鹿柴》时,正好在出班级黑板报。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我在黑板报上开辟了《诗歌欣赏》栏目,把这首诗歌抄在上面。考虑到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我为这首诗配了一幅插图:连绵起伏的山上长着一棵棵绿树,一抹夕阳的余晖透过树木的枝叶照在山林里的一片青苔上。看着这幅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图画,我自我感觉还可以,唯一感到有点遗憾的是———诗歌中"人语响"的意境未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夺目的部分之一,其艺术性值得我们探究和欣赏。
  一、结合诗歌语言特点,对诗歌句子进行重建和补充
  古典诗歌,由于受到本身格式、篇幅、声韵等方面的限制,在表达上有别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常出现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表现在语法使用上,比如省略、倒装、词性的活用等等。这些语法上的特殊结构,使诗歌内容呈现极大的跳跃性、模糊性,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但是这些特殊结构,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就已经多有接触,所以只要我们注意多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敏锐性,多引导学生从理顺句子逻辑,明白句子意思方面入手,对诗歌句子进行重建和补充,就能将诗歌句子的基本意思弄明白。比如在讲评练习中黄简的《柳梢青》时,由于这首词中多处使用特殊的语法,我提醒学生先补充作品中有可能省略的一些主语以及重新理顺一些倒装的句子。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到校外上公开课,内容是初中《语》第二册古诗《敕勒歌》《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当时教室里坐满了听课老师,学生与我互不相识。为了缓和学生们的紧张情绪,我和学生们先聊了三五分钟,话题是“在生活中如何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感情”,谈到了唱歌的方式,由此引出诗歌是作表情达意的产物,然后放了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想]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学生们学了之后跃跃欲试,尝试着写起了诗歌,还不时把作品拿给我看。发现学生们写诗的欲望特别强烈后,我便开始思考如何教学生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我注意到教材中裴多斐《我愿意是急流》一诗采用的是排比段形式,类似于高考语言表达题中的句子仿写,而且我还注意到最近几年高考仿写题中仿写诗歌也很多,如2002年北京卷24题就是仿写冰心的一首小诗,2004年天津卷24题其实也是仿写一首小诗。一个设想很快就在我的脑海浮现,何不从仿写句子入手进行简单的诗歌写作呢?仿写句子入手来写作诗歌,可谓一…  相似文献   

8.
《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品味诗歌是一种艺术享受,需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子和词语。对于《沁园春·雪》这首毛泽东的词,课堂落实的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认知内容、感受声律、品味语言、赏析手法、领会意境、发展语感。在反复的吟诵中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为此作了如下的朗读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苏教版三下《李广射虎》一课是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一首编写的,课文的精华内容当然也就是这首诗,对文本的解读,其实就是对诗歌的解读。与常见诗歌表达志向、抒发情感不同,这首诗给我们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如果用现代文学理论来  相似文献   

10.
《太阳是大家的》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有趣的儿童诗,用拟人的手法把太阳比做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里来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传递着世界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大家共享一片蓝天,分享太阳的温暖,分享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内容简单,意境深远,有助于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世界、关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11.
谁不是妈妈生的(诱诗兴)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四季的脚步》这首诗,都会背了吗?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同学背背以前学过的诗,并说说诗的作者。(学生背诗,说诗人)师:你们知道诗人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愕然无语)诗人,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生:妈妈生下来的……师:对,诗人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学生笑)在座的同学有没有不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生:有!师:(扫视)谁,不是妈妈生的?(学生大笑)师:(停一会儿)看来,同学们都是诗人的料子。这节课,老师要让同学们尝尝做诗人的滋味。【评:…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介绍了小作者自己从书籍中了解到的精彩故事和认识的多样人物,表达了作者爱读书、爱生活的情感。全诗清新自然,语句琅琅上口。诗歌内容与单元主题“多读书、勤学习”相切合,是调动学生读书兴趣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3.
邵太宏 《河北教育》2005,(18):38-39
第一个环节——知识积累。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不写错别字,常用词汇的理解,重点文段、词句的背诵等(这也是中考语文试题第一部分的内容);课余,指导学生朗读,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语感,从而自觉遵守语法规范,做到作文时句子流畅;假期里,除了布置复习课本知识的有关题目外,还让学生读选定的课外书,分类积累精彩词、句、段(近几年中考增加了有关名著阅读的考查)。  相似文献   

14.
近日,聆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儿童诗》一课.在课堂上,孙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两首儿童诗: 阳光(林武宪) 阳光在窗上爬着, 阳光在花上笑着, 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太阳(梁上泉) 在大海, 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 在平原, 太阳是从土里冒出来的; 在山村, 太阳是被雄鸡叫出来的; 在森林, 太阳是被鸟声闹出来的; 在山顶, 太阳是被________; 在学校, 太阳是被 ______; 哦!整个世界, 是被太阳照出来的! 短短40分钟时间里,孙老师以两首儿童诗为引子,折射出"情智语文"浓浓的情趣和高超的智慧.孙老师引导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帮助儿童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教学构成一幅童心、童言交相辉映的美好画面.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期(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在这部诗歌世界里,展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先关于政治风波、春耕收获、男女情爱的悲欢离合。《蒹葭》与《将仲子》就是其中的两首名篇。对这两首诗的主旨历来解说不一。关于《蒹葭》一诗,《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认为,这是一首情诗,《诗小序》认为该诗主旨是刺襄公未能用周礼,《诗沈》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时下还有人说,《蒹葭》诠释了网络爱情。  相似文献   

16.
赵洁 《语文知识》2014,(8):7-10
我所参与的市名师工作室开设了《悬崖边的树》同课异构公开课,两节课对比鲜明,各自精彩,一重理性,一重情感,引人思考。结合听课及之后的研讨,我开始思索怎样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增力效应,进一步提升学生“学”的主动性和能力,努力实现对这首诗歌教学的“文意兼得”:一方面能够领悟诗歌语言特色、表达方式,强化诗歌理解的正确、恰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吴星华 《现代语文》2006,(10):66-66,50
海子有这样一首诗: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二 ——《夜色》(1)  相似文献   

18.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荫。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新学期的第一天,我正在指导学生朗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苏教版第9册第一课)。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召唤学生热爱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四首诗歌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面说一下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20.
应邀参加兄弟学校组织的校际互动教研活动,我被安排在上午第一节先上,上了《黄鹤楼送别》(苏教版第9册25课)一课,这是一篇文包诗,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