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物理题时,若通过巧妙地构造一种辅助措施,往往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其方法新颖有趣,启迪思维.1.构造数值例1甲、乙两人从跑道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程内,一半时间跑,另一半时间走,乙在全程内,一半路程跑,另一半路程走,若甲乙走的速度相同,跑的速度也相同,则()(A)甲先到终点(B)乙先到终点(C)甲乙同时到终点(D)无法判断解析:构造跑道长s=100米,跑的速度v1=8米/秒,走的速度v2=2米/秒,设甲用时间t甲,乙用时间t乙,则甲:s=v1·t甲2+v2·t甲2,即:t甲=2sv1+v2=2×1008+2=20(秒).乙:t乙=s/2v1+s/2v2=s(v1+v2)2v1v2=100×(8+2)2×8×2=31.25(秒…  相似文献   

2.
2002年本刊第2期《“动”参照物》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题: 一列队伍长120米.在队伍行进时,通讯员从队尾赶到队伍最前端,然后又立即返回队尾.如果这段时间内队伍前进了288米,队伍和通讯员的速度保持不变,那么,这段时间内通讯员行走的路程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在运动学习题中,有一类题目是不能将物体看成质点,需考虑物体的大小的,如运动中的队伍、火车、铁链、长直棒等.下面举例说明.一、行进的队伍例1一列长100m的队伍匀速前进,队尾的通讯员接到命令,立即快步匀速赶到队前,然后又以同样的速率返回队尾.当通讯员回到队尾时,整个队伍又前进了100m.在这一过程中,通讯员一共走的路程为多少?位移的大小是多少?解析题中行进的队伍不能看成质点.选排头A(或排尾B)作为研究对象,设队伍的速率为v1,通讯员的速率为v2,通讯员赶到排头时,排头已运动到A1位置,所用时间为t1;通讯员返回到排尾时,排头已运动到A2…  相似文献   

4.
例1队伍(纵队)长120m,正以一定的速度匀速前进,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队首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队首跑回队尾,已知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m。问:通讯员在往返过程中共跑了多少路程?分析:这个题看起来无从下手。我们不妨先设出本题所涉及的一些物理量,然后找一找它们的联系。设通讯员和队伍的速度分别为v1、v2,通讯员从队尾跑到队首的时间为t1,从队首返回队尾的时间为t2。则从队尾到队首是追及问题,有(v1-v2)t1=120∴t1=120v1-v2从队首到队尾是相遇问题,有(v1+v2)t1=120∴t2=120v1+v2队伍在这一过程中前进160m所用时间t=1…  相似文献   

5.
1998年4月的一个下午,某市一重点中学物理实验室里,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选拔赛的同学们正热烈地争论着,焦点是一道题:“一列队伍长120米,在队伍行进时,通讯员从队尾赶到队伍最前端,然后又立即返回队尾,若这段时间内队伍前进了288米,队伍和通讯员的速度均保持不变,那么这段时间内通讯员行走的路程是多少?”的答案是什么?如何解才对?争论各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意见相对集中在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例甲、乙二人赛跑,从A地到B地,同时出发,甲到终点时,乙还差100米。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0米与乙同时起跑,则先到达终点的是;若让乙从起跑线超前100米,再与甲同时起跑,谁先到达终点?现用两种方法进行求解。1、常规方法解:设A地到B地的路程为s,甲到达B地的时间为t,则甲、乙二人的平均速度为:υ甲=ts,υ乙=s-t1001)当甲退后100米时:对甲: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t甲=s+υ甲100=(s+s100)t对乙:跑完全程所用时间t乙=υs乙=s-s1t00比较t甲、t乙∶tt甲乙=(s+1s00)t×s-s1t00=s2-s12002由于(s2-1002)-s2<0,即t甲相似文献   

7.
例1在一段平直的道路上,汽车以54km/h的速度运行了这段路的三分之一,然后用60s运行了剩下的360m,求汽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习惯解法思路:(1)求出全路程s.由题意知(1-13)s=360(m),得s=540(m).(2)求出13路程所需时间t1和通过全路程所用时间t。(t=t1+t2)(3)最后用υ=st求出这段路程中汽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快速解法:υ1=54km/h=15m/s,υ2=st22=36600sm=6m/s,故:υ=st=1s3s/υ1+(1-31)s/υ2=υ23υ+12υ2υ1=36m×/1s5+m2/s××165mm//ss=7.5m/s.迅速求出汽车在这段路程中运行的平均速度7.5m/s.快速解此题的关键是利用过渡因素,进行综…  相似文献   

8.
机械运动是同学们初学物理时接触的内容 ,在学习中仔细分析、归纳 ,可以得出机械运动中的四种情况。一、相遇问题在物理题中 ,经常出现相遇问题 ,解这种题目要能分析出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例 1 某汽车以 1 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 ,司机按了一下喇叭 ,经 4s听到了回声 ,则听到回声时车距前面高山多远 ?分析 :由题意可知 ,汽车和声音所运动的时间相同 ,所走的距离之和为2S(如图 )。由此可知 :υ1=1 0m/s,υ2 =340m/s ,t =4s求 :S2 。解 :υ1t+υ2 t =2sS =(υ1+υ2 )t2 =( 1 0m/s + 340m/s)× 4s2 =1 0 0m…  相似文献   

9.
物理科     
例一:有物自一足够长斜面匀减速上升,由A向B运动,AB长30米。此物在A点初速率为5米/秒,加速度的大小为0.4米/秒~2,求物体由A至B用多少时间?[评析]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v_0=5米/秒,其方向为沿斜面向上,加速度为0.4米/秒~2,方向沿斜面向下,与v_0反向,若取v_0的方向为正向,则a的方向为负向。AB长30米,由A至B,位移沿斜面向上并为正向。将题目所给条件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_t=v_0+at,s=v_0t+(1/2)at~2。得30=5t-(1/2)×0.4at~2,解此式得t=15秒和t=10秒,这是因为当位移为30米时,t=10秒  相似文献   

10.
席桑田 《物理教师》2003,24(2):22-22
题目 :一列一字形队伍长 1 2 0m ,匀速前进 ,通讯员以恒定的速率由队尾跑到队首 ,又立即跑回队尾 ,这过程中队伍前进了 2 88m ,则通讯员在此过程中所走的路图 1程是多少 ?某刊物载文中论及到本题的析解 ,认为单纯运用代数工具 ,很难找到问题的答案 ,因而给出“简洁直观”的图像解法 :以通讯员从队尾出发时作为时间零点分别以通讯员和队尾那个人为对象作出他们的s-t图像Ⅰ和Ⅱ .如图 1所示 ,图线Ⅰ中OA段是通讯员从队尾开始跑至队首时那段时间内的s -t图线 ,AB段为通讯员回到队尾时那段时间内的s-t图线 ,图线Ⅱ中OB段是队尾那个人在全程中…  相似文献   

11.
题目某队伍长120m,通讯员从队尾赶到排头再返回队尾,这时,队伍前进了288m,问通讯员共走了多少路程?(设队伍前进的速度和通讯员速度大小不变).  相似文献   

12.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代数教学的一个难点 ,也是中考的重点。下面通过实例重点分析常见的几种列方程错误 ,以提示学生准确把握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并利用相等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一、方程两边单位不一致例 1.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 ,他们以 5千米 /小时的速度行进 ,走了 18分钟时 ,学校要将一紧急通知传给队长 ,通讯员从学校出发 ,骑自行车以 14千米 /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错解 :设通讯员 x小时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则根据题意 ,得  14x=5× 18+ 5 x很显然 ,这个方程列的是错误的 ,方程…  相似文献   

13.
1.以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求刹车后6.0s末的速度和位移 错解 vt=v0+at=10m/s+(-2)m/s2×6s=-2m/s. s=v0t+1/2at2=10m/s×6s+1/2×(-2)m/s2×(6s)2 =24m. 分析这种解法错在盲目用题给时间6秒去套用公式.本题中汽车从刹车到停止不要6秒时间,只要5秒时间,有1秒钟是停在原地不动的,解这类题目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公式t停=0-v0/a=-v0/a计算出停车所需时间; (2)比较题目所给时间t与停车时间t停的大小; (3)根据t与t停的大小,确定用下面哪种方法进  相似文献   

14.
物体的平均速度-↑υ=s/t,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υ=(υ0+υt)/2(其中υ0、υt分别是这段时间的初、末速度),也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υt/2灵活应用平均速度的这些特点,可以开拓思路,简化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一辆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三个阶段的位移及速度情况如下表:求汽车在这样半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υ=s1+s2+s3/t+t+t=10 800+11 400+13 800/30×60m/s=20m/s。 有的学生利用算术平均值求解:υ=υ1+υ2+υ3/3=18+19+23/3m/s=20m/s!在课堂上我们特别强调,只有匀变速直  相似文献   

16.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公式(?)=1/2(υ_0+υ_t)在解未知加速度的问题时很方便,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公式。我在批改作业及试卷时发觉学生很少使用它,以致解某些题时显得十分繁琐。举例如下: 例1、火车从A车站开出,到B车站停下。前1/4路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后1/4路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中间一半路程为匀速运动。求证火车的平均速度为它最大速度的2/3。解: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图1)将AB等分为四段,每段长为s。可知中间CD段的速度最大υ_c=υ_D=υ_m, (?)_AC=(υ_a+υ_C)/2 t_(AC)=sυ~(1/2)AC=2s/υ_m (?)_(CD)=υ_m, t_(CD)=2s(υ_(CD))~(1/2)=2s/υ_m (?)_(DB)=(υ_D+υ_B)/2=υ_m/2, t_(DB)=s(υ_DB)~(1/2)=2s/υ_m 火车在整个AB段的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17.
一、已知物体运动的各段路程和对应时间,求平均速度.如图1所示.例1某同学赛跑时,头2秒内跑了12米.接着又用6秒时间跑了4O.8米.最后用1秒时间跑了72米,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解S一出十sZ+S。一12米十40.8米十7.2米一60米t—ti+t。牛t3—2秒W6秒WI秒一9秒S60Xi__,,,_。了,————一>一6.67Xi/aptgYp,,,答:这个同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667米/秒.二、已知物体运动的各段速度和对应时间.求平均速度,如图2所示.sl一百)ltlSZ“vctZ*一*I十小一月111一r7,2八1一出十八SI)It]“7)2t2。,一K一xtrtvty…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初二年级)有下面一道赛题:甲、乙两同学同时从跑道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部时间的一半内跑,另一半内走;乙在全部路程的一半内跑,另一半内走。如果他们跑和走的速度分别相等,则先到达终点的是:A.甲B.乙;C.同时到达;D.无法判定.本赛题的一般解法是推理比较,具体解法如下:解析令全部路程为s米,他们跑的速度为。v1米/秒,走的速度为v2米/秒,则:对甲而言,S=v1·T甲/2+v2·t甲/2=(v1+v2)·t甲/2,所以t甲=2s/v1+v2对乙而言t乙=s/2÷v1+s/2÷v2所以…  相似文献   

19.
有些应用题未知量较多,一下子找不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不易列方程.此时,如果巧妙地多选一些辅助未知量,即辅助量,便能迅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使问题巧妙获解. 例1 一列队伍长120m,在队伍前进时通讯员从队尾赶到队首,然后又立即返回队尾,若这段时间内,队伍前进了288 m,设队伍和通讯员  相似文献   

20.
诸城市2003年高中招生数学试题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两游泳者在长90米的游泳池的对边同时开始游泳,一人以3米/秒,另一人以2米/秒的速度行进,他们来回游了12分钟,若不计转向时的时间,则他们相互闪过的次数是(  )A.20 B.15 C.24 D.21难住了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指导老师帮他们分析:“相互闪过一次”的意思是指“两者相遇一次”或“快者追上慢者一次”.一部分同学设计了这样一种数学模型:“相互闪过一次”时,不论何种情况,两者应距游泳池一端的距离相等.若设一者游t秒后距一端s米,则可以用图象描述他们游泳的过程.如下图,实线表示以3米/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