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堂激趣 1.教师须言传身教。首先,六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古文,教师应以自身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感染学生,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学前,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代文学家的趣闻轶事,回顾生活中时有接触的名篇佳句,让学生“先入为主”地喜欢上文言文,在思想上接纳文言文。其次,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令广大语文教师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对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来说,读文言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学习它了。所以,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就好比是"天书",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望文兴叹,但语文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搭好学习文言文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童趣》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文言文,对于刚刚小学毕业的初中生来说.童年的趣事还萦绕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应该说。安排这样一篇文章,对于唤起他们童年的记忆.对于他们珍惜成长中的人生体验,从而让他们轻松进入文言文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对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有着重要作用。六、七年级学段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这一阶段的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陈海梅 《语文天地》2013,(20):47-48
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从第六、第七单元(语文版)开始学习文言文。虽然学习之初,接触到的文章比较简单,如《〈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伤仲永》等,但仍有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觉得文言文既难读又难于理解,也会觉得学习文言没用,理由是"生活中根  相似文献   

6.
统编语文教材对小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数量大幅增加,且开始时间提前。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编排有文言文。文言文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乐学、易学,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在三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推门、方法铺路,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并通过适当拓展,让学生轻松、有趣地踏上文言文学习之旅。  相似文献   

7.
起始阶段的七年级文言文教学,学生既无文言积累,更谈不上文言语感。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做起,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及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七年级第一课文言文《咏雪》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第一课文言文,树立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8.
高中一年级学习文言文,相对初中来讲难度突然加大,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探索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方法.我认为,抓住文言实词这个重心,是夯实文言基础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几乎不太涉及,进入初中后,学生才开始正式接触文言文。这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对农村初中的孩子来说更是一个挑战。有些文言句子晦涩拗口,很难读懂,不易理解,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又因为他们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平时生活中几乎不大能接触到文言文,而仅仅依靠课堂来学习文言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农村初中学生喜欢上文言文,特别是初学文言文者,从而更有效地学好文言文,能从文言文的学习中汲取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华,这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所要思考关注的问题。主要从"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二语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此项研究旨在从年级的维度对被试的语言学习风格进行对比分析,SPSS分析结果显示: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比一年级新生更内向。一年级新生比三年级学生更倾向于谨慎有组织型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比一年级新生更倾向于自由随意型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学生更喜欢总体型学习风格。在场依存学习风格方面,三年级学生比一二年级学生倾向性更强。并且,一年级新生比三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审慎型学习风格。因此,外语教学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并且通过课堂展示的多样化满足学习者的个体需求,以促进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能够开阔文化视野、发展思维能力等。读、议和写是文言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浅读、浅议、浅写,是导致文言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在教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构建了一个学习任务群。依托该学习任务群,教师进行了导读、促议和助写,着力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讨论和写作效率,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教育部3月4日表示,由于措施得力,新加坡学生辍学率近年来大幅下降。为帮助那些可能辍学的学生并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潜力,教育部将推出更多助学措施。新加坡教育部说,新加坡学生辍学率近年来大幅下降,1997年为5.3名,2002年降至3.6名,目前仅有1.6名。学生辍学率大幅降低得益于诸多措施,包括小学一年级至二年级英语及数学学习支持计划和在学校安排全职辅导顾问等。  相似文献   

13.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根据文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网络查询等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是以感受"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语言艺术的魅力。编者选编《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利用工具书、通过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回答问题的巧妙,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确、流利  相似文献   

15.
李平 《成才之路》2010,(28):74-75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兴趣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运用讨论法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颇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一、认识小学教材文言文的编写意图1.梳理小学文言文的编排内容。小学阶段共安排文言文14篇,三年级每学期编排一课,四、五、六年级每学期编排两课。从篇幅上看,短小精悍。三、四年级的文言文字数均在50字以内,五、六年级在100字左右,减轻了学习负担。从语言上看,以常用字词为主,尽量避开生僻字和通假字,降低了学习难度。从题材上看,以叙事故事为主,故事内容学生大都耳熟能详,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更加接近他们的发展区。  相似文献   

17.
娜子姐姐:你好!我很想给你写信.却没有勇气.我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今天才决定给你写信.希望你能帮帮我.我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并不出色,  相似文献   

18.
小灵通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她聪明好学,成绩很好.最近她想办一个“学习在线”专栏,专门帮助其他同学解答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小灵通明知,要给别人一坏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河.所以,她最近在努力地学习反比例函数.听说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也碰到了不少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课文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这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编排,我想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古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感受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古文较之白话文更难理解,为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今后学习古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关注了以下三个方面,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相似文献   

20.
储美莲 《语文天地》2012,(18):32-33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经常诉苦:初中文言文太多,读不懂,学起来很难。学生产生这种感觉,和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得不好有很大关系。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只有三五首古诗词,而初中一年级上册教材就有10首古诗词和7篇文言文,高年级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更大。虽然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情文并茂,但由于对文言文接触少,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往往觉得陌生,再加上文言文词汇、语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因此文言文对小升初阶段的学生而言,犹如"天书"般令人望之生畏。为了让小学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顺利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