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晚清小说理论对小说艺术的形象性以及为达到这一目的所进行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是对小说的典型化问题的深入和系统化的论述,标志着晚清小说理论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人名浅探山东邹城孙治学对于姓名,国人自古就颇为重视。这自然影响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古典文学大师曹雪芹对《红楼梦》的人物名字就煞费苦心,甄士隐、贾雨村、元迎探惜,诸如此类的名字都颇具深义。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也继承了中国文学重视人物命名这一...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大量的域外小说被译介到中国,但是这些翻译小说都对原作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例如用中国传统的章回体来翻译外国小说、改变原作的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将小说中的人物中国化等。通过勒非弗尔的重写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从诗学角度来分析译作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从现实主义的发展看“新写实”小说刘峰从1987年以来,文坛上逐渐又兴起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新的文学现象,对这种现象所显示出来的实力论者多给予肯定,但对这种创作现象的评介确又众说纷坛。有的人把这一现象命名为“新现实主义”、“新写实小说”、“后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包括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名方式。本文通过解读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人物命名的象征意义,引领读者了解莫里森是如何通过人物命名的象征性实现作品主题深化以及再现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6.
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得力于戏剧、电影尤多。戏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小说场面和人物调度的舞台化,电影的影响表现在笔墨描写的视觉化和场景组接的蒙太奇化。影剧式技巧的运用,使金庸创造了一种新的武侠体。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和晚清小说的言情模式是一个封闭、静止的内向性结构,那么,民初鸳鸯蝴蝶派小说以其叙事技巧的现代性,小说形式的突破性初步呈现出外向性。尽管真正打破这一主题模式的,是随之而来的五四新小说,并最终在鲁迅手里发展成熟,出现了真正现代意味的小说。但民初的鸳鸯蝴蝶派通过现代性的转换,成为晚清小说与初期新文学的中介与桥梁。鸳鸯蝴蝶派小说在借鉴外国文学中的艺术经验时正是进行了这种创造性的加工,使它融化为本民族文学的一部分,并推动了中国小说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姓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姓名在鲁迅小说中有着独特的意义。从人物姓名的语言运用上看,他力求用较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从修辞上看,他在给人物命名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通过姓名展示人物性格的表现作品主题。人物姓名是我们理解鲁迅小说的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9.
渲染之法同白描手法一样,是古以有之。这种古老的艺术表现方法,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被运用于民歌的创作之中,不过它不像“赋比兴”笔法有一个明确的命名和内涵。就现有的文献考证,把渲染作为一种表现方法命名的,始见于北宋时代画家郭熙画论《林泉高致》一书中。因此,有论者说,渲染之法肇始于诗歌、戏剧、小说的人物塑造、描写的方法之一。到了近代,这一方法又从文学移植到新闻写作中,在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等人物新闻的写作中,常常通过对人物所处环境、景物的描写、渲染,对人物心理、行为的刻画形容…  相似文献   

10.
人物是小说的重要因素,给人物命名是小说家体现其艺术才华的一个重要环节。“讲到鲁迅的著名短篇小说《药》,人们通常都能看出夏瑜这一形象显然是影射秋瑾而写的;取姓为‘夏’,是和老栓姓‘华’连成‘华夏’,指中国;华夏两家的悲剧,也就是中国的悲剧。但是,如果说《药》的人物命名艺术仅此而已,那鲁迅的艺术才华也未免太小家子气了。因此,现在就让我们对此进行讨论,希望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来探究一下鲁迅的大家风范究竟如何。”首先,我指导学生把小说中的人物得名分成这样几类:一、有名有姓者:夏瑜,华老栓,华小栓;二、表…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批小说家专注于重建世俗世界,着力表现凡夫俗子的生活,再现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的原生状态,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所不同,他们的作品因此被称为“新写实小说”。重视世俗生活的描写,重视世俗化语言的叙写,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历史小说"借助虚构的历史背景剖析人性,通过众多悲剧人物和悲剧情节反思生存的悲剧性。新历史小说之所以能圆满地实践大量的悲剧创作,主要源自于作家对"文革"后深化的"人性"理念的积极回应、源于本体的悲剧意识的复苏与作家生活经历的契合以及历史视野中的人性化叙述赋予悲剧创作以当下可能这三个方面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大陆新武侠”这一概念自2004年提出之后,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自2007年底以来,也有许多人对此提出质疑。其实,“大陆新武侠”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更是一个“核心”概念,揭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新武侠小说创作的独特性。当然,“大陆新武侠”这一概念无论是在理论构架还是在操作实践方面,也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4.
对于苏童的文学史命名,并没有一个相对一致的说法,主要有先锋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等。评论界对于苏童小说的主题认识得比较全面,囊括了其小说想要表达的方方面面,包括罪恶、性、逃亡等,而且还注意到了在叙述美学方面的独到之处。苏童研究的热点很多,无论是对他的"枫杨树系列"、"香椿树街系列"以及"红粉系列"的研究,还是对他作品中的"还乡"情结、意象等的研究,都为研究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从具有互文关系而政治倾向迥异的四篇清末新小说可以见出,其时知识精英对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信念,从中可以复现当时知识精英对未来中国的道路设计、实现途径及远景规划的全景。清末新小说对于“新中国”的想象,具有政治启蒙目的,以实现“小说”救国的宗旨。但这些小说文本仅仅停留于“民族国家”想象,尚未完成国家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中的英雄叙事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大陆建国初期的红色经典和港台的武侠小说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民族思维特质的影响。本文试图论述这两种类型英雄叙事中人物塑造方面的相通之处及其文化同质同构性,即对人物性格的“锥形化”处理方式,以及这种处理方式所带来的英雄人物性格配置结构格局中的“点阵模式”。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度的盛行及其造成的文化风尚对唐代小说的繁荣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科举行卷之风导致唐代小说的兴起;科举制度的盛行给唐代小说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科举制度造成的读书士子人群构成唐代小说作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度造就的重文尚辞的文化风尚推动了小说的成熟。  相似文献   

18.
《新现实主义小说论》以创造性学术姿态和宏阔的批评视野,解读世纪之交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最新景观,重视和追求理论创新,从整体上把握新现实主义小说思潮脉动并确认其在当代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深入剖析其审美品格、理性主义、批判精神及其人情怀,在理论上对“反腐学”首次给予科学定性定位,使现实主义学理论得以深化与延展,为中国当代学史后续书写提供了可贵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对于明清之际小说评点的研究, 或侧重于对其评点源流的探寻, 或关注作者在评点中表现的文学观念, 评论者总会不自觉地以严格的文学批评或文学创作为标准来要求或评判小说评点, 这样的评论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忽略了明清小说评点的本真状态。本文希望通过对评点的叙事学分析, 并引入西方新批评来展开平行讨论, 以此观照小说评点的独特形态并尝试解读评点家们的“文心”。  相似文献   

20.
与佛学的亲近与否成为张恨水构建其笔下女性人物命运走向的一个内在标准,佛教教义成为他安放她们躁动不安和受伤灵魂的一剂温暖的膏药.众多典型人物的命运在张恨水笔下具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情感受挫——亲近佛学——伤口愈合——脱离佛学,并演化为“弃家——入佛”与“弃情——入佛——入世”两大小说情节结构和人物命运书写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