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这样课堂才充满智慧和灵性,学生浸润在这样的课堂中一定会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实施以来,感触最深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学会了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去探究问题,最终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是愉快的,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才能真正把“厌学”变成“乐学”。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思品课堂上应该改变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的传统模式。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想,主动去问,从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在与教师探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更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新一轮的思考和探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增强问题意识,并在问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关键在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大胆改革课堂40分钟的时间分配,教师讲课时间最好不超过25分钟,而应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讨论,去实验,去练习。教师把一部分时间用于个别学生指导,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学从问中来     
如果我们留心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经常给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老师把学生心中所有的疑问都解决了,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一丝不明白的地方。不带着问题进课堂,也不带着问题出课堂,这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典型的“去问题教育模式”。难道真是我们老师的教学解决了学生心中所有的疑问吗?学生真的是没有一点问题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  相似文献   

6.
教师所有的高明,都应当体现在学生身上,要把教师的引导变成学生思路,设计出引领学生思考的问题,借助操作和辩论来制造认知冲突,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课堂之“好”,课堂之“妙”。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操作,主动去实践,而不只是用耳朵去“听”。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新知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学习、去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获取新知识。这样枯燥的数学学习就会变得鲜活、生动、易于理解,同时课堂也变得有趣了。  相似文献   

7.
学从向中来     
如果我们留心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经常给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老师把学生心中所有的疑问都解决了,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一丝不明白的地方。不带着问题进课堂,也不带着问题出课堂,这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典型的“去问题教育模式”。难道真是我们老师的教学解决了学生心中所有的疑问吗?学生真的是没有一点问题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成了教师的“教学专利”,常常是教师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确定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很少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甚至把“消灭问题”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一堂课结束后,结果学生一点问题也没有了,就被认为是好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渐渐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问的习惯,并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力求去揣摸老师的提问意图。这样就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布鲁纳认为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把讲解的重点放在具体方法的介绍上,以致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听懂教师课堂上讲的例题,但一到学生自己独立去解决同样类型的问题时却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0.
吴正完老师常常这样说:“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绝非是只把教材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就行了,这充其量是个‘搬运工’。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把广阔的数学世界中适合学生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去体验,去创造。”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精心呵护每个学生心中的“火种”,善于激起学生内心深处求知探索的欲望,最终使学生产生创造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朱化云 《考试周刊》2011,(59):87-88
教师都希望课堂上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期待.总是积极参与到课堂的热烈讨论和探究活动中去.学生能有一个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并时时进发出智慧的火花。课堂上生动活泼与安静有序把控得很好,打造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数学课堂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如何用心去打造这样一种课堂呢?作者就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捕捉到在课堂上生成的宝贵教学资源,能及时抓住学生的有效信息,合理地加以利用,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把问题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研讨同伴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留住精彩瞬间,生成精彩课堂。【案例】最近,在我校课堂教学演练场上,一位老师执教《工程问题》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合一学案式教学是指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负责根据学生的能力把教科书中要教授的内容设计成方案,然后把设计好的问题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行通过翻阅资料、自主创新去解决老师布置的问题.这样就把学生的"学"放到了主导位置,老师的"教"放在了指导位置.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教学合一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一)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更好地融入课堂  相似文献   

14.
老师都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预习,去自学新知,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怎么办",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极具创造力的学习.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目前数学课堂的首要任务,让问题作为中介在学习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促使学生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促使学生的学习形成这样的过程,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充分的民主性,要着力构建民主型的课堂,要把课堂的精彩多让小学生去释放。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需要我们在课堂中踏实实践并认真探究。  相似文献   

16.
史阿兰 《学子》2014,(6):36-37
正G·波利亚说":如果一个学生从来就没有机会去解决一个他自己所发明创造的问题,那么他的经验是不完整的,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从一个刚刚解决的问题引出新问题,这样做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也可以留一部分创造发明给学生。"数学课堂上留有一些发挥的余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法解决问题,可以是一题多解,在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中锻炼思维能力,甚至可以把这样的方案迁移至新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而转化思想在数学思想中又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建构课堂模式,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在数学建模思想的指引下,课堂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扩展应用。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3个方面的能力: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解决数学问题,这是我们以往教学中做得最出色的部分;最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和研究价值,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教师要把教学重难点作为提问的对象,这样能够直奔主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课堂提问还应当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引向教学的重难点。总之,课堂提问要把握艺术技巧,并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够把学生逐步引向知识殿堂。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该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很承要的.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能为了授课而授课.要把提高课堂的质量作为首要问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完成的.教师要教给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内容的好习惯.当学生进行预习后就知道哪里是难点和重点.等教师讲课的时候听课就有了侧重点.这样听起来就比较省劲了.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中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的思维 在平时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中的理论、概念、道理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去对照。在课堂上把一些政治理论概念以问题方式明确地摆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维,动脑动口,列举大量实例去印证、说明。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研究专题或问题应该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和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开展开放互动探究性学习时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