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叙事是一个叙述、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一种研究方法。由此可见,叙事中要有反思,反思的过程又离不开叙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教育叙事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  相似文献   

2.
教育叙事是一个叙述、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一种研究方法.由此可见,叙事中要有反思,反思的过程又离不开叙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教育叙事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  相似文献   

3.
课堂故事,就是教师以叙事的形式记录发生在自己课堂教育教学实践生活中的各种真实、鲜活、发人深省的教育事件,通过对它的反思、理解和感悟,不断发现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课堂故事要真实,切忌闭门造车、无中生有和弄虚作假。  相似文献   

4.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学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达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教师进行叙  相似文献   

5.
超越经验:在自我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达  刘捷 《教育学报》2005,1(4):65-70
教师教育变革的真正意义存在于日常教育生活之中,而提倡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强调的实践品格。教师自我反思具有特定的内容和时限,需要教师们通过教育叙事、反思日记、反思随笔、理论学习、微型教学、相互观摩、对话研讨、建立档案等方式,来逼近教育实践,超越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教学现实。  相似文献   

6.
张辉 《辽宁教育》2014,(3):48-49
以讲教育故事为内容的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学反思的新形式,教师通过最深刻、最难忘、最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故事的描述,折射出这些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以及价值.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积极探索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实自己,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笔者认为,教师写教育叙事与反思笔记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辉 《辽宁教育》2014,(5):48-49
正以讲教育故事为内容的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学反思的新形式,教师通过最深刻、最难忘、最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故事的描述,折射出这些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以及价值。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积极探索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实自己,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笔者认为,教师写教育叙事与反思笔记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叙事记录了在教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反思、发现、改变和成长,为教师的研究生活提供了一种简单、直接、朴素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叙事记录了在教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反思、发现、改变和成长,为教师的研究生活提供了一种简单、直接、朴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需要承担的职业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寻求自身专业成长的教育教学研究者。作为一名研究者,需要教师具有研究的意识,能用理性的思维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掌握合理的研究方法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我行动研究,近年来兴起的教师叙事研究就是教师研究自身、反思教学的有效研究方法。叙事即教师将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所经历之事以“讲故事”的形式真实地再现出来,教师即故事的叙述者。叙事研究的重点在于教师对故事意义的发掘,通过对自己所叙之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学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达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教师进行叙事研究时,所讲的是自己的故事,自己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发生的事件。通过叙述的故事,别人可以追寻我们的足迹,倾听我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1.实践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能使课堂教学实现高质高效,能使教师专业素质不断发展提高。我校校本教研的实践反思,既包含了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又包含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主要是让教师在自我进修、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审视和分析。学校对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指导,促进教师全方位自我评价和深层次自我思考。主要形式是组织教师撰写课堂教学反思.针对每堂课的教学实际进行总结分析;每周进行周反思.对一周来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制定新的工作计划和改进措施,教导处每月检查一次教学反思笔记。群体性反思主要是以教研活动专题为对象,针对主体教研组的授课情况,通过“说课、评课、辨析”,对主题教研课进行分析研讨,达成理念上的共识,共同分享教研成果.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实践证明,这种群体性反思研讨,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效果非常显著,真正实现了在交流碰撞中升华理念,在研究分享中实现创新,在反思中提升超越。  相似文献   

13.
陆晓民 《早期教育》2005,(10):17-18
田野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现场中,在真实教学情境中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的反思及探究是至关紧要的.以田野主题活动为例,无论是在主题实施前、进行中,还是接近尾声,教师都应及时作出反思及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反思意识,如古人所说的“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即是对反思的真实反映。一、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可以是教师从盲动的或例行的行动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5.
杨进红 《广西教育》2015,(7):174-176
实践反思是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捕捉教育教学经验的意义重建过程,是准教师或新手教师成长为一个熟练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教育实习中需要我们通过教学反思日记、教育叙事、档案袋记录等渠道去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职业生活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当代美国学萧恩把教师定义为“反思性实践”。因此,教育反思记录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是一笔巨大财富。目前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有写教学反思记录的习惯。然而,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育反思的重要性,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从一面失去了第一手感性材料,这是教学、教研资源的一大浪费。我们应该认识教育反思的重要性,写好教育反思记录,这里笔结合自己教育反思写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兴起的教师叙事研究是教师研究自身、反思教学的有效研究方法。叙事即教师将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所历之事以“讲故事”的形式真实地再现出来,教师即故事的叙述者。叙事研究的重点在于教师对故事意义的发掘,通过对自己所叙之事的思考、分析,揭示出内隐于这些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因此,在叙事研究中,教师同时也是研究的主体和研究的对象。教师叙什么事:故事的选择由于教学对象复杂、教学情境多变等因素,教学生活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教师每天都遇到不同的教学事件。教师面对不…  相似文献   

18.
廖燕丽 《广西教育》2014,(41):56-57
正回顾性反思是指授课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假如教师长期使用单一的回顾性反思进行反思,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应舍弃单一的教学反思形式,综合运用前瞻性反思、同步反思和回顾性反思3种反思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也逐渐接受了多元化的教育教学反思方式,并积极运用到实践当中。当前,校园活动反思方式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回顾性反思层面,在活  相似文献   

19.
在线反思已成为重要的教学反思形式,但是目前许多在线反思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反思应有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基于博客的教师在线反思的现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分别对海宁教师博客中的教育反思模块和苏州教育博客中的教育叙事模块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反思的内容集中于课堂教学,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类目存在缺失;反思集中于教学实践,对于理论的反思很少,日志的回复相对缺乏,教师相互之间交互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在线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议.本研究对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反思教学,作为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的主要体现,实质上是教师的反思性思维及其“内隐理论”的外化。反思教学的具体过程也就是教师的反思性思维的具体展开,没有反思性思维过程,反思教学将无所作为。反思型教师应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获得对教学实践的真实解释和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