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画,作为宁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直观、详尽的图像史料。但岩画保护研究中存在着数字化信息建设相对滞后且未形成统一标准、学术研究投入不足且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可以将岩画本体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保护、运用数字人文方法和技术建设岩画资源数据库、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以期形成新时代岩画保护研究的新模式和新方向,实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岩画保护模式和手段的共享,实现岩画遗产保护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古骆越文明的重要标志,花山岩画以其特质和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岩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岩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认可的世界文化遗产,看待花山岩画的视阀必须立于世界遗产的高度,理清其坐标.花山岩画申遗具重要的意义,但其机遇与困境并存,需多管齐下,既要政府和研究机构积极有效地保护,又要加强宣传,增强当地民众在保护中的主体地位,更要加强对外合作,扩宽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之说,根据司马迁《史记》,"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笔者在研究岩画的图案向文字转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高贵华美的图案。经过文字学的比对,此图案同金文中的"皇"字完全吻合。依据这一线索,通过对阴山岩画、贺兰山岩画、大麦地岩画、红山岩画的对比分析,又发现了众多"皇"的形象,具体分为3类,即"天皇"、"地皇"、"人皇",从而发现了中国古代一个完整的宗教体系。这一发现解开了困扰中国2 000多年的谜团,恢复了"三皇"的原本形象。同时,笔者通过对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三皇"产生在中国黄河上中游的阴山、贺兰山一线。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区发现岩画的地点很多,而且多有报道。但对于博尔塔拉河流域的岩画的记述和研究却显得非常薄弱。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基本掌握了博尔塔拉河流域岩画的主要分布,包括阿敦乔鲁遗址在内的至少有二十几处。其内容涉及人物、马、骆驼和一些野生动物像北山羊、盘羊、马鹿、狼、豹子等。其情景可分为狩猎图、骑马人物及生殖崇拜。在考察中不断地对这些岩画进行详细的记述和整理。博尔塔拉河流域的岩画起始年代可能贯穿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公元前2 000到公元前1 000年或更晚),是与当地分布的这一时期的古代遗址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博尔塔拉河流域的岩画亟待更细致的调查、记录与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地处古代丝绸之路北道,是东西文明交流的关键节点。利用模式识别等数字技术,以贺兰山的人面像岩画为研究对象,构建贺兰山人面像岩画数据集并训练图像识别模型,成功实现了对人面像岩画的数字化识别,初步展示了模式识别等数字技术在岩画研究方面的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多数人面像岩画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准确识别,可以有效降低个体视觉和经验判断的误差,可以辅助科研人员进行人面像岩画识别,这在岩画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为深入挖掘岩画文化信息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龚鹏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2):98-101
北方草原岩画从内容上分为生产生活岩画、舞蹈岩画、宗教祭祀岩画、生育岩画、符号岩画、征战岩画等,每一类岩画都反映出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岩画是通过岩石这一物质载体,经过刻、凿、划、画等技法,来反映人们生活生产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文化象征的符号,以一种非语言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象征意义反映人们的观念和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7.
由于南北方岩画表现内容和手法、作画地点的不同,画面的规模、构图、以及绘画效果都迥然不同,自然也形成了不同的美学风格。其差异源于相异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心理,并决定了南北民族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的互异。北方岩画的审美特质是阳刚美或壮美,南方岩画的审美特质可以说是阴柔美或优美。  相似文献   

8.
龙里巫山岩画是一处尚未被人们认识的远古人类文化遗址 ,笔者与有关机构的专业人员对它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 ,描述了岩画的生态环境、保存现状 ,讨论了岩画的内容、特点、价值和意义 ;进而对岩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了研究。同时就岩画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阴山岩画与原始人类生存的关系、岩画与原始象征思维的关系、岩画与主体创作情态的关系,论述岩画的诗性本质及艺术特征,并阐释了岩画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在执教大班美术《我喜欢的动物》时,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借鉴了古代劳动人们的岩画。先和孩子们欣赏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岩画,了解岩画的特点及其价值,然后用"岩画"的方式表现"动物"。活动让我和孩子一起轻松快乐并感动着,因为孩子在欣赏、创作以及后期介绍过程中的表现让我看到了孩子可贵的本真与岩画的魅力,更感受到了岩画与孩子作品之间妙不可言的关系。一、岩画的"拙"中见"智"岩画是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岩画的形式既指述岩画具体的形式,也指述构成岩画的结构方式,它是我们研究并认识岩画的起点。任何贺兰山岩画的表达方式都是在点、线、面这三个基本形式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和演化而来的。独体岩画是从整个贺兰山岩画里分解出来的最小的意义单位,其形式结构里存在着六种最基本的组合关系,并由此结构出了六种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形式结构类型。贺兰山独体岩画在能指层面上所具有的这种同一性的惯用表现法是由传统提供的,或者说是人们长期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12.
牛作为西南地区常见的视觉形象,在岩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岩画可分为滇西、滇南、滇东和滇西北四个部分。沧源岩画是滇西岩画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主要描绘了包括人物和动物在内的数幅祭祀场景,在沧源岩画的动物图像中以牛图像最具特色。本研究以沧源岩画中的牛图像为起点,通过研究沧源岩画牛图像的类型、种类,并结合动物学、考古学证据,旨在探究牛图像在沧源本地文化中的特殊性,以及与周边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岩画断代是目前世界一大难题。笔者通过梳理已知的岩画断代方法,结合10几年的岩画踏查,认为判断中国北方新石器早期岩画的年代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第一,新石器早期岩画与旧石器晚期遗址相伴生,通过选择与新石器早期岩画伴生的遗址进行断代;第二,新石器早期岩画形制,简单的过于夸张,复杂的贴近写实,因此可以通过岩画的形制特征进行判断;第三,新石器早期岩刻画痕与岩石的色泽基本一致,从画痕与岩石的色泽方面也可以进行初步判断;第四,实验证明,新石器早期岩画的制作方法有研磨和磨制两种,可以通过还原岩画制作方法的办法予以断代;第五,考古类比学的方法可以准确判断部分岩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国际阿尔泰学研究丛书之一,《新疆岩画》问世了,这是继我国《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贺兰山与北山岩画》、《中卫岩画》之后,又树起的一座丰碑.《新疆岩画》分上、下编,共34章,岩画图959幅,示意图6幅,这部专著饱含了苏北海先生十年心血.他殚精竭力,百折不回的精神,使堰息蒙尘了数千年的新疆古代艺术,再现于世人面前,体现了作者热爱边疆,热爱边疆各族人民,不畏艰苦,开拓奋进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岩画主题下的幼儿美术方案教学是以大班一个幼儿对岩画的所见所闻为起点,由一个幼儿指向一群幼儿,直至扩大到师幼、家园共同参与的一系统美术活动。该美术方案教学经历了由岩画主题的确立,岩画资料的调查,岩画主题美术方案教学网络图的编制等过程,最后在岩画主题网络图框架下实施感受型和表现型两种类型共计六项的美术方案教学活动实施,并提出幼儿美术方案教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克旗境内岩画群属石刻类,由百岔河流域岩画、砧子山岩画、西拉沐沦流域岩画、土城子岩画(又称苇塘河岩画)四部分构成,共23处,90组,400余个单体图像。其年代上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历经青铜时代,直至南北朝时期,绵延时间达六千年之久。基本特点有三:1、内容丰富,生活色彩浓重。狩猎是岩画的主题内容,且主要是猎鹿。全部岩画中,出现了鹿、马、骆驼、虎、牛、狗、猪等多种动物,而绝大多数岩画个体是鹿。  相似文献   

17.
<正>冰雪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的一组岩画上,就描绘了人类滑雪的景象,这组岩画距今已经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典籍中不乏对冰上运动的零散记载,但直到清代,才有了对规模化、制度化且有持续性的冰上竞技活动的记述,即"冰嬉大典",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堪称我国古代版"冬奥会"。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新疆的岩画,八十年代之前,总共只在7个县发现了8处。八十年代,新疆的岩画不断在各地发现并陆续作了报导。据初步统计,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或消息约有150多篇。报导了新疆境内的39个县(见1·1:新疆岩画县示意图),共有151处的岩画点(见1·2:新疆岩画点一览表)。新疆的岩画主要是沿着三山:阿尔泰山系、天山山系及昆仑山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4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学岩画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张亚莎教授一行来我院访问交流。赤峰学院院长李春林教授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及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张亚莎教授对我院在岩画调查及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会谈期间,我院与中央民族大学岩画研究中心初步达成了关于赤峰岩画的合作研究意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是作者在进行大量野外考察与编辑大型岩画资料、充分利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新疆岩画的发现与考察,岩画的分布、内容与文化内涵,以及工艺、时代等问题进行的综论性探讨。论文分为两篇,此处专门讨论新疆岩画的表现内容及其所蕴涵的思想文化意义,就岩画所体现早期游牧人的生育、放牧、转场、狞猎、战争等重要内容进行了细致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