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当代美学观念出发,认为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十分必要,可使艺术和文化之间保持协同的关系,更好地发挥艺术的功能。相应地提出了文化模式是构成艺术形态的条件因素,艺术构成是艺术形态区分基本原则及艺术的文化心理功能,是艺术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民族文化既存在着同一性又存在着差异性。同一性即文化共性,差异性即文化个性。具有地域性或世界性的文化共性总是通过民族性的文化个性反映出来的。本文拟从归化的角度,谈如何在译入语中转换原语形象,再现民族文化色彩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杜夫海纳认为所有艺术都是表现的艺术。但是艺术在表现情感过程中和客观现实的关系不同,有些艺术再现客观,称作再现性艺术,如绘画;有些艺术没有再现客观,称作非再现艺术,如音乐。不管是哪种艺术都有主题,只是主题的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艺术创造文化”的命题,并认为其“创造”的可能来自于艺术可以作为“文化”的“主体性”来予以指认,由此进一步提出“艺术文化学”所研究的应当是艺术之于文化的多种可能性。文章对中外有关“艺术与文化关系”的代表性论述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张晓杰 《文教资料》2013,(33):26-27
谈到翻译与文化还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西方哲学语言论转向,文化研究逐渐纳入翻译理论研究领域。王佐良先生认为翻译里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费很大的力气加以解释。译者要达到翻译这门艺术所需的最高境界,完全取决于其高深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语言功力,以及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情。本文从文化研究意义出发,提出翻译本身就是一个文化问题,是文化阐释和再现的主要手段。如何将作品翻译的原汁原味主要取决于译者对文化的深刻了解和对读者文化领悟能力的准确判断,并从译者文化自觉的视角探讨翻译行为,探讨译者文化自觉对翻译作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苗族服饰代替了文字的功能,它是苗族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和信仰的视觉再现。苗族人民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通过服饰展现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情爱信仰、原始而古朴的图腾意识及生命感悟。苗族服饰不是简单的民族工艺品,而是积淀着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文化趋同的今天,让苗族服饰在保持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美术工作者们的应尽责任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书画同源”这个题目入手,研究中国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中华传统书画艺术的角度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艺术地再现大自然的美并表现出作者审美情趣的山水诗,是在晋 生并奠定基础的。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述道家、玄学不但促进了晋宋山水诗的产生,而且影响到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当今艺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着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的反思,认为在现实状况不能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应该适当调整和改进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包括:将个体文化融于整体文化;逐步形成从大学、中学、小学以至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变革,特别注重发展大学阶段的整体艺术文化价值课程观;在统一理论思想基础上,形成多样化、分地区的教学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
艺术归于文化,同时根源于文化。文化不仅参与艺术的创造过程,而且参于艺术的演示过程。从艺术的独特性功能(审美功能,完整性功能)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的同时,对文化又具有超越性,是文化的投影。  相似文献   

11.
声乐艺术是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诠释过程,也是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再现过程。演唱者不仅要注意提高声音质量,还应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加强对作品的理解,使感情与作品相融洽,以便更好地表现歌曲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古筝艺术的发展历程、古筝艺术创新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古筝艺术的创新策略、古筝艺术的文化审美属性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对古筝艺术的创新及其文化审美属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作者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古筝艺术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宗教艺术是两种对立文化形态的联姻。本文从历上和审美角度认为:二者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就在于对人的生命个体活动的泯灭否定与终极关怀。宗教艺术,只要能按照美的规律,肯定人的生命活动及其社会价值,形象地再现人作为多种现实关系承担者的真实性、目的性,就不失为上乘的艺术品。真正具有审美意义的宗教艺术,本质上总是非宗教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着重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及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分析对比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找出文化的共通性和差异性在语言中的反映.认为语言是文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语言就是文化.  相似文献   

15.
“艺术终结”之后创造的任何艺术都将打上“后历史特征”,包括再现性叙事和现代主义叙事在内的全部宏大叙事已经终结,艺术步入一个极端多元主义时期。艺术史的发展不再是单一时间的、线性的、进步的、单一文化模式,艺术生存在于四维空间,包括文化冲突、文化融合、时间及作品本身。这些变化对美术教育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人们思考、研究美术之方式从审美为主转向审美、叙事、阐释相结合,以及美术教育的内容维度扩展为社会文化、心理和经济面向。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民族声乐艺术有其一脉相承的一面,也有其不断发展的一面。民族声乐及其发展历程即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差异性,这种普遍性和差异性即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响应新时代传统文化习承与发展号召,确保更多人得以认可并接纳传统文化,开展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特征分析活动,主要源于民族声乐艺术的产生与地区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科学文化、历史文化及传统文化的差异性息息相关,通过解析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特征,可以探寻艺术文化的演变历程,提高艺术文化解构、研究、传承质量,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以期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体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文化艺术的建设,所以开展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能够弄清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工作的重点和开展形式,本文展开了研究,从文化艺术的内涵出发点,具体的分析了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工作的内容和总体意义,进一步的对文化艺术的普及工作和机制创新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对文化普及建设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人说,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有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魅力,这个魅力就是文化,就是艺术。因此,在今天,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少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审美教育”。其实,审美教育的对象与范围较之艺术教育要广泛得多、丰富得多。它们虽有交叉重合的关系,但确实存在不可否认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