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恩洪 《寻根》2006,(5):19-27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民族,青藏高原是藏族人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创造了风格独特的高原文化,并世代传承,推陈出新。其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发展和光大的民间文化,是历史悠久、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最可宝贵的部分。在藏族民间文化的宝库中,珍藏着一颗足以与世界文化精品相媲美的瑰宝,这就是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  相似文献   

2.
藏族的竹笔书法赤翁克埃西藏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传统文化也是构成灿烂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中国书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受到中外人士的共同喜爱,而藏族的藏文竹笔书法也丰富了中国的书法文化。西藏的竹笔书法来源于藏文,至今已经历了千余年的历...  相似文献   

3.
吐蕃时期是藏族历史上一个较为典型的多元文化并存时期,从早期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生到苯教文化的形成,直到佛教文化的传入,这样的文化形态在藏族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罕见的,一种主流的文化在被外来的文化冲击、融合、重组、吸收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即区别于印度文化,又保留了藏族传统文化与苯教文化中的精髓,这就成为了现如今人们所熟知的藏传佛教的开端,而这一段时间也就被称为藏传佛教前弘期,然而就在这种重组组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富有个性化的表现,并对吐蕃当时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藏学在中国     
当今世界上已形成了一个以藏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叫Tibetology。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藏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的组合,无论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方法研究,如从历史、语言、文学、哲学、美术、医学、地理等方面研究藏族,都被称为是藏学的一部分。中国藏学逐渐发展成熟,脐身于中华民族学术之林,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瞩目。新中国成立后,西藏从封建农奴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运兴则文化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也迎来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集研究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的内容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高林 《寻根》2012,(6):122-125
藏族居民所在地区多为崇山峻岭的高寒险地,这里地理结构复杂,山峰高峻奇特,藏族群众的生活自然与这样的地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派生出许多奇特的文化现象,山神崇拜就是其一.山神崇拜,在藏区是一种奇特的文化习俗,我们去青藏高原及其他藏区,都会随处见到这种文化的外现.其实,它已经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他们的精神文化指向.  相似文献   

6.
吴平 《华夏文化》2004,(3):28-29
藏传佛教及其寺庙垄断了藏族地区的文化知识,作为藏区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藏传佛教及其寺庙凭借青藏高原雄奇壮美的人文地理环境,创造了民族风格鲜明、灿烂辉煌的藏传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72-73
康巴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昌都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该地区的藏族人民拥有特色浓郁的民族服饰艺术特色,是康巴地区藏族文化的载体,对藏民族的民情风俗具有直观的体现。康巴地区藏族首饰艺术造型、色彩、纹样、材料及独特的工艺手法,浓缩了该地区首饰艺术的精华,是与其他藏族分支区别的典型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8.
藏族戏剧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戏曲剧种,诞生于藏族聚居的青藏高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养料,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戏剧。《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一般分为寺院藏戏(俗称羌姆)和舞台藏戏两大流派。据专家实地调研,《格萨尔》寺院藏戏发源于四川宁玛派寺院竹庆  相似文献   

9.
木刻版画在藏语中发音“祥巴”,“藏族祥巴”是在藏族传统复制版画基础上一次自觉自由的视觉革命和语境变易。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和阿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联合主办的《藏族祥巴(版画)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实现了藏族版画在最高美术殿堂展览的零突破,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藏族版画专题展的空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青海玉树草原,素以藏族“歌舞之乡”著称于国内外。成立于1957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歌舞团,为继承弘扬藏族优秀文化艺术,长年活跃于这片广阔、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并创作积累了一大批藏族优秀歌舞节目,被誉为“歌舞之乡”的“乌兰牧骑”。该团先后挖掘、整理、编创了叨多个以(土风舞蹈)为代表的藏族民间歌舞节目。(激洒的康巴汉)、(草原上的小伙子)、(通天河畔吉祥舞)、(欢乐的热巴)、(归来)、付L西铃舞)等舞蹈与“勒霞”、“拉霞”等民歌演唱,以及(格萨尔)音乐演唱、演奏等互为衬托,相得益彰,既优美抒情,又激昂欢快…  相似文献   

11.
从符号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对嘉绒藏族服饰文化中的符号化表现特征及其符号系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嘉绒藏族服饰如何运用一些特有的符号的形式传达一定的讯息或意义,并且讨论嘉绒藏族的服饰符号系统的简化形式与重构使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服饰上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2.
李富 《华夏文化》2000,(1):27-29
几千年来,特别是自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以来,中国境内汉民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的文化,不断地交汇、融合、相互借鉴,构成了这个东方大国的多元文化。就藏族与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而言,唐代为我国中原王朝国势鼎盛时期,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大量输入西藏地区,  相似文献   

13.
藏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从很早的时候起,他们就一直劳动、生息和繁衍在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被人们称为藏族地区著名的三大文化艺术宝库的萨迪寺、德格印经院和布达拉宫,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古代藏族人民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为祖国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页。萨迹寺被誉为第二敦煌的萨速寺,座落在喜马拉雅北侧奔波山卧象岭山腰的灰白色山坡上,距日喀则城大约170公里,海拔4if多米。“萨达”即灰白土之意,其寺院与教派均因此得名。萨迪寺始创于公元1073年,以后经过号称萨述五祖的萨迪…  相似文献   

14.
康巴藏族服饰丰富多彩,其典型特点是色彩艳丽,面料敦厚。袖长、腰肥、襟大,尤其讲究服装配饰;康巴藏族,无论男女皆以辫束发……仅就服饰而言,便从一个侧面反映康巴藏族文化的独特。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中国西部地区,部分散居于青海、云南等省份;康巴藏族主要指居住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支。  相似文献   

15.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或艺术,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它凝集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崇高精神和审美感受。布达拉宫即是我国藏族人民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6.
在近几年崛起的新一代青年舞蹈家中,有一位名声越来越响亮、艺术影响越来越大的藏族姑娘,她就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教师、青年舞蹈家卓玛。卓玛,在藏语中是“神女”的意思。不过卓玛可并不想当神女,而要做一个平凡的藏族女儿和不平凡的、能受观众广泛喜爱的舞蹈家。她还有一个动听的汉族名字叫唐泽英。她对这两个名字都很喜欢共十分珍视;因为它们有着某种极具内涵的象征意味——藏、汉两家乳水难分,就像她虽有两个称呼却不能将一个人分为两半一样。与她接触,听她言谈举止,你也会感到藏、汉两种文化在她身上的作用:腼腆、内秀、含蓄…  相似文献   

17.
以西藏自治区对外文化协会会长丹增为团长,由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说唱艺术家土登、青年舞蹈家亚依、次仁卓玛、笛子演奏家兼鼓师次旦、藏戏表演艺术家格桑次旺等优秀藏族艺术家组成的中国西藏歌舞团,是在意大利参加了3个艺术节之后来到瑞士的,于1997年8月16日至28日参加了瑞士弗里堡国际民间艺术节,并在联合国万国宫和瑞士北部城市沙夫豪森进行了两场专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西藏歌舞团是访问瑞士的第一个全部由藏族演员组成,高水平的、全面展示西藏传统文化的中国歌舞团。在弗里堡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之前,该团首先在日内瓦联合国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藏彝走廊东缘安宁河上游多续族群的田野调查,通过对文化认同的核心要素藏历年、藏文、藏语、宗教信仰等的考察分析,认为多续族群的藏族文化认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高城 《寻根》2014,(1):108-112
我国藏族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而各具特色,自娱性很强的圆圈舞“果谐”“果卓”“谐”“卓”等,都是藏族中十分普及和深受喜爱的舞蹈。与之相类的还有一种“堆谐”更有意思,它因源于后藏民间,变于拉萨,进而流行于藏区各地,成为我国藏区独树一帜的舞蹈艺术及文化。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康沃市市民对中国文化艺术并不陌生,在过去几年里,曾有3个中国艺术团来此参加艺术节。今年7月来加拿大参加第六届康沃国际民间艺术节的中国客人是甘肃省藏族歌舞团。他们一踏上康沃土地,就如旧友重逢,沉浸在真挚的友谊之中。康沃是个小城市,人口不过4600O人,但其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