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和英文集大成者,林语堂在翻译实践与理论上都大有成就。特别是在"美学"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创新突破,将美学思想运用于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去,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林语堂崇尚"和而不同"的美学效果,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本文通过对其经典译作细细品读与分析,结合林语堂翻译观,浅析他翻译活动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作为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翻译了数量不菲的中国文学经典,对于向西方传扬中华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翻译角度论述"美"的翻译家,林语堂首次提出了翻译的美学思想。本文将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从古诗词的音韵、语言及结构三方面来探讨林语堂的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译本,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原文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使读者能够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印证了林语堂对译文“美”的要求,充分展现了他在翻译方面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谈到中国现代的幽默作家,我们不得不提及林语堂。他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文学创作上对幽默进行了具体的解读和应用。林语堂认为,幽默的特征即为"谑而不虐",应该"带一点我佛慈悲之念头","幽默只是一种从容不迫达观态度"。有人说过J·K·杰罗姆"兼有林语堂、梁实秋的闲适与鲁迅的幽默和讽刺"。所以笔者将杰罗姆与林语堂放在一起做一个有关"幽默"艺术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葛小颖 《文教资料》2009,(24):36-38
本文借鉴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性原则,探讨了林语堂翻译过程中的整体性思维.林语堂认知图式中的整体性思维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即把握原文的格式塔质、提倡"句译"的翻译原则和遵循自上而下的行文心理.正是这种整体性的思维使得他能够完整地再现原文整体美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是劳伦斯在中国的“知音”,劳伦斯在自然观、性爱观、女性观等的主张以及他在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林语堂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艺术》和《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两部主要的英文作品,本文则从对这两部作品创作的社会历史语境的考察出发,以自译的相关理论为支点,力图揭示林语堂英语创作中的"自译性"特征,为研究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以及他的中西融合观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自称"一团矛盾",他的中西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发展特点。关于林语堂与儒家文化关系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林语堂的儒家人物观、林语堂的儒教观、林语堂对儒家经典的翻译研究、林语堂对儒家文化的阐释特点、从作品解读林语堂的儒家思想、对《子见南子》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林语堂与儒家文化关系研究之梳理,认为在研究内容、方法、视野、地域等方面还可以有进一步提高和深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输入、吸收和输出是其必要的关键环节。如何更多地将语言输入转化为吸收,促进语言输出的准确度和流利度,是二语习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分析林语堂个人经历,来探讨林语堂文化身份的构成及影响林语堂文化身份的因素。以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译本为例,从"文化替代""文化补偿""文化简介""文体风格"四个方面分析了林语堂的文化身份对其二语习得输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学研究要力求全面,文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支,当然要遵守这样的准则。王兆胜先生在林语堂研究方面取得的最大突破,就是全面地分析了林语堂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这种全面不仅指他对林氏创作的主题和题材各个方面均有涉及,更指一种高屋建瓴的研究姿态。因为如果能够跳出以往林语堂研究的时代局限、政治局限和研究模式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