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犁抗日小说具有独特的浪漫唯美风格。除受到魏晋文化和古典主情文学传统的影响外,孙犁还借鉴了以屠格涅夫为代表的西方浪漫文学和以鲁迅、沈从文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创作经验,因此,他的抗日小说创作完美地承载了历史赋予的革命使命。  相似文献   

2.
孙犁是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农村妇女形象。长期以来,人们多从社会、政治、历史的角度去阐释这些形象的特征及意义。本文力图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重新阐释孙犁小说女性形象的特征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解读】孙犁的《芦花荡》是一篇诗体小说,虽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但依然引人入胜。一般情况下,教学这篇小说,设计的关注点都会集中在小说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及环境上。如文中抗日英雄的传奇色彩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他的工作比较特别。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人,不在家休息,而是在抗日阵线上护送人员和物资。第二,他的本领相当高超...  相似文献   

4.
《荷花淀》作为孙犁的代表作,为历年的高语教材所选编,对它的教学探讨可以说繁富之极。笔者从教多年,一次次地研读文本,看《孙犁文集》中有关资料,深感孙犁先生艺术手法之精。正如他自己所言,小说"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最主要的是献身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抗日小说"中若干个较为典型的女性形象加以深入地分析,对孙犁笔下众多的女性人物进行了大致的分类,并结合作品,探究了孙犁作为男性作家对于女性相当矛盾的认识与态度,并最终归纳出孙犁复杂而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课标·教材·学情】 《荷花淀》是一篇精美的小说,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小说诗情画意地集中塑造了抗日战争中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的农村青年妇女群体形象,热情讴歌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孙犁的《荷花淀》等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们是时代的馈赠,也是孙犁艺术追求的结晶。对孙犁小说的转载、出版、研究和评论,是孙犁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虽然受到政治的影响,但孙犁小说整体上是受到学界和大众的肯定和欢迎。影视改编和连环画等使孙犁小说的传播方式多样化,中学语文教学在孙犁小说传播上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解读】孙犁的《芦花荡》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的小说。战争是要流血牺牲的,但在孙犁的战争小说中,更多展现的是非常态下的人性。  相似文献   

9.
孙犁(1913~2002),堪称文学大师,从事文学创作长达75年,1945年5月发表的《荷花淀》,标志着孙犁短篇创作的成熟,8月又创作了《芦花荡》。孙犁在《〈孙犁文集〉自序》中说:“我的创作,从抗日战争开始,是我个人对这一伟大时代、神圣战争,所作的真实记录。其中也反映了我1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前进脚步,我的悲欢离合。反映这一时代人民精神风貌的作品,在我的创作中,占绝大部分。”让我们整体感受感受《芦花荡》吧,在这个艺术世界里,一方面是日本侵略者,一方面是抗日军民,到底谁更有力量呢?在孙犁笔下,日寇有如泥牛入海,抗日军民凭着勇敢和智慧,…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 第一,学情分析 由于时空的距离、观念的差异,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的抗日故事和孙犁的“荷花淀”派的小说风格,在阅读和欣赏上会有较大程度的障碍,存在相关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的缺失。但可喜的是一直以来他们对我这个语文老师比较认可,课堂一向很活跃。  相似文献   

11.
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篝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这就是我的机会,而我却面露难色。可以说,这是我没有见过世面的本能反应;也因为,我听人讲起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都不敢乱叫。向我介绍孙犁的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无法忘记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犁。  相似文献   

12.
张国祥 《职业技术》2006,(12):205-205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这篇小说里却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场景。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小说描写了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生活,选取的视角颇为独特,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平淡的味道     
将孙犁小说的风格命名为“平淡”是我长期以来一贯的想法。这里的“平淡”并不带通常意义上的贬义,而是指孙犁在小说创作中某种刻意为之的趋向。《芦苇》一开始就把敌人的轰炸置于小说的背景,而将“我”的躲避尽力突出。小说中,战火的硝烟被冲淡了,代之的是“我”与两个妇女的军民鱼水情;小说中,血雨腥风的味道被淡化了,代之的是人性中的纯朴与善良;小说中,可能被编织得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也化解了,代之的是闲聊式的对话和几个让人心动和心痛的细节。《芦苇》中,孙犁刻意为之的是一种将曲抹为平、将浓冲为淡的风格。不过,外表上平了、淡了,…  相似文献   

14.
孙犁是一位以写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而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气息,在艺术上,独有一种清新、真挚、自然而又明丽的风格,其作品素有“诗体小说”的称誉。他无论写人、记事、写景都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5.
从孙犁小说的模式,小说中的社会生活、战争以及孙犁笔下的女性形象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孙犁的小说,探讨孙犁小说的不足和优点。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09-115
"物"是孙犁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维度。孙犁不同时期的小说中留下了人与"物"的不同关系。"物"成为理解孙犁小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孙犁小说的风格与叙事嬗变都与"物"有关。只有把握了"物"在孙犁小说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孙犁小说的深度和广度。在土改小说中,"物"的叙事功能越发突出,"物"不但具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还具有了批判和反思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设计:第一,学情分析由于时空的距离、观念的差异,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的抗日故事和孙犁的"荷花淀"派的小说风格,在阅读和欣赏上会有较大程度的障碍,存在相关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的缺失。但可喜的是一直以来他们对我这个语文老师比较认可,课堂一向很活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40、50年代的孙犁小说创作,从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角度,着力探讨一大批像孙犁一样的所谓“体制内”作家的生存状态和“自我塑造”的艰难。他们的个性如何在他们符合主流话语形态的情形下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这篇小说里却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场景.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小说描写了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生活,选取的视角颇为独特,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朱静 《考试周刊》2009,(47):36-37
《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白洋淀地区军化的抗日斗争生活,表现了残酷激烈的战争背景下的夫妻之情、人性之美、家国之爱,并从中折射出如诗如画的景物美,疏密有致的情节美,生动传神的人物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