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美国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新方法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8月,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出台了新的高等学校分类法,对美国的3856所高等学校重新分类,在美国高等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于1970年创立了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方法,按照高等学校承担的学术任务的不同,将美国高等学校划分为不  相似文献   

2.
2005年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法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法是美国最有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高等学校分类方法.自1973年公开发布以来,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分别于1976年、1987年、1994年、2000年和2005年对其高等学校分类法进行了五次修订.与以往相比,2005年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法作了重大调整,既包括与以往类似的基本分类,又包括新增的五种新的分类模式.  相似文献   

3.
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于1973年出版,随后修订5次,修订后的每一个版本都保留了最早公布的分类模式,在2005年版里叫做基本分类。自1973年延续下来的基本分类模式的特点是分类类型名称直接用授予学位的层次来命名;分类标准以高等教育的职能为基本依据;分类方法有定量标准和可靠的数据支撑。这些特点为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卡内基分类法的新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卡内基分类法,是研究美国高等教育的有效工具,在美国被广泛采用,有很大的影响.自1973年公开出版以来,已经过四次修订,分别出版了1976年、1987年、1994年和2000年版.它的基本结构、各个版本的变化和最新版本的内容是人们关心的.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内容,使关心高等教育的人们对卡内基分类法有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对美国的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分类有较全面的认识,实现"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自1970年创设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高等学校分类法之一。2010年的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在2005年版本的基础上在基本分类以及五大多维分类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反映出当前美国私立营利性学校的增长以及应用型专业增加的趋势,描绘与尊重了美国高等学校多样化的特征,为我国建构中国特色的多维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学科与专业目录包括1997年版《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2011年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美国的学科与专业目录被称为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美国的学科、专业分类系统无论在编制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比较完善和成熟,它给我国行业特色院校英语学科与专业互动机制的建立带来了一定的启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语言学科的院系设置和课程设置,也为我国行业院校英语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分化和大众化趋向的日益明显,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分类指导,使其分类发展,成为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追求,但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在1973、1976、1987、1994、2000、2005年分别公布了对美国高等学校进行分类的标准,不断完善其分类体系,力图克服过分强调高校科研而忽视教学的弊端,摆脱被异化为排序工具的梦魇.  相似文献   

8.
美国2005版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由综合性分类体系和选择性分类体系两部分构成。其中,综合性分类体系已经在2005年11月份发布,并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而社会服务选择性分类体系,在基金会的努力和高校的积极参与下于2006年12月份完成,标志着2005版分类在总体结构上基本完整。本文分析了基金会推出高校社会服务选择性分类体系的原因,阐述了其分类标准和体系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该体系的成效、问题、导向和实用功能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是目前颇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校分类体系,它因为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化而产生,并在其不断更新修订的过程中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2005年版的分类标准的分析,思考这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促进作用,从而更加清晰地呈现美国高等院校的多样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六章组成,第1章为绪论。第2章首先考察了高等学校的源头——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及分类情况,接着分国别研究了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几个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类型发展情况及高等学校分类情况。研究发现,高等学校类型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状况之间呈现出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各国的高等学校分类与它们的国情和高等教育实践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