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被公认为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田汉就曾说过,"世界上具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剧团有三个:一个是法国芭蕾舞剧团、一个是苏联的莫斯科大剧院、还有一个就是西安易俗社".  相似文献   

2.
从“移风易俗”看西安易俗社的品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敬晓庆 《当代传播》2012,(2):98-101
西安易俗社自创办至今已历经整整一个世纪,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留存最久的戏剧团体,今天的易俗社在继承传统和文化服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引用品牌传播理论,总结并肯定了"移风易俗"在易俗社品牌塑造和传播中的核心地位,分析了该品牌的价值所在,并从产品建设、目标市场、品牌联合和环境机遇方面为百年西安易俗社提出品牌传播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益焕 《陕西档案》2003,(5):36-37,44
第一次听说“易俗社”三字是一九六六年,当时我八岁,跟随外祖父来西安玩,外祖父带我去易俗社看戏,从此,我便知道了易俗社是西安的一个“大剧团”。第二次了解易俗社是八十年代初,我有幸成了易俗社人的媳妇,然而,真正认识了解易俗社是一九九六年我因夫妻两地分居,调到易俗社档案室工作后,对易俗社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1924年暑期,鲁迅先生等10几位学者应西北大学邀请来陕讲学,其间适逢西安易俗社成立12周年,先生在该社看戏5场,"对其办社宗旨、训练方法、管理制度、舞台演出,颇为赞赏,除向该社捐赠部分讲学金外,还亲题"古调独弹"匾额以志庆贺.此事易俗社至今引为殊荣.但是目前所见该匾有两个文本,一个做为插页收在单演义《鲁迅在西安》中,一个欲为印证,见于《陕西省戏剧志》(西安市卷)等书;前者隶书,单氏注明复制,看不出究为何人所写,后者行书,一望即知是大家熟悉的"鲁体".  相似文献   

5.
走进西安易俗社家属院,如果你问画家刘湘子家住哪里,可能有人会不知道;但如果你问"潮奶奶"的家在哪,所有人都会准确地告诉你——"潮  相似文献   

6.
敬晓庆  刘磊 《新闻界》2012,(24):22-26
尽管与京沪等地区相较,西北戏曲改良运动的理论准备与创演实践均略显滞后,但以西安易俗社为代表的相关改良活动持续时间及其实际效用却明显优于其他区域。究其原因,西安易俗社所秉持的把关人立场预存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具体而言,这一传者立场包括创立者、剧作者、排练者、表演者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闻知识》2013,(9):2
本刊讯2013年9月15日晚,三集文艺专题片《我们的易俗社》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首播这是来自陕西民间对百年剧社易俗社的纪念,也是以陈爱美为首的创作团队对易俗前辈的致敬通过回望中国最古老剧团易俗社的百年历史,《我们的易俗社》试图表现在中国近现代复杂多变的历史进程中,陕西几代知识分子精英们忧心国家命运,积极以新知改良旧学的高远志向、以及不懈追求雅俗共赏的艺术创新和虽百折而不回的易俗精神  相似文献   

8.
微关注     
<正>我是甲荣:近日,西安市档案馆对西安易俗社秦腔剧本剧照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加工,以数字化形式征集抢救西安易俗社秦腔剧本剧照档案,加工完成后的档案将进行原件封存,以电子版向社会提供利用。真乃幸事。西北麦客:据悉,民国警博近日从文物市场,购得部分民国各类警察期刊,其中不乏创刊号,按理应送档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翻阅旧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了抗战期间丁玲在西安所作的五首诗,它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丁玲女士与西安易俗社的一段佳话。这束诗作以及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在丁玲研究或者论述易俗社历史的文章中,还未有人提及过,就是丁玲本人在回忆这段史实时也没有谈到。  相似文献   

10.
1924年暑期,鲁迅先生等十几位学者名流应西北大学的邀请来西安讲学。其间适逢易俗社成立十二周年,先生在该社看戏五场,“……感到西安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而能有这样一个立意提倡社会教育为宗旨的剧社,起移风易俗的作用,实属难能可贵”因而除独出机杼地给社题赠“古调独弹”匾额一块以志庆贺外,还向该社慨然捐赠了五十元现洋的讲学酬金。此事至今在西安秦腔界传为美谈,而易俗社尤其念兹在兹,引为殊荣。但是此匾的原匾文本如何,至今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说道说道。  相似文献   

11.
市县动态     
《陕西档案》2014,(1):60-63
西安 ●近日,一部由西安市档案馆编纂,全面记载中国近代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家、思想家杨松轩先生言论、思想的文集—《杨松轩文稿书信选辑》,由三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柏雪梅)●近日,西安市档案馆对西安易俗社秦腔剧本剧照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加工,加工完成后的档案将进行原件封存,以电子版向社会提供利用。(周静)  相似文献   

12.
朱田凤 《新闻知识》2012,(10):18-20
西安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现代科技名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首先需要整合这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响应市政府塑造"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为主题文化的都市品牌定位,并探寻科学、有效的都市品牌整合营销策略,为西安都市品牌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援。  相似文献   

13.
"2000年看西安,1000年看北京,100年看上海"。上海是近代中国一个最特殊的城市,短短七八十年间,即由一个普通的滨海县城梦幻般地一跃而成为近代国际化大都市。上世纪30年代,上海已建设成为世界第五大城市,因而博得"东方  相似文献   

14.
党洁  占琦 《东南传播》2018,(7):142-144
2018年6月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将在西安召开,"一带一路"和"大西安"战略背景下,传承西商精神、建构"西商品牌"对西安营造重商、亲商、富商的城市形象意义重大.大众传播媒介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在"西商品牌"的建构和传播中能起到有效作用.但自2017年"西商品牌"概念在首届世界西安大会上提出以来,媒介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受众对"西商品牌"普遍存在指向不明、概念模糊等问题.融媒体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传统媒介与新媒体,持续建构"西商品牌",助力城市经济发展,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易俗社是一个集艺术、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戏剧研究及演出的文化实体,不仅为地方社会生活改造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平民之路,也加快了地方民众娱乐生活近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微记录一则     
正年轻的卓别林在艺术上成熟与舆论环境的宽容有关。有一次,他去美国演出。不巧的是,这次演出没有引起任何轰动,然而《剧艺报》在谈到卓别林时说:"那个剧团里至少有一个很能逗笑的英国人,他总有一天会让美国人倾倒的。"这让卓别林很宽慰,多年后,通过努力,卓别林终于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7.
宛梆,是长期流行在南阳地区的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地方剧种,为全国仅有的一种地方戏.1992年宛梆剧团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天下第一团"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8.
到死,蒋介石依然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一个中国的专制强人。而当时中国的"第一夫人"宋美龄却也有着强烈诉求:从来没想要专门做夫人,她是要做事的。当年,宋美龄发动"夫人外交"攻势,以摄人心魄的风姿和演讲,迷倒了不知多少美国人,为处于艰难抗战中的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援助。来华参战的美国军人,凡是见过第一夫人的,无不为之倾倒。不仅如此,在西安事变中,宋美龄力压国民党高层力主讨伐的呼声,亲自犯险进入西安,对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积极作用。其勇气和见识,绝非一个普通的贵妇所能望其项背。在中国抗战独立支撑的年月,在国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咸新区划归西安托管,大西安建设的帷幕2017年正式拉开.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重要的战略节点城市,如何传播西安的城市新形象,是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本文在论述新媒体与城市形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关键因素,要把文化传播作为展示大西安形象的核心,以及运用新媒体打造大西安城市形象的一些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前,在西安发生了"艳晚事件",为西安事变的一次预演。这次事件的爆发是张学良联共抗日思想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是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还是张学良与杨虎城的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