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唱歌,就是用他们最原始最自然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旋律。嗓音是赋予每个人的功能,是生来就有的,但他们的声音是未经过"雕琢"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模仿的。而且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声音和对音乐歌曲的理解能力,虽然改变不了他们最原始的嗓音条件,但是唱的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被称为孩子们声音"雕琢师"的我们,对低年级孩子声音训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低年级学生每个人的声音特点,单纯以成人的发声方法来训练和简单的语言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童声的训练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我从自己上课摸索实践和课后反思研究中,感悟到许多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金凯 《甘肃教育》2005,(6):61-61
少年儿童在变声期前的嗓音叫童声。它是儿童发音稳定的时期.可以说是儿童最好的发音阶段。因为男女孩的音色相同,声音纯净漂亮.自然用声的音域为十度。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经轻声带假声.以假声找头声.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寻找共鸣位置.逐步扩大音域.为增强表现力打好基础。这阶段如果方法对头.音域可以扩大到两个八度.为变声期解决方法上的困难.也能为他们成年后专修声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程琴 《甘肃教育》2011,(8):46-47
变声期是指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内分泌的变化致使嗓音发生突然改变的时期,其是青少年嗓音由少年童声转变为成人嗓音的重要时期。变声期的长短,如果以说话时声音的变化为准,一般为3个月—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如果以歌唱发声定型来说,一般至少需要2年左右,甚至时间还要长。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童声?一般来讲,儿童在变声前的噪音都叫童声.其特征是带有稚气,音色清脆,音量不大.男女声在音色、音域等方面无多大区别.而歌唱的童音又不同于儿童单纯的发声和说话的声音,它必须具备音乐性和歌唱的咬字吐词两个基本因素.好的儿童的歌声应是清脆悦耳、不闷不哑、不紧不压、自然流畅;不模仿成人的歌声、不娇揉造作、具有儿童声音的本色;歌唱时能唱出强弱快慢的对比,能表现出儿童健康欢乐,天真活泼的情趣.这样一种理想的声音如何获得,除了儿童自身的条件外,还必须有正确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其中儿童音域的扩展是童声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进入青春期以后,女生的乳房日益丰满,男生会长胡子,他们的嗓音也由清脆、稚气的童声向成人嗓音转变。这种从童声变为成人声音的生理变化叫做“生理性变声”,医学上把生理性变声所经历的时期叫做“变声期”。变声期是嗓音发展的关键期。一般来说,这个时期嗓音变得怎样,决定着人一生嗓音的好坏。要了解是否进入变声期,一要看年龄,二要看性别(男生多在12~14岁,女生多在12岁开始),三要看声音,这是关键的一条。如果你处在变声年龄,说话嗓音发哑,唱歌时声音上不去,检查声带发现充血,这说明已进入了变声期。从人体喉部的生理结构看,在15~16岁发育…  相似文献   

6.
轻声唱法作为一种声音训练手段,对花腔演唱技能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贯穿花腔实践和教学历史,体现时代美学原则;它能够使声乐学习者较快掌握头腔共鸣的技巧,扩展音域,使嗓音逐步向全声发展,增强演唱者对于作品的表现和驾驭能力,是进入花腔演唱殿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声乐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在发声方法、声音概念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缺乏知识和训练时,一旦声音高度超过自然嗓音发声功能的音域界限,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学生常在过渡声区内出现虚声、暗声、音色不统一现象;进入高声区时共鸣腔体由口腔、胸腔如何转入头腔共鸣;各个声区声带如何调节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声乐学习的进展,甚至造成发声器官的疾病。而师范生将来面对的小学生的常用音域恰恰是过渡声区,因此,注重过渡声区的训练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声乐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在发声方法、声音概念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缺乏知识和训练时,一旦声音高度超过自然嗓音发声功能的音域界限,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学生常在过渡声区内出现虚声、暗声、音色不统一现象;进入高声区时共鸣腔体由口腔、胸腔如何转入头腔共鸣;各个声区声带如何调节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声乐学习的进展,甚至造成发声器官的疾病.而师范生将来面对的小学生的常用音域恰恰是过渡声区,因此,注重过渡声区的训练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声乐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作为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中学音乐课内与课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最有效的手段。童声合唱以其高雅、清纯的艺术魅力受到很多学生的喜爱。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成立了合唱队,但从整体上看,合唱队演唱水平不高,不能体现合唱统一和谐的美感。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合唱训练中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针对童声的特点进行训练,有的照搬成人训练方法,有的合唱队甚至用“大白声”随教师或歌曲的情绪高声喊唱。对变声期的初中学生,这些不科学的训练方法,会造成歌唱方式缺少色调变化和层次感,声音炽白、不柔和,使童声合唱缺乏协调性,破坏了童声合唱的美感,甚至对学生的嗓音发育也很不利。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变声期的学生声音粗糙、嘶哑,嗓音易疲劳、容易跑调。如果不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变声期的嗓音问题,却要求学生拥有圆润、明亮、优美、统一的歌声是不可能的。在多年的合唱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咽音练声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训练嗓音、保健嗓音,使声音训练提高快,收效好。著名声乐教育家王宝璋教授用他的歌唱实践及教学实践,验证了咽音理论的科学性、实用性,使它更具有说服力。咽音练声方法不但是保健嗓音、增强嗓音歌唱能力和扩大音域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又是训练时间短、收效快的练声方法。为了让学生在变声期里的嗓音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1.
叶叶正在读初一,她是一个很喜欢唱歌的女孩子,她有着一副清脆得像黄鹂鸟一样的嗓音。这段时间,她愁眉苦脸的,因为她总觉得喉咙有卡住的感觉,原来能唱的高音都唱不上去了。什么金嗓子、西瓜霜含片吃下去也没多大的作用。叶叶好担心,自己的嗓子是不是毁了?叶叶出现的情况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个人的声音发展会经历三个时期:童声期、变声期和成人期。叶叶正是处在变声期。在青春期前,男孩和女孩的声音几乎是没有差别的。到了青春期,男孩出现了高音发声困难且持久力差,音域下降,声音粗哑等变化;女孩的声音逐渐变得圆润且音域宽广。我们把这种身心发育成长期中的声音变化现象称作“变声”,医学上称之为“变声期”,这是男孩和女孩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一般情况,男孩的变声期在13~15岁之间,女孩子的变声期在12~14岁之间。通常男生变声期的时间较长,少则几个月,多则近一年;而女生大约6~10个月即可完成。变声期大致分为3个时期:初期嗓音变化不大,有时会感觉嗓子不听使唤,会出怪音;中期嗓音的变化比较明显,男生最为突出,音调变低,唱歌时不易控制,高音唱不上去,有的人发声嘶哑;后期嗓音已完全变成成人的声音了,但仍有一段时间存在声音不稳定、控制不自如的...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童声,其中最动人的歌声,是童声合唱。"合唱艺术是一种结构严密、声音丰富的集体艺术。童声合唱则更富有自然、纯净的特征。童声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操都有着重大意义。但是,童声合唱必须训练得当,才能体现其价值。在合唱活动中有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歌声纯净优美,学生演唱轻松自如,面带微笑;另一种是声音浑浊刺耳,学生演唱时肌肉僵硬,脸红脖子粗。显而易见,第一种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目标。那么,在童声合唱教学中,应如何科学地进行声音训练,以获得优美的童声呢?笔者在多年的合唱教学中对声音训练作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童声合唱与儿童嗓音的特点1、童声合唱童声合唱是指由尚未变声的少年儿童组织的合唱,包括小学男女同学组成的合唱及初中低年级尚未变声或变声初期的男女同学组成的合唱。童声合唱与其它类型的合唱一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童声,纯净、通畅、明亮、轻松、优美的声音是理想的童声。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哈蒂说:在音乐界却有许多教师认为,让孩子自己随便去唱,就会发出正确优美的声音来……。哈蒂又警告说,这种儿童“自然的”、“带劲儿的”、“有生气”的歌唱,特别是把全部声音都放出来甚至喊叫的歌唱,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导,就会将许多孩子的良好嗓音,一辈子给毁掉了。我们都听过杨鸿年教授指导的童声合唱,也偶尔听过奥地利或日本的童声合唱,他们追求的不是大音量,而是优美的声音(音质音色)。美就美在良好的头声歌唱发出的声音,就像长笛声音一样优美。其实,一个孩…  相似文献   

14.
童声往往有清脆、明亮、富有稚气、音量不大、男女音色相似的特征。随着年岁的增大,生理也逐步在变化,声带、喉头、各共鸣腔体等发声器官也有所改变。所以在音色、音质、音量、音高、音强、音域等方面均有明显变异。一般来说,4—6岁的儿童,声音单薄,音域狭窄(七度左右),7—11岁的儿童,声音较清脆明亮,气息能力有所增强,音域大约十度,嗓音条件好的,音域可达12度左右。由于他们的声带薄、频率高,在合唱中往往能和女高音一起担任主旋律音部。可是12—15岁的儿童,也就是高小  相似文献   

15.
孙振芳 《山东教育》2003,(13):58-58
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占了很大的比例。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要经过一个“变声期”,而在这个时期,嗓音保护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过渡好这个时期。在小学低年级,孩子们的童声优美、明亮、高亢,在音域上男女生没有什么区别,自然用声达到十度。但一进入青春期,孩子们生长发育迅速,身体的各个部位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其中就包括嗓音的变化。在这个时期,学生不能用童声来说话和唱歌,有时经常出现破音,有些男生声音低沉。女生在这时往往觉察不到,但声音也变得粗壮。这个阶段,部分学生喉头增大,有充血水肿现象,声带变厚…  相似文献   

16.
声乐是一门艺术,只能用耳朵和心去感受。在各类音乐艺术中,声乐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受欢迎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创造机会学习相关的才能,比如绘画、舞蹈、唱歌等,所以学习声乐的儿童也越来越多。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儿童的声乐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儿童的声乐演唱教学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根据儿童的发展特征,让儿童在声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训练;儿童的嗓音还没发育完全,与成人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必须掌握方式方法,让童声的训练更健康和正常。主要分析了儿童声乐演唱的教学,促进儿童在声乐演唱中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童声合唱是集体的声乐艺术,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达到声音的统一、平衡、和谐。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和成年人基本一样,但是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肺活量小,声带柔嫩.不能经受和成年人一样的活动量,如有不慎.就会导致病变,影响儿童的发育。所以在童声合唱训练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童声合唱属于同声合唱的范畴,它由两个基本的声部——高声部和低声部组成。每一个声部都是有相似的音色、音域的同声组合而成的。合唱是一种合作的歌唱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群体意识、进行亲情教育的极好的方式。那么如何在中小学做好童声合唱教学,我以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一、了解童声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们对合唱的兴趣6周岁到15周岁属于人的童年期。此阶段的孩子吸气量已增大,语言能力增强,声带发音已开始具有弹性,音域也逐渐增宽,音量也逐渐增大,音色的可塑性增强,对音准的掌握也比较灵敏。这一时期也是童声合唱训练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9.
发声训练"三二一原则"是指发声时,由人直接产生的声音效果、内在感觉、体外特征这三者,二者决定另一者的因果关系的训练法则;改善嗓音"条件"应遵循"三二一原则",针对扩招后所谓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的声乐教学,纠正学生发声时错误的"体外特征"和单长音练声是关键,当嗓音调整成为好嗓音后再结合常规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20.
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难点。教师要有耐心,沉下心来,守望学生的成长。合唱练习对发展学生的唱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有效开展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问题。把握学生的发声特点小学生的声音属于童声,处于婴儿嗓音和成人嗓音之间。男女儿童基本是同音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